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邰恩博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3篇水分
  • 3篇灌溉
  • 2篇生产率
  • 2篇水分生产
  • 2篇水分生产率
  • 2篇斜发沸石
  • 2篇节水
  • 2篇节水灌溉
  • 2篇沸石
  • 1篇氮肥
  • 1篇氮量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乳熟期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机构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辽宁省水利水...

作者

  • 6篇迟道才
  • 6篇邰恩博
  • 5篇陈伟
  • 4篇陈涛涛
  • 3篇郑俊林
  • 3篇张旭东
  • 2篇蔡亮
  • 2篇佟延旭
  • 1篇吴奇
  • 1篇吴秀明
  • 1篇张特男

传媒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阶段亏水条件下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通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以水稻辽星9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了分蘖前、分蘖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5个生育阶段不同程度亏水下,水稻的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总腾发量、最大分蘖数、收获时蘖数、株高、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产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各指标对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的总贡献,建立了各指标对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阶段亏水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的提高和协调有助于实现高产的目标;在提高水稻水分生产率的过程中,产量的直接作用大于总腾发量,同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收获时分蘖数、根干质量的调节和促控作用。
张旭东陈伟迟道才蔡亮邰恩博
关键词:水稻水分生产率通径分析
氮肥与斜发沸石耦合对水稻乳熟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揭示施氮量与斜发沸石耦合效应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稻田管理中,以"千重浪2号"稻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量为主区(N0,0kg·hm^(-2);N1,70kg·hm^(-2);N2,140kg·hm^(-2);N3,210kg·hm^(-2)),沸石量为副区(Z0,0t·hm^(-2);Z1,10t·hm^(-2)),通过2年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与斜发沸石混施对乳熟期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促使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进而影响产量。斜发沸石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均产生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同Z0相比,2015年Z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分别提高2.8%、7.6%、3.0%、5.2%;2016年Z1处理相应测试指标分别提高3.2%、5.5%、4.3%、5.4%。可见应用斜发沸石能够显著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效果。在氮肥和斜发沸石主效应中,N3和Z1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且组合后产量最高,因此N3和Z1混施方法适合该地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
迟道才于建明陈涛涛郑俊林陈伟邰恩博
关键词:斜发沸石施氮量生理特性
辽宁中部地区水稻节水灌溉控水指标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于2009年在辽宁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设置了4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控水指标进行试验,A为湿润灌溉,B和E分别为浅湿干Ⅰ和Ⅱ,对照CK为浅湿灌溉。结果表明:灌水下限指标对水稻株高的影响在插秧77后天呈显著水平,对分蘖的动态变化影响较小;土壤水吸力为250~400 kPa的灌水下限使水稻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遭受水分亏缺,造成了千粒重减轻、每穗粒数和实粒数降低;灌水上限设置过低则会增加灌水次数。在产量上A、B比CK分别减产17.7%和14.1%,E增产10.2%,综合分析A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B为较易推广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
张旭东迟道才蔡亮邰恩博
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
不同土壤水分能量及气象因子对水稻腾发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壤水分能量和气象因子对水稻腾发量的影响。在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能量调控,分析受控生育阶段水稻腾发量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及受控生育阶段内腾发量的典型日变化规律;利用典型日内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腾发量数据及相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能量调控,对水稻腾发量影响趋势相同,但对产量影响趋势不同;晴天时各处理腾发量强度曲线呈明显的单峰变化,阴天时则无明显规律;诸气象因子中总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入了逐步回归模型。在气象因子相同的情况下,腾发量的大小由各处理的土壤水分能量大小决定;相同土壤水分能量下,在水稻腾发量中起主要作用的气象因子是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陈伟迟道才张旭东邰恩博陈涛涛张特男吴秀明
关键词:气象因子日变化
基于斜发沸石的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缓解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土氮肥流失严重现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到水稻节水灌溉中,以水稻品种"千重浪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沸石量为主区、灌溉方式为副区,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沸石量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0)相比,能量调控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有所降低;施沸石处理(Z1)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未施沸石处理(Z0),且W1处理下增加较显著。W1与W0处理地上部干重差异不大,均高于W2处理;Z1处理地上部干重高于Z0,W1Z1处理地上部干重最高。与W0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增产10.73%;W2处理显著降低产量,减产16.18%;Z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Z0处理,产量提高5.32%,且灌溉方式与沸石量对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W2Z0处理产量最低,W1Z1处理产量最高。W1、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W0处理高29.65%和9.30%,Z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Z0处理高9.14%,灌溉方式与沸石量对水分利用效率交互作用不显著,W1Z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方式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显著影响千粒重;沸石量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显著影响每穗粒数,且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W1Z1处理下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可作为水稻节水高效管理的一种参考。
郑俊林迟道才陈涛涛佟延旭吴奇陈伟邰恩博
关键词:斜发沸石灌溉方式水稻水分利用效率
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耦合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探究多生育期连续控水对水稻的影响,挖掘水稻节水生产的潜能,以水稻品种"沈农97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测筒栽培条件,研究分蘖期[淹灌(T1)、轻控(T2)、重控(T3)]、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淹灌(J1)、轻控(J2)﹞、乳熟期﹝淹灌(M1)、轻控(M2)、重控(M3)﹞及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J的主效应及T*J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T2相比,T1、T3产量分别减少5.65%和16.27%。与J1相比,J2产量增长2.9%,且T2J2的组合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M2产量稍高于M1、M3;有效穗数、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J、M的主效应及T*J、T*M的交互效应均对水分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T2J2、T2M2、T2M3组合的灌溉模式可以极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与T2相比T1、T3水分生产率分别降低16.35%、9.13%,与J1相比J2水分生产率提高10.00%,M2、M3水分生产率均极显著高于M1,M2水分生产率较高于M3。说明T2J2M2组合的灌溉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作为水稻节水高产管理的一种参考模式。
迟道才佟延旭陈涛涛郑俊林陈伟邰恩博
关键词:水稻灌溉模式水分生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