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哲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多德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建构
  • 1篇正义
  • 1篇制度正义
  • 1篇生生
  • 1篇生生不息
  • 1篇未成年
  • 1篇未成年犯
  • 1篇相对主义
  • 1篇流浪儿童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 1篇逻各斯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权
  • 1篇教育权益
  • 1篇缓刑
  • 1篇缓刑适用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石家庄学院
  • 1篇石家庄市四中...

作者

  • 5篇李伟哲
  • 2篇季凤建
  • 1篇李来和
  • 1篇贺宾

传媒

  • 2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休谟伦理学非相对主义本质研究
2008年
从17、18世纪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发现情感在伦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休谟伦理学是否为相对主义的争论就源源不断。相对主义伦理学最重要的特征是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相对性,否定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可通约性。从休谟对道德行为的发生、旁观者的同情机制、快乐原则、德性等问题的论述来看,休谟伦理学给予了情感伦理学以稳定的价值判断根基,实现了其伦理学非相对主义的本质。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允地对待情感。
李伟哲
关键词:相对主义
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偏差及其解决被引量:3
2010年
我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上无论在立法、司法解释还是在司法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既与立法、司法解释的精神不符,也违反了国际公约的规定,还反映了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应该采取多种途径避免这一偏差。
季凤建李伟哲
关键词:未成年犯缓刑
生生不息的逻各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从《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建构的基点被引量:3
2010年
亚里士多德基于现实和理性的考虑,认为解决现实德性问题的依据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逻各斯。逻各斯解决了亚里士多德只有实在本身存在的理论,那么在属人的存在里,逻各斯是唯一一个不同特征。人生存在世界的意义就在于寻找真实的自己,因此逻各斯成为了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尼各马可伦理学》实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追求。
李伟哲贺宾
关键词:逻各斯基点
国民习惯对制度正义的影响
2010年
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曾谈到城邦公民习惯对于政治制度具有决定作用,但国民习惯如何影响制度正义,学界尚未有明显结论。正义是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制度内涵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的习惯、尤其是社会人的习惯的考虑。国民具有地域性,并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从而形成国民习惯。制度的建立、运行及评价都需要考虑国民习惯,只有考虑国民习惯的制度才是正义的。
李伟哲季凤建
关键词:制度正义
再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的发展性保障——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视角的探究
2010年
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实践基础是社会主动关照和流浪儿童被动回应的互动交织,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发展结构理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的形成机制包括:发展性保障理念培植机制,流浪儿童主体重塑机制,国家、社会、民间合作机制。而政策推进预期主要有: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规划设置、流浪儿童教育权益"代言人"建设以及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多方合作与灵活"处遇"保障的制度建构。
李来和杨平书李伟哲
关键词:流浪儿童教育权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