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莹莹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丹参
  • 6篇白花
  • 6篇白花丹
  • 6篇白花丹参
  • 4篇须根
  • 4篇栽培
  • 4篇土壤
  • 4篇连作
  • 3篇腐解
  • 2篇地膜
  • 2篇地膜覆盖
  • 2篇性状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品系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区系
  • 2篇连作障碍
  • 2篇膜覆盖
  • 2篇化感
  • 2篇化感物质

机构

  • 10篇山东省分析测...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中医药高...

作者

  • 13篇魏莹莹
  • 12篇王晓
  • 11篇周洁
  • 10篇刘伟
  • 7篇耿岩玲
  • 4篇刘建华
  • 4篇孙鹏
  • 3篇刘伟
  • 2篇杨帆
  • 1篇刘大会
  • 1篇张永清
  • 1篇张钦德
  • 1篇段文娟
  • 1篇刘峰
  • 1篇张琳
  • 1篇章云云

传媒

  • 5篇中药材
  • 2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2016首届...

年份

  • 4篇2016
  • 9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须根腐解对丹参根际土壤化感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须根腐解对丹参根际土壤化感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XAD-4树脂提取并分离纯化丹参根际土壤化感物质,应用GC-MS对化感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物质相对含量。结果:须根腐解能够使丹参根际土壤提取液中的化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其中辛酸、乙醛、十六烷为丹参产生的主要化感物质,其相对含量与须根添加量呈正相关。须根腐解促使丹参产生有机酸类(乙酸、辛酸等)、小分子醛(乙醛等)、脂肪酸(十六烷酸等)、烃类(十六烷)、酚酸及衍生物类(邻苯二甲酸等)等一系列化感物质。结论:大田丹参残留须根在腐解后会促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的化感物质,对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伟魏莹莹吕海花周洁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关键词:丹参须根化感物质连作障碍
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植物学及物候期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调查研究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的植物学形态及物候期特征,以期为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定株、定期观察并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的抗逆性明显优于其他普通品系,根据植株的生长、发育可将抗连作白花丹参的物候期划分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实期、根部膨大期、枯死期六个生育阶段,以开花期为界线,将抗连作白花丹参的生长发育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结论:根据外观特性和抗性观察,筛选的白花丹参品系在连作第2年的生长明显好于其他普通品系,具有一定的抗连作优势。
刘伟魏莹莹刘大会周洁王晓李奉胜祝福有
关键词:白花丹参品系性状
不同木瓜种质资源花期生物学性状及孢粉学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不同木瓜种质资源花期生物学性状及孢粉学特征进行研究,为木瓜的种质资源鉴定以及新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田间生物统计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木瓜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和孢粉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种的木瓜在花瓣的大小和雄蕊的数量上有显著差异。皱皮木瓜和日本木瓜花粉属于超长球形,极轴长与赤道轴长的比值〉2;光皮木瓜、毛叶木瓜和西藏木瓜极轴长与赤道轴长的比值为1.87~1.93,属于长球形;花粉粒极轴、赤道轴、极轴/赤道轴、表面纹饰和覆盖层穿孔等特征与木瓜种质亲缘关系密切。结论:木瓜植物学特征结合其孢粉学性状可作为鉴别不同种木瓜及木瓜变异品种归属的分类依据。
刘伟魏莹莹周洁王晓耿岩玲刘建华李圣波
关键词:木瓜种质资源孢粉学生物学性状电镜
地膜覆盖垄式栽培对黄芩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覆膜栽培技术对山东黄芩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黄芩的规范化栽培和质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对黄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田间统计,利用土壤参数快速测定仪测定土壤理化性质,HPLC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使黄芩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铵态氮的吸收比露地栽培增加26.84%(0∽10cm)和9.00%(10∽20cm);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4.0%(0∽10cm)和6.7%(10∽20cm)。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对速效钾和速效磷的供肥能力,覆膜处理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露地处理增加了68.94%和13.60%;速效磷分别增加了40.92%和28.68%;覆盖地膜能够提高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较露地栽培提高了17.80%。覆膜栽培技术能够促进黄芩对铵态氮的吸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黄芩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并具有较好的保温保肥作用,对指导传统种植区域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魏莹莹刘伟王晓段文娟周洁刘峰张钦德
关键词:黄芩地膜覆盖土壤环境黄芩苷
须根自然腐解对白花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研究须根自然腐解对白花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不同处理后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差异较小,相对丰度差异较大。须根腐解会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
刘伟杨帆魏莹莹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关键词:白花丹参微生物区系须根
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及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对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皮层和木质部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对黄芩根部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研究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1~4年生黄芩根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HPLC进行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不同,1年生呈径向排列,2年生呈团状排列,3年生呈切向和团状排列,4年生呈切向排列,可以根据年轮的有无和多少区别黄芩根的生长年限;5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加,皮层的活性成分含量比木质部的高。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在微观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具有鉴别意义。木质部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黄芩最高,其次是3年生,2年生最低;皮层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最高,其次是2年生,1年生最低。1~4年生黄芩根5种活性成分中苷和苷元的比例分别为15.7∶1、16.4∶1、13.9∶1和14.5∶1,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中苷和苷元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魏莹莹王晓张琳周洁耿岩玲刘伟
关键词:黄芩微观结构活性成分
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3种栽培模式。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生育期丹参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丹参叶片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胞间CO_2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无地膜双垄>覆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丹参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覆地膜双垄较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分别提高16.62%、18.20%和14.68%、48.62%。结论:地膜栽培模式通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来降低水分胁迫,从而提高了丹参的光合效率,使其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最终达到提高药材产量的目的。
杨帆刘伟魏莹莹周洁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关键词:丹参栽培模式光合作用
耕作模式对白花丹参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借鉴农业中地膜垄式栽培模式,研究耕作模式变化对白花丹参适宜种植区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利用土壤多参数测定仪对土壤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地膜垄式栽培相对于传统栽培,更能保持土壤温度稳定,耕作模式改变后土壤pH值由6.85上升为6.95,但有机质含量由0.69%下降为0.63%;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中铵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有明显差别,其中0-10cm土壤中的含量相对较高;新的栽培模式下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低于传统栽培,整个生育期的平均值降低3.8%,蔗糖酶变化不明显。地膜垄式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的稳定,提高土壤pH值、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促进白花丹参生长,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连作障碍的产生。
刘伟刘伟章云云魏莹莹周洁王晓王晓刘建华
关键词:地膜覆盖白花丹参连作障碍土壤酶活性
山东栝楼新品系规范化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针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生育特性及山东省地域性气候、环境特点,对筛选的栝楼优良品系进行规范化栽培试验,探索适合山东栝楼大面积、规范化栽培的最佳模式,总结适宜山东区域性的栝楼规范化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研究从保证栝楼药材质量和产量出发,规范栝楼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促进山东栝楼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提供参考。
刘伟魏莹莹孙鹏周洁王晓赵红艳张永清
关键词:新品系规范化栽培技术
花丹参种苗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2015年
本研究针对山东道地药材——白花丹参优质种苗生产技术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建立白花丹参种苗生产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为优化白花丹参种苗生产提供依据。
刘伟魏莹莹周洁耿岩玲孙鹏王晓李奉胜
关键词:白花丹参种苗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