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明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1篇毒力
  • 1篇伊蚊
  • 1篇荧光定量RT...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病变
  • 1篇细胞病变效应
  • 1篇流感
  • 1篇流感病毒
  • 1篇胶体金
  • 1篇胶体金法
  • 1篇白纹伊蚊
  • 1篇PCR
  • 1篇PCR快速检...

机构

  • 4篇深圳市龙岗区...
  • 2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4篇周建明
  • 2篇刘渠
  • 2篇周俊立
  • 2篇李惠卿
  • 2篇王德全
  • 2篇梁克峰
  • 2篇赖建辉
  • 1篇李静媚
  • 1篇刘晓娜

传媒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种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胶体金法、病毒分离培养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等3种检测流感病毒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流感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病原学依据。方法同时采用胶体金法、病毒分离培养法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对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RT-PCR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0.8%,其中98份为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51份为B型Victoria株,4份为B型Yamagata株;病毒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率为46.3%,分离出61株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35株B型Victoria株,4株B型Yamagata株;胶体金法检出率为3.7%。3种方法中,荧光定量RT-PCR的阳性率最高,病毒分离培养法次之,胶体金法阳性率最低。结论与病毒分离培养法和RT-PCR法相比,胶体金法并不适合单独用于诊断流感病毒感染,病毒分离培养法费时费力,荧光定量RT-PCR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流感疫情的病原学快速诊断。
赖建辉周建明李静媚李惠卿
关键词:流感病毒胶体金法荧光定量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人鼻病毒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HRV,为HRV实验室早期诊断、HRV流行病监测和应急处理提供快速诊断手段。方法以HRV的5’UTR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并用该方法对384份临床呼吸道感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以HRV、H1N1、HcoV、流感等病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只有HRV出现荧光信号,证明该法特异性强;以已知浓度HRV标准品稀释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性达10copies/μl,重复性试验ct平均值变异系数0.58%~2.41%,384份临床样本中检测HRV阳性为21份,检测耗时比传统方法短。结论HR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有着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HRV早期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赖建辉周建明李惠卿
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型虫媒病毒——南定病毒致C6/36细胞病变情况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国内首次分离的南定病毒致白纹伊蚊细胞病变情况。方法用长成单层的白纹伊蚊细胞感染本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发现的南定病毒,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和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南定病毒接种白纹伊蚊细胞后,7d开始出现病变,细胞固缩,单层细胞稀疏,细胞之间空隙增大,直到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空隙增大,单层消失,空白对照生长正常,TCID50为1.41×10-6PFU/ml。应用TaqMan-MGB Probe 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病变孔的培养液,荧光PCR结果均出现"S"扩增曲线,显示均存在NDiV核酸。用TaqMan-MGB Probe Real Time PCR制作相对定量标准曲线,6个稀释度的Ct值标准曲线R2≈1.0,呈线性关系。结论南定病毒能够引起白纹伊蚊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
王德全刘渠周建明梁克峰周俊立
关键词:细胞病变效应
新蚊媒病毒南定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我国首次分离的蚊媒病毒南定病毒(Nam Dinh virus,NDi V)的生物学特征及对培养细胞和昆明小鼠的致病能力。方法连续9 d观察NDi V对C6/36细胞的病变效应(CPE);用空斑法测定NDi V滴度;采用3日龄小鼠脑内接种NDi V方法检测病毒毒力;中和实验以免疫后灭活的昆明小鼠血清为中和抗体,在C6/36细胞中接种NDi V和中和抗体,作用1 h后继续培养7~9 d,逐日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情况;采用Taq Man-MGB Probe Real-timePCR方法对C6/36细胞中NDi V核酸进行检测,观察病毒增殖情况。结果 NDi V接种C6/36后,第5天出现明显的CPE,测得病毒滴度为9.25×10~6PFU/ml,利用Reed-Muench法计算NDi V对昆明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4.12)/ml,NDi V感染小鼠后,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攻毒保护率较高。病毒抗血清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10^(-1),而对照组TCID_(50)为10^(-3.5),中和指数>1 000,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接种3 d后,NDi V核酸呈明显阳性,病毒核酸量随病毒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NDi V对C6/36细胞和昆明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和较强的抗原性。
王德全刘渠梁克峰周建明周俊立刘晓娜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毒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