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帮宝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2篇血管减压
  • 2篇血管减压术
  • 2篇预后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减压
  • 2篇微血管减压术
  • 2篇颅内
  • 2篇静脉
  • 2篇减压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恶性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瘤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马鞍山市中心...
  • 1篇寿县县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陶帮宝
  • 3篇王晓强
  • 1篇华续明
  • 1篇周岩方
  • 1篇杨士勇
  • 1篇洪云
  • 1篇李世亭
  • 1篇李宾
  • 1篇李曙
  • 1篇张根葆
  • 1篇孙宏
  • 1篇施娟红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比较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5例男性和1例女性,平均年龄9.8岁;5例病变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鞍区;5例头痛起病,1例表现为多尿;术前血液学检查提示:4例患者甲胎蛋白明显升高,1例患者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3例患者手术全切,平均生存期32.0月,3例患者手术次全切,平均生存期21.0月;4例患者术后接受规范放化疗,平均生存期32.0月,1例仅行化疗,生存期22.0月,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生存期9.0月。结论: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多见于年轻男性,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术前血液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患者预后差,手术切除程度是一重要预后影响因素,术后放化疗或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闵令钊施娟红孙丰兵陶帮宝张文博王晓强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标记物预后
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近端动脉瘤多因素分析及治疗方式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发供血动脉近端动脉瘤(APIA)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352例AVM病人,按有无APIA,分为Non-APIA组(321例)和APIA组(31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AVM的血供和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出血及出血部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对于AVM合并APIA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组,对不同治疗方式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治疗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PIA组病人年龄高于Non-APIA组(P<0.01),后循环供血率51.6%(16/31)明显高于Non-APIA组的22.7%(73/321)(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及AVM血供均为AP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手术+血管内治疗3组病人动脉瘤的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术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大发生APIA的可能性越高,后循环供血的AVM越容易并发APIA,在优先处理动脉瘤的原则指导下,手术、血管内治疗以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孙丰兵丁培源陶帮宝华续明张健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表型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Pleckstrin homology like domain family A member 1,PHLDA1)与胶质瘤恶性表型关系。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65例原发脑胶质瘤的速冻标本。从接受尸检的非胶质瘤患者中收集了5份脑组织样本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样品中的PHLDA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集落形成法、体外细胞迁移侵袭法对成人胶质瘤U87细胞系和U251细胞系进行胶质瘤表型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增加,PHLDA1染色强度增加(x^(2)趋势=24.145,P<0.01)。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干扰组相比,当SiRNA干扰敲低PHLDA1后,U87和U251培养48 h后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PHLDA1干扰后,U87和U251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而S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transwell试验显示,PHLDA1干扰组的U87和U251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HLDA1在胶质瘤中过表达。功能分析显示PHLDA1在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PHLDA1可能成为胶质瘤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刘俊陈铭陶帮宝张卿云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增值细胞表型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术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不同指标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72h内患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将患者分为恶性脑水肿(MBE)组41例和无MBE组83例,收集两组患者详细资料,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4(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后发生MBE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计算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MBE组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平均值明显高于无MBE组(t=-3.660,P <0.01)。MBE组中血清MMP-9、AQP4、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MBE组(t=-5.329、-9.713、-12.675,P <0.05)。Logistic回归发现NIHSS评分、AQP4及VEGF均为MBE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182(1.021~1.415)、1.073(1.012~1.145)、1.122(1.013~1.231),P <0.05]。利用以上因素绘制预测MBE的列线图。ROC分析、拟合曲线发现此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NIHSS评分、AQP4、VEGF为脑梗死后MBE的危险因素,列线图可有效地预测MBE的发生。
孙宏刘俊陶帮宝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LOGISTIC回归列线图
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转酮醇酶样基因1(Transketo-lase-like gene1,TKTL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4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6例正常脑组织,通过Realtime-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TKTL1在54例胶质瘤、6例正常垂体组织的表达。结果:Realtime-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发现TKTL1在胶质瘤组织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KTL1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表明TKTL1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TK-TL1有可能是预测胶质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李曙洪云张根葆杨士勇周岩方陶帮宝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与短期内再手术的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无效的原因,评价短期内再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首次行面神经MVD无效后在短期内再手术的25例患者,分析其手术过程、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016年4月~2018年9月间共有25例HFS患者行短期内再手术,入院前病程5~240月(平均101.0±58.5月),两次MVD手术间隔时间21~216 h(中位时间48 h)。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解剖欠清晰(60%)、遗漏潜在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点(24%)以及术中误判了异常肌反应的消失。再手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2例患者发生术侧Ⅱ级面瘫,2例患者发生术侧暂时性轻度听力下降。结论面神经MVD术后无效的原发性HFS患者可在短期内再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显露面神经REZ区,结合异常肌反应监测以避免遗漏神经血管压迫位点。
孙秋阳张文博闵令钊陶帮宝李宾王晓强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再手术异常肌反应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中,单纯静脉压迫所致TN患者13例,单纯动脉压迫所致TN患者60例,混合性血管压迫所致TN患者46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术后1天、3月、1年、3年的缓解率分别为84.6%、76.9%、69.2%、61.5%。单纯动脉压迫患者为88.3%、85.0%、83.3%、70.0%。混合型压迫患者为93.5%、93.5%、91.3%、87.0%。A组患者术后1年、3年缓解率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术后1天、3月、1年缓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术后3年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静脉压迫TN患者MVD术后缓解率较单纯动脉压迫TN患者及混合性压迫TN患者低,混合性压迫TN患者长期缓解率最高。
张文博陶帮宝闵令钊孙秋阳李世亭王晓强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静脉压迫缓解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