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耳蜗
  • 4篇植入
  • 4篇人工耳
  • 4篇人工耳蜗
  • 4篇人工耳蜗植入
  • 4篇耳蜗植入
  • 2篇低通气
  • 2篇低通气综合征
  • 2篇言语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术后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听力
  • 2篇听性
  • 2篇听性脑干
  • 2篇听性脑干反应

机构

  • 11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静平
  • 10篇陈晨
  • 9篇陈鱼
  • 8篇王巍
  • 6篇梁瑞敏
  • 5篇林鹏
  • 5篇王悦
  • 2篇陈太生
  • 2篇鲁宏华
  • 2篇李富德
  • 1篇李宝环
  • 1篇赵晖
  • 1篇阮宏莹
  • 1篇赵媛
  • 1篇史亚男

传媒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第八次全国听...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不同刺激率ABR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AB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力评估的价值及其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78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34例)和34例(68耳)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1、31.1、51.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并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Ⅴ潜伏期(5.79±0.22ms)较对照组(5.67±0.24ms)延长;3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85±0.18ms)、波Ⅴ潜伏期(5.98±0.19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6±0.16ms、5.82±0.24ms)延长;在5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94±0.26ms)、波Ⅴ潜伏期(6.09±0.25ms)较对照组(分别为1.83±0.15ms、5.99±0.24ms)延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3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_(31.1-11.1)(0.12±0.17ms)较对照组(0.07±0.11ms)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5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51.1-11.1(0.21±0.25ms)较对照组(0.15±0.10ms)长。ΔⅠ_(31.1-11.1)与LSaO2负相关(r=-0.24),与SIT90(r=0.23)、SIT80(r=0.27)正相关;ΔⅠ51.1-11.1与LSaO2(r=-0.33)、MSaO2(r=-0.35)负相关,与SIT90(r=0.37)、SIT80(r=0.29)正相关;以上差异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李晓劼赵媛李富德陈太生鲁宏华王巍陈鱼梁瑞敏陈晨张静平林鹏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
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0例(60耳)听力正常人(0.5~2 kHz气导平均听阈15.7±4.1 dB HL)为正常组,10例(2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0.5~2 kHz气导平均听阈35.7±8.4 dB HL)为病例组,均进行非镇静ABR测试和镇静ABR测试,比较两种ABR的潜伏期、波间期及反应阈。结果①正常组非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78±0.25、3.96±0.18、6.10±0.33 ms,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62±0.18、3.76±0.20、5.78±0.45 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1.98±0.32 ms,Ⅲ-Ⅴ2.13±0.37 ms,Ⅰ-Ⅴ4.05±0.08 ms)与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10±0.02 ms,Ⅲ-Ⅴ1.98±0.25 ms,Ⅰ-Ⅴ4.02±0.18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非镇静ABR波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71±0.29、4.06±0.08、5.90±0.18 ms,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72±0.14 ms、3.76±0.25 ms、5.77±0.59 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18±0.47 ms,Ⅲ-Ⅴ2.03±0.27 ms,Ⅰ-Ⅴ4.15±0.58 ms)与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00±0.10 ms,Ⅲ-Ⅴ1.98±0.39 ms,Ⅰ-Ⅴ4.12±0.38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非镇静ABR与镇静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镇静ABR测试结果与镇静ABR无差异,且波形分化好,易辨别,可方便、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陈鱼王巍陈晨王悦张静平林鹏
关键词:有效性
正常成年人言语声刺激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听力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o speech sounds,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以40 ms时程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名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男性20名,女性20名)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V、A波潜伏期较男性短(V波t=-3.601,P=0.001;A波t=-2.829,P=0.007),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各波潜伏期受年龄影响较小;各波振幅受性别及年龄影响较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BR各波稳定性较好,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赵晖陈鱼王巍陈太生梁瑞敏陈晨张静平林鹏
关键词:言语声刺激潜伏期
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CI)术后患儿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患儿制定全面、个性化康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中文版CI儿童家长观点调查问卷对103例CI患儿从交流、基本功能、自立能力、幸福感、社会关系、教育、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和影响、对孩子的支持8个维度进行评分,根据CI使用时间和评估年龄的不同分别进行比较,探讨性别、CI植入年龄及使用时间、父母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是否为影响各个维度得分的重要因素。结果:随着评估年龄和CI使用时间的增长,患儿在各个维度的得分也逐渐提高;CI植入年龄及使用时间、父母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是影响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4个重要因素。结论:应尽早为听障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在关注其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其生活质量的评估,使CI患儿可以更好的回归主流社会。
张静平王巍梁瑞敏陈晨孙桂兰王悦陈鱼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生活质量
单侧聋患者健侧耳纯音听阈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单侧聋(SSD)患者健耳听力情况,分析影响其听力下降因素,为SS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9例SSD患者健耳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根据SSD患耳病程长短不同分为0~6个月组(14例)、>6~12个月组(17例)、>12~18个月组(15例)、>18~24个月组(26例)、>24~30个月组(10例)、>30~36个月组(7例),将各组的纯音气导平均听阈进行比较;以SSD患者不同发病年龄分为21~30岁(18例),>30~40岁组(24例)、>40~50岁组(30例)、>50~60岁组(17例),与年龄相匹配的听力正常组的纯音气导平均听阈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性别、侧别、SSD患者发病年龄、耳聋病因、患耳耳聋病程与纯音气导平均听阈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随着患耳耳聋病程的增加,SSD患者健耳纯音气导平均听阈随之增加。随着患者发病年龄的增加,与听力正常者比较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患者发病年龄和患耳耳聋病程与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具有相关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SSD患者的重视程度,保护健耳听力,改善聆听效果以提高生活质量。
史亚男王巍陈晨孙桂兰张静平陈鱼
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0名(100耳)听力正常者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65例(130耳)进行常规频率纯音测听,依据常频段测听结果,将糖尿病组分为听力正常组30例(60耳)和听力异常组35例(70耳)。各组分别进行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扩展高频听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引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听力正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6kHz开始下降,糖尿病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2.5kHz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正常=9.03,t异常=8.59,P均<0.05)。年龄是影响扩展高频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扩展高频测试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
陈鱼王巍陈晨王悦张静平
关键词:糖尿病听力检查
老年性聋患者不同刺激模式下失匹配负波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老年性聋(presbycusis)患者频率差异及持续时间差异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特征。方法应用美国智听公司SmartEP诱发电位系统,采用被动的Oddball模式对30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26名老年听力正常者(老年听力正常组)和30名正常青年人(对照组)进行频率差异MMN和持续时间差异MMN检测。结果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MMN潜伏期(202.53±33.75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182.48±36.44ms)及对照组(174.23±41.19ms)相比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4.89±1.52μV)与老年听力正常组(5.02±1.63μV)及对照组(5.54±1.58μ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聋组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243.65±19.40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216.47±30.89ms)及对照组(184.68±43.16m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4.39±1.03μV)与对照组(5.32±1.97μV)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听力正常组(4.73±1.78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较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短(P<0.05),频率差异MMN波幅与持续时间差异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较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短(P<0.05),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频率差异MMN与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及持续时间差异MMN的潜伏期较老年听力正常组及对照组延长,其波幅较对照组小,提示老年性聋患者听皮层可能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老年性聋组持续时间差异MMN与频率差异MMN相比潜伏期长,提示持续时间差异MMN较频率差异MMN更敏感,能够更早的反映其皮层及皮层下的变化。
李宝环李富德林鹏梁瑞敏陈晨张静平
关键词:老年性聋失匹配负波
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言语识别能力评估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和《中文成人耳蜗植入者最简言语测试集》,对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语后聋患者36例。植入CI时年龄为20~72岁,平均(52±16)岁,植入前听力下降时间为2~25年,平均(14±6)年。应用《中文成人耳蜗植入者最简言语测试集》测试CI患者普通话单音节识别率得分,并且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术后1年CI患者较术前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I患者在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能力、自信心、社会活动能力、社会交流6个子维度的得分均有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话单音节识别率得分与NCIQ中的基本声音感知(r=-0.36,P=0.004)、高级声音感知(r=-0.41,P=0.002)、言语能力(r=-0.67,P=0.001)3个方面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耳蜗不仅可以使成人语后聋患者在听力、言语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生活质量方面得到较大改善。
张静平王巍王悦陈晨孙桂兰陈鱼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生活质量
人工耳蜗植入在听神经病及听神经发育不良儿童中的康复效果
目的 通过对听神经病及听神经发育不良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听觉及言语能力的评估,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在听神经病及听神经发育不良儿童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手术...
张静平
文献传递
OSAHS患者耳蜗电图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耳蜗电图(ECochG)对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损伤评估的价值。方法:对31例(62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26例)和28例(56耳)健康成年人行ECochG检测,分别测量2组中AP潜伏期、AP振幅及SP/AP振幅比,比较组间结果。结果:OSAHS组、对照组AP潜伏期分别为(1.76±0.28)ms、(1.52±0.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对照组AP振幅分别为(0.99±1.00)μV、(1.23±0.57)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P振幅比分别为0.32±0.16、0.28±0.0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的OSAHS患者SP/AP振幅比异常增高。结论:ECochG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孙维韬陈鱼鲁宏华阮宏莹梁瑞敏陈晨张静平林鹏
关键词:耳蜗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