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宝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中央型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临床常用的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中晚期肺癌中治疗比较多见;Callispheres是近年来新兴的肿瘤动脉栓塞的药物加载微球,已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获益。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对比传统的化疗灌注栓塞治疗的不可切除的Ⅱ期以上中央型鳞癌患者的临床获益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手段分组进行队列研究。根据传统的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C-BACE)以及Callispheres加载吉西他滨进行支气管动脉化学栓塞(D-BACE)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实体瘤变化、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血清肿瘤学检查变化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共有42例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每组21例,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48~81岁,中位年龄68岁。术后1月D-BACE组对比C-BACE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5.7%、76.2%(P>0.05),客观缓解率(ORR)66.7%、66.7%(P>0.05);术后6月D-BACE组对比C-BACE组的DCR为85.7%、52.4%(P<0.05),ORR为76.2%、47.6%(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总计随访两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2月和8月(t=4.123,P<0.05),总体生存期19.9月和14.7月(t=3.314,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记物短期内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胸痛、乏力、发热、感觉异常及严重不良反应截瘫没有差异。结论:Callispheres加载吉西他滨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短期(6月)疾病控制效果尚可,并且患者的PFS和总生存期上可获益,并且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赵罡史晓宝卢再鸣
- 眶内肿瘤的MR与超声比较影像学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眶内肿瘤的MR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8年~2011年26例经病理证实为眶内良恶性肿瘤的MR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所有收集的影像图像由两名不知道病理结果且经验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进行重新诊断,他们的诊断结果由另一名专家学者进行再次审阅,最终结果参照专家学者诊断结果。结果眶内良性肿瘤在MRI上呈团块状或较规则状,内部信号均匀,多呈膨胀性生长,彩色多普勒显示良性病变多为等回声,内部回声均匀,除血管瘤外,其余肿瘤血供多不丰富,血管瘤在MRI上可见流空血管影且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眶内恶性肿瘤的MRI信号不均,边界不规整,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模糊,瘤体内可检测出丰富的血流信号。MRI正确诊断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14例,二者对眶内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超声学检查早期均可以发现小肿瘤,而对于位置比较深、尤其是超声学检查不能迅速做出诊断的肿瘤,MRI可以更好的显示出肿瘤的位置、边界、浸润程度,从而更好鉴别良恶性,以利于临床诊治。
- 赵罡史晓宝潘诗农卢再鸣郭启勇
- 关键词:眶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多普勒
- 气管支架术后气道高分泌窒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后诱发痰液分泌增多、痰液潴留合并窒息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因中心气道狭窄或气管瘘行气管支架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0例,基于是否发生痰液潴留合并窒息分为两组,根据以往文献,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诸如性别、病因、支架类型、胸腔积液、肺内感染以及放疗史等,单因素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s回归法,以确定危险因素,并且评价其与痰液潴留合并窒息的相关性。结果:18例(16.4%)患者均有痰液潴留合并窒息,最终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在所有窒息的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提示:支架类型、胸腔积液、贫血及呼吸衰竭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病因以及放疗史等因素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Ⅱ型呼吸衰竭与术后窒息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术前Ⅱ型呼吸衰竭是导致气管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出现痰液潴留并发窒息的显著危险因素。
- 史晓宝赵罡费城孙玲玲
- 关键词:气管狭窄窒息
- CT引导下肺内直径小于等于30mm以下结节穿刺活检:探讨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性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直径≤30mm的肺内结节的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例患者均经知情同意后,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155例肺部直径≤30mm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结节是否与胸膜粘连、穿刺深度、结节大小、穿刺次数对穿刺准确率的影响及其相关主要并发症(出血、气胸)的发生率的影响。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两位资深的放射线科医生重新判断患者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若出现意见分歧,由第三名放射科医生做最终的诊断。结果:155例结节中,穿刺准确率为90132%(140/155)。直径≤10mm,穿刺准确率85.71%(6/7)、直径〉10~20mm结节,穿刺准确率85.00%(68/80)直径〉20~30mm结节,穿刺准确率97.06%(6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3,P〈O.05)。与胸膜粘连的结节穿刺准确率100%(31/31),与胸膜不粘连的结节穿刺准确率87.90%(10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2,P〈0.05);穿刺次数4~6次的气胸及出血的发生率要远大于穿刺次数3次之内的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径越小、穿刺深度越大、穿刺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出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吸烟史、穿刺次数、穿刺深度对穿刺准确率无明显影响。其中肺腺癌114例,肺鳞癌10例,肺慢性炎症4例,肺转移癌4例,肺结核3例,肺泡细胞原位癌1例,肺球孢子菌病1例,肺腺鳞癌1例,肺小细胞肺癌1例,恶性间皮瘤1例,肺组织及坏死组织15例。结论:结节大小、结节是否与胸膜粘连对CT引导下肺内≤30mm结节穿刺准确率具有较大的影响,而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多,患者更容易出现主要并发症,而以上两点与结节大�
- 赵罡史晓宝卢再鸣
-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活组织检查针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