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术后
  • 3篇小儿
  • 2篇凋亡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亚群
  • 2篇镇痛
  • 2篇日间手术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水合氯醛
  • 2篇通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氯胺酮
  • 2篇麻醉

机构

  • 15篇济宁医学院
  • 3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爱梅
  • 8篇杨峰
  • 3篇任广民
  • 3篇刘海艳
  • 3篇田海涛
  • 2篇李彦东
  • 1篇张海荣
  • 1篇王聪
  • 1篇景德怀
  • 1篇马翠梅
  • 1篇申爱华
  • 1篇李瑜
  • 1篇闫庆福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EGF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内DCs的浸润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DCs浸润密度之间的关联性,胃癌组织中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患者临床病期之间的关联性,及外周血单核细胞DCs表面HLA-DR及CD86的相应表达状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D11c和VEGF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VEGF的浓度。分离胃癌患者和健康个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利用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细胞表面HLA-DR和CD86的表达情况。在体外用重组VEGF蛋白刺激DCs,探究VEGF对DCs表达CD86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表达VEGF的强度,与肿瘤内DCs的浸润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并且在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胃癌进展之间呈正相关,血清VEGF浓度与肿瘤内DCs浸润密度无关,对于外周血单核细胞来讲,其对DCs降低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对HLA-DR及CD86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VEGF对DCs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结论:胃癌组织以VEGF的分泌,来抑制DCs的活性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浸润在胃癌组织内的DCs也可分泌VEGF来参与患者病情的进展。
杨峰李爱梅景德怀
关键词:胃癌树突状细胞CD86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104例肩周炎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入该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的基础之上,配合个性化方案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疗效高达94.23%,高于常规组总有疗效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MPQ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肩周炎,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李爱梅闫庆福杨峰
关键词:臂丛麻醉个性化治疗肩关节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5例):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L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H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C组给予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3组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的40项恢复质量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QoR‑40)评分(包括总分以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5个维度评分)、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和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30 min、2 h、12 h、24 h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术前第1天QoR‑40评分(总分以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评分)、SAI评分和MA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天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1天QoR‑40评分总分以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C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MADRS评分升高(P<0.05),术后第2天QoR‑40评分总分以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降低(P<0.05),SAI评分降低(P<0.05);L组和H组患者术后第1天SAI评分降低(P<0.05),MADRS评分升高(P<0.05),术后第2天QoR‑40评分总分以及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评分降低(P<0.05),SAI评分降低(P<0.05);L组患者术后第2天QoR‑40评分的情绪状态和疼痛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和H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QoR‑40评分总分以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疼痛评分升高(P<0.05),SAI评分�
刘海艳陈秀侠岳耀存赵英花李爱梅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焦虑抑郁
右美托咪啶滴鼻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日间疝囊结扎术的应用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观察在小儿日间疝囊结扎术时应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滴鼻实施超前镇静镇痛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索小儿日间手术时临床适宜的DEX应用剂量。方法 选取斜疝患儿120例,男108例,女12例,年龄2-3岁,平均(2.5±0.4)岁,体重11-20Kg,平均(15.1±5.9)Kg,ASAⅠ-Ⅱ级。依据经鼻滴入DEX剂量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将DEX 1μg/kg、2μg/kg和4μg/kg原液在七氟醚吸入诱导前25-30min通过2ml注射器按预定剂量给药。观察三组患儿术前镇静满意率、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术后恶心呕吐、躁动情况及调查患儿家人和外科医生满意率等。结果 与A组比较,B、C两组诱导时间缩短、苏醒时间延长、体动次数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和躁动评分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术前镇静满意率提升、患儿家人和外科医生满意率增加(P<0.05)。结论 DEX实施超前镇静镇痛的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DEX 2μg/kg滴鼻在2-3岁小儿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时,为观察到的较为适宜推荐剂量。
王璐璐高焕龙张永平魏晓琳李爱梅田海涛
关键词:七氟醚镇静镇痛小儿日间手术术后躁动
小儿MRI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镇静作用的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行MRI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031例行MRI检查的患儿,检查前按照体重计算水合氯醛用量,后给予7岁以内患儿给予口服.均于检查前半小时口服10%水合氯醛(0.5 ...
李爱梅杨峰李彦东
关键词:MRI水合氯醛安全性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产妇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管理一例
2024年
产妇,25岁,159 cm,45 kg,因“停经31+4周,活动后憋喘伴自觉胎动减慢1 d”入院。产妇5年前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并给予胰岛素治疗,终止妊娠后自行停用胰岛素,之后未监测血糖。此次妊娠4月余空腹血糖10+mmol/L,未予重视。急诊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04、血糖35.8 mmol/L。产科超声检查示:胎心率70~80次/分。综合考虑后需行紧急剖宫产手术挽救胎儿,遂以“晚期妊娠(胎儿窘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院,经绿色通道紧急转入手术室。
刘中光李爱梅张成栋李彦东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动脉血气分析晚期妊娠妊娠合并糖尿病胎心率
基于miR-223-3p/NLRP3轴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肺损伤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机械通气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大鼠模型,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其炎性反应及微小RNA-223-3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蛋白3(NLRP3)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健康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低(L-DEX组)、中(M-DEX组)、高(H-DEX组)剂量DEX组,每组12只;L-DEX组、M-DEX组、H-DEX组在机械通气中分别以静脉滴注0.5、2.5、5.0μg/(kg·h)DEX。4 h末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肺通透指数(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肺组织湿重/干重(wet weight/dry weight,W/D)比值、肺组织miR-223-3p、NLRP3 mRNA及蛋白、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及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水平。结果与M组比较,L-DEX组、M-DEX组、H-DEX组大鼠LPI、W/D比值、NLRP3 mRNA(4.04±0.38、2.12±0.32、1.98±0.25)及NLRP3蛋白(0.92±0.11、0.58±0.06、0.39±0.02)、caspase-1蛋白、IL-1β、IL-18水平依次降低(M组NLRP3 mRNA为5.47±0.62,NLRP3为1.31±0.27),miR-223-3p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 DEX可能通过上调miR-223-3p表达,下调NLRP3、caspase-1蛋白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与miR-223-3p/NLRP3轴密切相关,减轻大鼠VILI及炎症反应。
李爱梅田海涛尹秋稳刘素娟任广民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损伤炎症
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年
目的:探讨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9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日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组为研究组(n = 46)与对照组(n = 46)。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及VAS评分、下肢肌力评分。结果: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阻滞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8 h的下肢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均较好,但行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更佳,且对患者下肢运动影响更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爱梅李彦东杨峰常猛田海涛任广民
关键词:日间手术B超引导股神经阻滞
不同人格气质类型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人格气质类型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及探讨不同人格气质类型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是否有关联。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EPQ)问卷对10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进行人格分析,确定术后谵妄发生的时间及谵妄的类型。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待症状消除后的24 h内,使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再次测量患者的智力及认知水平,并对手术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患者术前及术毕0、24、48、72 h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IL-6、TNF-α、IL-1β水平,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内外向患者术毕各时间点和术前IL-6、TNF-α、IL-1β的浓度。结果内向型患者54例,发生谵妄者8例;外向型患者54例,发生谵妄者2例,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向型组术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均比外向型组高(P<0.05),患者发生谵妄前后智力及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人格气质类型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存在影响,内向型患者尤其是内向不稳定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谵妄。炎性因子可能是参与术后谵妄发生的因素之一。
李爱梅李爱梅申爱华任广民任广民
关键词:术后谵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神经阻滞组(n=40)和全身麻醉组(n=40)。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采取0.4%罗哌卡因20 ml胸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之后每小时追加0.4%罗哌卡因10 ml,并于手术结束时一次性推注0.4%罗哌卡因20 ml后拔除胸椎旁置管。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全麻,术后均采用PCIA镇痛,药物配方:布托啡诺0.12 mg/kg+托烷司琼5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2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1.5 ml/h,锁定时间15 min,持续48 h。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及48 h时VAS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补救镇痛量;记录麻醉前、术后第1日和术后第3日T淋巴细胞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神经阻滞组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较,联合神经阻滞组术后6、12、24及48 h时的VAS评分[(1.7±0.5)、(2.4±0.4)、(3.3±0.4)、(3.1±0.3)]分,较全身麻醉组的[(2.9±0.2)、(3.8±0.2)、(4.3±0.3)、(4.1±0.3)]分明显减低(P均<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联合神经阻滞组(5±3)次,较全身麻醉组(10±4)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曲马多补救镇痛量联合神经阻滞组(39±11)mg较全身麻醉组(95±13)mg明显减少(P<0.05)。联合神经阻滞组术后第1日和第3日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神经阻滞组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3/40例)低于全身麻醉组的25%(10/40例)(P<0.05)。结论TPVB复合布托啡诺PICA可有效缓解胸腔镜肺部手术术后疼痛,同时可减轻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尹秋稳姜睿李爱梅刘卫东
关键词:布托啡诺镇痛胸腔镜T淋巴细胞亚群胸椎旁神经阻滞肺叶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