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婷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3篇球菌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细菌
  • 2篇耐药表型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肠道
  • 1篇单胞菌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检验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 1篇血培养分离
  • 1篇血培养分离菌
  • 1篇诱导性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炎
  • 1篇质粒介导
  • 1篇沙门菌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惠安县医院
  • 1篇泉州医学高等...

作者

  • 7篇陈晓婷
  • 5篇陈清清
  • 3篇明德松
  • 2篇朱焱
  • 1篇蔡文杰
  • 1篇陈雅云
  • 1篇孙育新
  • 1篇蔡丹锋
  • 1篇张志珊
  • 1篇苏智军
  • 1篇郭如意
  • 1篇李凯新
  • 1篇陈丽琼

传媒

  • 2篇海峡药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16S rRNA检测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
2021年
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宫颈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特点及菌群变化与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在其调强放射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粪便样本,分析肠道微生态的生物标志物,用MoBio PowerSoil试剂盒提取肠道菌群DNA,用MiniSeq对肠道菌群16S rRNA的V4区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等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比放疗前高,同时放疗前后微生物群落组成(即β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微生物组成中普雷沃氏菌和链球菌较放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微生物成分存在差异,但有待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陈雅云孙育新李凯新高炳宗陈晓婷毛润芝蔡文杰
关键词:宫颈癌肠道菌群放射性直肠炎
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132株SA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SA对克林霉素耐药表型及其不同耐药表型菌株对15种药物的耐药情况,质量控制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结果:132株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分别为敏感型(53株,占40.15%)、结构耐药型(57例,占43.18%)、诱导耐药型(22株,占16.67%),敏感型、结构耐药型的菌株数显著高于诱导耐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3,P=0.000)。3种耐药表型菌株对莫西沙星、利奈唑烷、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均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呋喃唑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分布不同,不同耐药表型菌株的耐药性不同,结构耐药型菌株的耐药性总体高于敏感型和诱导耐药型。
蔡丹锋陈清清陈雄艺陈晓婷陈丽琼明德松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替加环素诱导性
泉州地区MRSA的临床流行和耐药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流行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泉州市第一医院近三年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和药敏鉴定结果以及患者个案资料,分析MR SA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从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370株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及脓液标本,分别占38.5%、18.3%及10.6%,MR SA菌株主要检自痰液标本38.7%,高于脓液标本的18.0%及静脉全血的7.4%;临床科室分布中,儿科以检出率18.9%高居榜首,而外科和ICU分别以检出率11.1%、10.1%次之;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甲氧苄啶和利奈唑胺敏感。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也高达80%。结论本研究所调查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创伤感染或血液感染,且对常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陈敬仁陈晓婷曾雪萍林玉玲陈清清张建明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
2013-2018年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013-2018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纸片扩散法对临床送检血标本中常见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收集6年间血培养分离菌共43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05株,占39.2%,革兰阴性菌2649株,占60.8%。4354株分离菌中居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7%)﹑克雷伯菌属(13.5%)、链球菌属(9.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9.8%和74.2%,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中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儿童株中PSSP、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80.0%、13.3%和6.7%,成人分离株PSSP、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1.7%、13.2%和15.1%。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高度敏感,细菌耐药率低,均<7%。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约55%。结论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居第一位,其所占比例在2013-2018年6年间呈上升趋势。不同科室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不同,其中以ICU最多见。临床医师对疑似感染的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及时正确采集、送检感染部位和血标本,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陈清清张志珊郭如意朱焱明德松林玉玲陈晓婷苏智军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
泉州市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沙门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敏情况,为预防、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泉州市某医院近七年检出455株沙门菌的标本来源、血清型分型、药敏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好发于婴幼儿(<5岁,40.22%)、高峰期为夏秋季;共检出26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三种血清型为主。②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复方磺胺耐药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10%)。③三种主要血清型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氯霉素、阿奇霉素、复方磺胺、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沙门菌肠道感染与血流感染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噻肟、复方磺胺、头孢吡肟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在高发季节、对高发人群进行预防沙门菌感染宣传,可根据血清型、感染类型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宋瑞雅林玉玲闫小利陈晓婷陈清清
关键词:沙门菌流行病学耐药率肠道感染血流感染
2种耐药表型4种非发酵菌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2种耐药表型(多耐和泛耐)的4种非发酵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和脑膜炎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Cm)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和API 20NE鉴定条/PSE5.0药敏条对19株临床分离菌(6株Ab(多耐药2株、泛耐药4株)、6株Pa(多耐药、泛耐药各3株)、4株Sm(多耐药、泛耐药各2株)和3株脑膜炎金黄杆菌(2株多耐药、1株泛耐药))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PCR法检测其喹诺酮类耐药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相关基因,即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A(quinolone resistance A,qnrA)、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基因acc(6')-Ib的环丙沙星耐药变异体基因(aminoglycoside acetyltransferase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variant,acc(6')-Ib-cr)及3种整合子基因(intI1、2、3),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电泳分析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组19株菌中携带acc(6')-Ib-cr 8株,6株为泛耐药(Ab 3株,Pa 2株,Sm 1株),泛耐菌携带率60.0%(6/10);2株多耐菌(Ab、Pa各1株),多耐菌携带率22.0%(2/9)。泛耐菌携带率与多耐菌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株检出Ⅰ类整合子,其中6株泛耐药(Ab3株,Pa2株,Sm1株),携带率60.0%(6/10);5株多耐药菌(Pa3株,Ab、Cm各1株),携带率55.6%(5/9),泛耐菌携带率与多耐菌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株同时检出acc(6')-Ib-cr和intI1,qnrA和intI2、intI3均阴性。结论本组临床分离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acc(6')-Ib-cr和intI1有关,与qnrA,intI 2and intI 3无关。acc(6')-Ib-cr携带率泛耐菌高于多耐菌,而intI1携带率无显著差异;2种基因在Ab和Pa的检出率较高且相近。
明德松陈清清陈晓婷
关键词:喹诺酮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01~2020-06收治35例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病例样本(研究组)、35例小儿非细菌性感染疾病病例样本(对比组),均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评价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感染疾病与非细菌性感染疾病相关检测值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100.00%(35/35)高于血常规单一检验54.29%(19/35)、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85.71%(30/35)(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疾病与非细菌性感染疾病相关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性,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方式可获得满意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胡丽萍朱焱陈晓婷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