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小梅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王船山
  • 1篇心统性情
  • 1篇性情
  • 1篇性情论
  • 1篇圆融
  • 1篇正道
  • 1篇旨趣
  • 1篇致知
  • 1篇圣人
  • 1篇释学
  • 1篇视域融合
  • 1篇四书
  • 1篇内圣
  • 1篇批判性
  • 1篇歧异
  • 1篇前见
  • 1篇伽达默尔
  • 1篇伽达默尔诠释...
  • 1篇诠释学
  • 1篇文本

机构

  • 7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颜小梅
  • 5篇陈力祥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老子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伽达默尔诠释学理论“中心”歧异与文本中心论辩护
2020年
伽达默尔继承海德格尔本体论诠释学的思维方式,认为作品的意义表现于无限的理解过程中。诠释学中,作者、文本、读者是最基本的要素,当前学界关于伽达默尔诠释学理论中心存在颇多争议,主要表现为"读者中心""文本中心"及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三种理论倾向。在伽达默尔诠释学中,理解作为诠释核心,就应当从理解过程剖析文本与读者的地位和角色。从理解前提看,理解者总是带着对文本的前见进行理解;从理解对象看,读者作为一种彻底的中介,不断构形文本;从理解任务看,读者总是将其现有的视域置入文本视域,在视域交融中把握文本的意义。故应将伽达默尔诠释理论视为"文本中心论"而非"读者中心论",文本在理解过程中呈现开放的面向,表现其真正的存在。
陈力祥颜小梅
关键词:诠释学文本前见视域融合文本意义
论二程“以理代道”的理论建构及其旨趣被引量:1
2021年
二程以"天即理""性即理""礼即理"建构其天理论,取代"天即道""性即道""礼即道",确立"理"之至上本体地位,完成"以理代道"的术语转换。"以理代道"的目的,乃借"理"之分殊性统摄宇宙万物,以此连通"理"与"事"。这缘于在理论上言,"理"既可是至上无二之"一理",又能是分殊蕴于万物之"万理""众理",正是基于此,二程强调由"一理"统摄"万理",从而在哲学上解决了形上之"理"与形下之"事"的同一性问题,做到体用、理事不二。如此,从理的统摄性和万殊的差异性,形塑一个整体秩序,从而为其秩序学说奠定哲学的基础。
张子峻颜小梅
典据转换进路下的宋代内圣观与工夫论之形塑
2020年
经典是思想形成、发展与嬗变的重要载体,经典体系的变化,推动学术传统的建构。宋代儒学建构所据经典从《五经》转向《四书》,带动《五经》"睿作圣"与"制作之谓圣"的圣人观,转变为宋代四书学强调个体内向德性的内圣观。《五经》所载圣人,重外在事功(外王),《四书》则更重内在德性(内圣)。内圣观逆向塑造了内省性的修养工夫,此种侧重收摄、向里、涵泳、静敬的反己工夫,反过来推动人的主体性的建立。由此,所据经典的转变与圣人观、工夫论成一相互推动的动态系统。
张子峻颜小梅
关键词:五经四书圣人工夫
王兴国先生对船山学研究之贡献
2018年
王兴国先生是船山学形成及壮大之重要推动者,其对船山学之用心、用情皆化为对船山学之组织与研究中。王兴国先生对船山学之贡献可规约为三个层面:其一,倾心寄情结缘船山。其二,不遗余力推介船山:多次亲躬筹备参与纪念船山之学术研讨会而推介船山;通过重建船山学社、恢复《船山学报》而推介船山;校勘、整理《船山全书》以推介船山;撰写船山学研究综述而推介船山。其三,费心尽力研究船山:对船山认识论范畴的研究;会通道家、道教,批判吸收;注重王船山与中国近现代转型的研究。作为地道的湖南人,王兴国先生以传播、弘扬、发展、推扩船山思想为己任,为船山思想熠熠发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陈力祥颜小梅
关键词:船山学
褒贬是非:船山对朱子阳明性情论之批判与重构
2018年
性情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讨论的重点之一,作为宋明理学的总结者的王船山,他的性情论框架是承宋明性情论而来,但又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在"四端性情"上,船山是王阳明"四端是性"而非朱熹"四端是情",从"情善显性善"之逻辑、"情显性难"之视角、"四端人禽之辩"三个方面否定"四端是情"之无效,揭示性情必然与或然之分;在"性情体用"层面,船山非朱子以动静言性体情用和阳明以"以本体做功夫"言性体情用,认为"性是心之体,情是性之用",故可"于情复性",从"功夫言本体"呈现"性情合一"之特色;在"心统性情"上,船山非朱子心、性相混和以"主"、"兼"解"统",是阳明"心性情合一"之合理而非"宠情配性",坚持"性主心—心主情",以心之"正心"、"持志"贯通性情,促情之善,消情之罪,以发性之用。
陈力祥颜小梅
关键词:心统性情
船山对朱子、阳明“格物致知”二元对立模式之批判性圆融被引量:3
2017年
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作为宋明理学的主流学派思想家朱熹和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彰显为向外和向内、体用和知行等方面的差异。船山从体用互贯角度消解了朱熹、阳明对"格物致知"向外和向内的分歧,将内之本体与外之方法相结合,发展出内思辨与外学问相结合的认识道路,并从知行角度纠正朱子和阳明"格物致知"偏知或偏行的偏执。船山将朱子和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分歧加以批判性圆融,丰富发展了"格物致知"思想。
陈力祥颜小梅
关键词:王船山格物致知
王船山衍《老》“机巧之术”以黜老正道摭论
2022年
王船山认为从《老子》文本的解读中可分判道与术,他具体选择能呈现“处■”“执权”倾向的文献,并佐以史例,抨击老子知“术”而不知“道”。不论衍《老》亦或碎语中的黜老文字,皆显露出他无意探求《老子》原意,而是意在通过“衍其意”的方式揭示老子“崇智废德”之瑕。船山斥老子为“伪术”,本质上是为了凸显德之“由己”与“为人”之异,即道德实践中所显之“德”是否诉诸主体内在德性。由反之“术”思正之“道”,将“为仁由己”的原则贯穿于圣学与帝道,便能实现“正君德,择王道,贞臣道”的“道治”模式。总言之,船山驳斥老子以“道”饰“术”,针对的是法老子之意的伪儒及帝王,彰显其追求醇正儒学、挺立儒家治道的意图。
陈力祥颜小梅
关键词:王船山《老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