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岩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造影
  • 2篇电离室
  • 2篇动脉
  • 2篇多排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瘤
  • 2篇颈部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机构

  • 13篇北京世纪坛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柳州市柳铁中...

作者

  • 13篇傅岩
  • 11篇段永利
  • 7篇温廷国
  • 7篇赵君
  • 5篇陈孝柏
  • 5篇王仁贵
  • 4篇杨磊
  • 3篇孙小丽
  • 3篇冯树理
  • 3篇郑海亮
  • 2篇沈文彬
  • 2篇袁颖
  • 2篇赵丽君
  • 2篇李兴东
  • 1篇孙莹
  • 1篇杨永革
  • 1篇高顺禹
  • 1篇刘薇
  • 1篇谈春荣
  • 1篇徐志锋

传媒

  • 4篇CT理论与应...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胸腹部血管联合成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对34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用256层螺旋CT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并与常规CT冠脉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7%(456/508),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5.5%(485/508),常规冠状动脉扫描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8%(460/512),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6.3%(489/512)。两组的图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1.072,P=0.192)。结论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能够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磊温廷国段永利赵君傅岩袁颖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256层螺旋CT轴位与冠状位重建对窦口-鼻道复合体正常解剖及变异的对比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轴位和冠状位重建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区域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变异显示能力及差异。方法:利用32例健康体检者和23例因非鼻及副鼻窦疾病而行头颈部CT扫描者,常规扫描后进行轴位和冠状位标准重建,分别对比观察OMC区域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变异及显示能力。结果:轴位和冠状位重建图像对双侧额窦开口、中鼻甲和中鼻道的显示能力无明显差异。但轴位图像在显示筛漏斗、前中组筛窦、上颌窦开口及钩突等的显示能力明显较冠状位差。结论:对OMC区域的正常结构和变异的显示冠状位明显优于轴位,冠状位重建可以代替冠状位扫描,以消除冠状位扫描给患者带来的不便。
李春霞陈孝柏段永利赵丽君傅岩
关键词:副鼻窦多平面重建
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按所用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三组,所用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20 mg I/ml、350 mg I/ml、370 mg I/ml,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然后对重组后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主动脉起始部及同层面降部的CT值进行测量,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675)。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0.992、P值=0.376;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527、P值=0.224,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206、P值=0.307;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703、P值=0.191,各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低浓度对比剂(320 mg I/ml)能够满足冠状动脉CTA的诊断要求,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推荐使用。
杨磊温廷国孙小丽段永利赵君傅岩袁颖杨永革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体层摄影术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MSCT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DPL患者18例,由2名医师分别对其淋巴管造影表现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PL患者的胸部表现包括:对比剂反流18例(100%)、淋巴管扩张18例(100%)、纵隔软组织肥厚18例(100%)、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8例(100%)、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3%)、叶间裂增厚15例(83.33%)、双肺磨玻璃影14例(77.78%),以及胸腔积液17例(94.44%)、胸膜增厚9例(50.00%)、胸膜外软组织增厚11例(61.11%)、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16例(88.89%)、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44.44%)、胸腔和纵隔心包积气4例(22.22%)、胸廓塌陷3例(16.67%);胸外异常表现包括:腹膜后对比剂反流和淋巴管扩张4例(22.22%)、腹腔积液1例(5.56%)、腹膜后和脾脏囊性淋巴管瘤各1例(5.56%)、颈部淋巴管扩张8例(44.44%)、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44.44%)、颈部多发淋巴结10例(62.50%)、腋窝多发淋巴结16例(88.89%)、下肢淋巴水肿1例(5.56%)、颜面部水肿1例(5.56%)和骨骼异常3例(16.67%)。结论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能通过显示对比剂的异常分布和堆积明确判断有无淋巴液反流和淋巴管扩张及增多,为诊断和治疗DPL提供重要依据。
王仁贵陈孝柏段永利李琼阁赵君傅岩温廷国沈文彬
关键词:淋巴造影术
弥漫性淋巴管瘤累及脾脏的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LA)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综合诊断的L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其中5例同时接受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本病累及脾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脾脏可见单发或多发薄壁囊性肿块,边界均清楚,其中2例囊内有分隔;5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所有患者均同时伴有至少1个其他部位的相似病变。结论 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LA累及的脾脏影像学特征。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并累及多个部位时,结合病史及临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孙小丽王仁贵陈孝柏段永利赵君傅岩温廷国沈文彬
关键词:淋巴管瘤脾脏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12月我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天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和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天和>7天)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53例COVID-19患者中,累及肺部(100%)、血管(93.5%)、气道(73.4%)和胸膜(70.1%),其中年龄组间的对比显示病变数量、部位、大小、容积和束带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的形态、密度、机化和纤维化以及胸膜受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薄层平扫CT可明确早期COVID-19的病变位置和范围,对COVID-19的定性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特征,即以形态的多样化、胸膜内和血管周分布、肺泡为单元的间质性病变、早期混合性磨玻璃影常伴明显的机化和纤维化、胸膜局限性增厚而胸水极少等有助于COVID-19的诊断和鉴别。
孙莹李玲刘晓燕郝琪张怡梦李兴鹏张妍张明霞郭佳梁子懿段永利刘薇傅岩孙朋涛吕亚萍陈红梅黄勇江宏石峰段淑红王仁贵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高分辨率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评价肝脏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最低噪声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应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对30例患者行肝脏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和1~7级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肝脏同一层面的SNR和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iDose1~iDose7图像的SNR及CNR均高于FBP图像,且CNR随迭代重建级别升高而呈线性升高。iDose2、iDose3、iDose4的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se3、iDose4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图像评分最优。结论在肝脏CT扫描中,与常规重建算法FBP比较,采用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本组条件下,iDose3、iDose4可以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赵君孙小丽王仁贵温廷国杨磊段永利傅岩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脏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
不同扫描方式在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方式在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疑有脑血管疾病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3例。其中A组CTA扫描方向为头部至足部,B组CTA扫描方向为足部至头部,对比2组颈动、静脉各段及锁骨下动、静脉CT强化值,图像伪影分级,头颈部CTA图像质量。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组颈动脉各段CT强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CT强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图像伪影分级中Ⅰ、Ⅱ级均明显多于B组,Ⅲ、Ⅳ级明显少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头颈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静脉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颈联合CTA检查时,采用自头部向足部方向扫描能够减少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傅岩徐志锋
关键词:CTA头颈部图像伪影图像质量
MDCT血管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31%);仅向下腔静脉引流11例(7.7%);分别向上、下腔静脉引流89例(61.3%)。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各种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孙磊陈孝柏赵君段永利傅岩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螺旋CT-3D和MPR对胸腔入口区良性病变诊断价值
2006年
目的探讨螺旋CT-3D和MPR对胸腔入口区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DSA或临床观察证实的51例胸腔入口区良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51例胸腔入口区良性病变包括气管源性病变8例;肺尖疝3例,肺尖肺大泡2例;甲状腺良性肿块21例;食道憩室3例;淋巴结结核5例;血管性病变9例及神经鞘瘤1例。结论螺旋CT-3D和MPR对胸腔入口区良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轴位扫描重要的补充手段。
陈孝柏高顺禹温廷国赵丽君段永利傅岩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颈部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