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基于连续测角的被动测距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为了精确定位目标,需要探测目标的距离。被动测距具有探测距离远、隐蔽性好、抗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可以通过连续获取目标的角度数据估测目标的距离。基于这种连续测角的被动测距技术,建立了空间极坐标系下的测距模型,并对此模型的可观测性进行分析验证,然后通过选用滤波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和飞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测距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达5%,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申波朱斌龙波郭立新
- 关键词:被动测距IRST可观测性滤波算法
- 一种积分时间自适应调整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被引量:4
- 2013年
- 提出一种实时校正方法,在非均匀性校正的过程中根据当前场景信息自适应调整积分时间.首先获取不同积分时间下的背景噪音并进行存储,根据特定的阈值控制积分时间的切换;进而将探测器输出减去相应积分时间下的背景噪音后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从而不断地更新校正参量.这样既能有效弥补神经网络校正算法在低频噪音占优时的不足,降低由于积分时间改变引起的非均匀性,又能够补偿系统的温漂.对真实的红外图像序列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在积分时间切换的同时可以得到合适的校正参量,并保证校正后的图像质量,能够实现实时校正.
- 李晶朱斌郭立新汤磊曹晓荷
-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神经网络积分时间
- 自适应时间常数的时域高通滤波校正算法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时域高通滤波非均匀性校正算法中存在只对偏移响应系数进行校正、难以选取合适的时间常数以及滤波后图像细节不清晰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时间常数对算法校正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域高通滤波非均匀性校正算法。首先采用离线采集的非均匀性噪声底图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始输出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部分固定模式噪声,保证了增益的均匀性;然后通过运动检测环节判断场景运动是否充分,根据运动程度自适应选取时间常数构造低通滤波器;最后运用高频提升滤波达到提升红外图像整体的亮度和增强目标细节的效果。对真实的红外视频图像实验表明,通过自适应选取时间常数有效地抑制了目标退化和伪像现象,且算法的收敛速度快,校正后图像细节清晰,有利于工程实时应用。
- 曹晓荷朱斌郭立新李晶常青龚涛
-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阵列时间常数
- 利用IRFPA的开窗口功能实现成像系统的双帧频双画幅输出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红外探测器开窗口功能的研究,设计了特定的积分时间信号,在牺牲一定实时性的前提下,不仅实现了帧频的大幅提高,而且实现了两种不同帧频图像的同时输出,其中低帧频的满幅图像输出到监视器中供人观察,高帧频的窗口图像送到跟踪器中用于跟踪算法处理,满足了一些对帧频要求比较高的场合。通过在FPGA+DSP的硬件平台上的实现,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指出了开窗口会造成阵元的响应出现差异这一问题。
- 董海罗冠泰余明权朱斌郭立新陈代中
- 关键词:IRFPA积分时间
-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被引量:3
- 2012年
- 针对基于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KF)的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的计算量和存储量较大,不利于实时性校正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算法通过线性递归滤波器修正了观测方程,用每一帧块图像的统计均值来代替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中的观测矩阵,使增益矩阵得到简化。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的校正效果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相当,但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空间。
- 李晶朱斌郭立新龙波王小珂
-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卡尔曼滤波粗糙度
- 基于Nios Ⅱ的红外焦平面图像处理系统
- 2011年
-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硬件架构存在硬件电路设计复杂、成本高等缺点,设计一套基于FPGA内嵌Nios Ⅱ软核的红外图像处理系统。系统包含Nios Ⅱ主控模块、A/D转换模块和红外图像预处理模块,实现了盲元补偿、两点多段校正、中值滤波和灰度变换等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实时性强等优点。
- 董海朱斌陈代中郭立新乐静罗冠泰
- 关键词:NIOSFPGA红外焦平面阵列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