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迪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冬季温度
  • 2篇纬度
  • 2篇不同纬度
  • 1篇灾害
  • 1篇喷发
  • 1篇温度变化
  • 1篇涝灾
  • 1篇火山
  • 1篇火山喷发
  • 1篇洪涝
  • 1篇洪涝灾害
  • 1篇厄尔尼诺
  • 1篇厄尔尼诺事件
  • 1篇EL_NIN...
  • 1篇长江中下游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孙迪
  • 4篇郑景云
  • 3篇郝志新
  • 2篇张学珍
  • 1篇葛全胜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厄尔尼诺事件与中国东部南涝北旱降水格局的关系
孙迪郝志新吴茂炜郑景云
不同纬度的强火山喷发事件与中国冬季温度变化格局
根据1951年以来的29次强火山(VEI≥4)喷发年表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格点气温数据集,归纳不同纬度强火山喷发后中国冬季温度变化格局类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发布的NCEP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
孙迪郝志新郑景云
过去300a长江中下游异常丰梅事件变化与洪涝灾害被引量:5
2016年
2016年6—7月,长江流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而该时段内梅雨因其强降水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雨量集中等特点成为主要致灾因子。论文利用历史文献和观测资料,构建了1736年以来异常丰梅事件年表,分析了其长期变化特征及与El Ni?o事件的统计关系,并诊断了El Ni?o造成异常丰梅事件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736—2016年间共发生44次异常丰梅事件(含21次特大梅雨事件),其中1900年代、1910年代、1990年代是异常丰梅事件最为频繁的3个时段;与2016年梅雨特征相近的特大梅雨事件有21次。过去300 a间,异常丰梅事件与El Ni?o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44次异常丰梅事件中37次发生在El Ni?o的当年或次年;在21次特大梅雨事件中16次伴随El Ni?o出现。伴随El Ni?o事件而发生的异常丰梅事件环流特点是中高纬经向环流偏强,我国境内水汽输送通道偏西、偏北,大量水汽滞留在长江流域,并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从而形成持续性降水;而在El Ni?o次年,低纬存在较强且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路径偏北,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通量显著增强,更容易导致异常丰梅事件的发生。
郑景云孙迪刘可邦郝志新张学珍葛全胜
不同纬度强火山喷发事件与中国冬季温度异常变化的格局对应关系
郝志新郑景云孙迪
20世纪以来强火山喷发对中国温度变化区域差异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根据1901年以来的62次强火山(VEI≥4)喷发年表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发布的格点气温资料(CRU TS v.3.22),采用时序叠加分析方法,辨识了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强火山喷发对中国温度变化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强火山喷发后的1-2年,中国温度基本以下降为主,但降温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与季节差异。高纬火山喷发后的显著降温区域发生在东北和东南地区,冬半年温度下降达1.2℃,夏半年温度下降2.0℃;中低纬火山喷发后,冬半年温度的显著下降区域发生在青藏、东南和东中部地区,幅度为1.3-2.2℃,夏半年温度下降幅度比冬半年小;赤道火山喷发后,冬半年温度显著下降区域发生在东北、东南和青藏地区,且降温幅度均大于1.2℃,夏半年西北和东中部地区降温幅度偏小。此外,强火山喷发后第3年,部分地区还出现二次降温现象,降幅甚至超过第一次;然而,同一纬度强火山喷发后,其所造成的降温幅度和降温区域差异与强火山喷发的季节关系不大。
郝志新孙迪张学珍郑景云
关键词:温度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