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昊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东北缘
  • 2篇夷平面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北缘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岩心
  • 1篇特征指标
  • 1篇终结
  • 1篇黏土
  • 1篇黏土矿物
  • 1篇矿物
  • 1篇矿物特征
  • 1篇黄土
  • 1篇黄土-古土壤
  • 1篇黄土-古土壤...
  • 1篇季风
  • 1篇共鸣
  • 1篇共鸣箱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于昊
  • 4篇马振华
  • 4篇李小苗
  • 3篇李吉均
  • 3篇宋春晖
  • 2篇李孟
  • 1篇张婷
  • 1篇张军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敦煌鸣沙“共鸣箱”成因类型被引量:1
2016年
关于鸣沙表面结构及发声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鸣沙发声主要与自然沙粒表面的多孔(坑)结构构成的共鸣腔有关,其共鸣机制与亥姆霍兹共鸣腔相似。通过分析敦煌鸣沙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扫描电镜下沙粒表面形态结构等,对鸣沙共鸣腔的成因类型展开了全面的探讨。结果表明:敦煌鸣沙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是鸣沙鸣响的天然共鸣箱,主要受地形的影响;鸣沙沙粒表面广泛分布有多孔状的物理结构,且其表面形态多样,这种形态多样的多孔状结构可构成鸣沙鸣响的自身共鸣腔,主要受化学作用、物理机械作用以及二者叠加作用的影响。
叶喜艳宋春晖于昊张婷李小苗马振华
关键词:共鸣箱
720ka以来东亚冬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初探
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西津黄土较为完整的记录了2.2Ma 以来气候变化的详细信息,尤其是东亚季风的演变历史.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以来,黄土记录中呈现显著的10 万年周期,东亚冬季风整体受全球冰量的驱动,但是在黄土L 层和古土壤...
李小苗郭本泓马振华于昊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
基于DEM数据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提取与分析
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人已利用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开展了相关工作,并...
马振华李小苗李吉均宋春晖于昊郭本泓
关键词:夷平面
兰州西津黄土-古土壤序列中黏土矿物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分析兰州西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中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计算其化学风化指数和结晶度,结合粒度和磁化率指标探讨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比值的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比较单一,黄土层中主要有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古土壤层中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矿物.西津钻孔中的黏土矿物对化学和物理风化较为敏感,古土壤发育时的水解程度强于黄土.与西津黄土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一样,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比值在黄土和古土壤层中的差异能进行古环境重建.
叶喜艳冯展涛彭廷江于凤霞李孟于昊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黏土矿物古环境
西部黄土高原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强模式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序列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和轨道尺度)的环境演变提供了理想材料,其中轨道尺度上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演变的重要特征。粒度和磁化率分别作为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古季风演化研究。然而,磁化率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在解释区域环境演化时存在差异性,并不能将其总视为暖湿信号。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兰州皋兰山和西津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并与洛川剖面进行空间对比。研究表明,间冰期的磁化率总体高于冰期,但在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渡期,皋兰山和西津岩心磁化率值并没有降低到冰期水平,而与弱发育古土壤磁化率水平类似。我们推测该时段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加并非由成壤作用增强贡献,而是源区粗颗粒磁性矿物增加所致,其磁化率增强模式可能同阿拉斯加、新疆黄土类似。由此可见,磁化率增强模式不仅在冰期时黄土高原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别。
于昊彭廷江李孟于凤霞叶喜艳郭本泓张军李吉均
关键词:磁化率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人已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然而,以往利用坡度高程指标提取夷平面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发育系列夷平面,其中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地区较好的保存了两级夷平面。被夷平的地层为前寒武系马衔山群混合岩,山顶面上发育冰缘地貌,主夷平面波状起伏,上有岛山和晚新生代沉积,局部覆盖有40 m左右红粘土和30 m以上更新世黄土,并在局地残留3 m以上风化壳,是开展夷平面研究的理想地区。为探讨如何确定提取夷平面的最佳坡度高程指标,本文基于夷平面的特殊地貌几何形态,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和最小误差法确定了提取夷平面的最佳高程和坡度指标,并据此对马衔山地区的两级夷平面的分布范围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最后结合剖面线、坡向分布图和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夷平面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发现马衔山地区两级夷平面最佳坡度指标均为12°,山顶面和主夷平面高程主要分布在3470~3640 m和2670~2870 m;统计分析表明山顶面面积约为6.4 km^2,平均高程为3559 m,主夷平面面积约为15.5 km^2,平均高程为2771 m;而夷平面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区域断层。
马振华李小苗郭本泓于昊叶喜艳宋春晖李吉均
关键词:夷平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