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曦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毒
  • 6篇细小病毒
  • 6篇鹅细小病毒
  • 5篇表位
  • 4篇毒株
  • 4篇弱毒
  • 4篇弱毒株
  • 4篇全基因组
  • 4篇抗原
  • 4篇抗原表位
  • 4篇黄病
  • 4篇黄病毒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组
  • 3篇致弱
  • 3篇噬菌体
  • 3篇噬菌体表面展...
  • 3篇噬菌体表面展...
  • 3篇体表
  • 3篇菌体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张云
  • 11篇李晨曦
  • 8篇刘明
  • 6篇张青山
  • 3篇华荣虹
  • 2篇白小飞

传媒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鹅细小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其致弱前后全基因组中核酸变异的分析
为制备鹅细小病毒(GPV)弱毒株并研究其传代致弱前后的基因变化情况,本研究将GPV YG株病毒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交替传代培养至72代次,并且对F0、F24、F48和F72代次病毒进行P...
张青山李晨曦刘明邵周伍林张云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
文献传递
鹅细小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变异分析
为制备鹅细小病毒(GPV)弱毒株并研究其传代致弱前后的基因变化情况,本研究将GPV YG株病毒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交替传代培养至72代次,并且对F0、F24、F48和F72代次病毒进行P...
张青山李晨曦刘明邵周伍林张云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交叉反应性分析
为鉴定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的抗原表位,本研究以纯化的抗DTMUV E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6为固相筛选分子,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通过结合、洗脱、扩增的顺序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确定出DTMUV E...
李晨曦华荣虹张云
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E蛋白抗原表位黄病毒
文献传递
鹅细小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变异分析
为制备鹅细小病毒(GPV)弱毒株并研究其传代致弱前后的基因变化情况,本研究将GPV YG株病毒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交替传代培养至72代次,并且对F0、F24、F48和F72代次病毒进行P...
张青山李晨曦刘明邵周伍林张云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
文献传递
鹅细小病毒YG株的鉴定及在器官中的分布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某养鹅场送检的小鹅瘟疑似病例中分离到一病原,采用鹅胚接种、PCR检测、IFA检测、病毒效价测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该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到的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PV),将其命名为YG株;YG株的TCID50为104.0/0.2mL;对YG株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后发现,YG株与标准毒株B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高达98.3%;病理学观察显示,GPV对感染后的雏鹅具有明显的组织损伤,主要侵害易感雏鹅的消化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表明,抗原主要分布在雏鹅的小肠、肝、肾及脾中,其中小肠中的抗原含量最高。
邵周伍林李晨曦刘明张云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其致弱前后全基因组中核酸变异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制备鹅细小病毒(GPV)弱毒株并研究其传代致弱前后的基因变化情况,本研究将GPV YG株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交替传代培养至72代次,并且对F0、F24、F48和F72代次病毒进行PCR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序列比对结果显示,F72代与F0代相比,5'和3'非编码区存在163个核苷酸差异,多数集中于反向终端重复序列(ITR)中,5'和3'两端均有6段碱基插入;编码区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F0代次病毒相比,F72代次病毒共有2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18个位于VP蛋白,5个位于非结构蛋白。病毒致病性试验表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毒力呈减弱趋势,并且F72代次病毒进一步致弱。本研究对GPV致弱后基因变化情况的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为GPV毒力致弱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青山李晨曦刘明邵周伍林张云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交叉反应性分析
为鉴定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的抗原表位,本研究以纯化的抗DTMUV E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6为固相筛选分子,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通过结合、洗脱、扩增的顺序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确定出DTMUV E...
李晨曦华荣虹张云
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E蛋白抗原表位黄病毒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特异性抗原表位鉴定及Epitope-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建立被引量:12
2017年
旨在建立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单克隆抗体1A5为固相筛选分子,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鉴定DTMUV囊膜(E)蛋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并利用DNAStar分析抗原表位序列在DTMUV中保守性和与其他黄病毒的E蛋白相应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结果成功筛选到DTMUV E蛋白的一个线性抗原表位_(87)YAEYI_(91),该抗原表位在DTMUV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无氨基酸位点差异,而与其他黄病毒E蛋白相应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不具有相似性。Dot-Blotting结果表明表位_(87)YAEYI_(91)与DTMU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而与JEV、DENV、WNV等黄病毒阳性血清间不出现交叉反应,可见抗原表位_(87)YAEYI_(91)为DTMUV所特有的抗原表位。利用DTMUV特异性抗原表位87YAEYI_(91)建立Epitope-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126份鸭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以中和试验作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Epitope-ELISA检测方法的相对特异性为100%,相对敏感度为96%,并且Epitope-ELISA与其他黄病毒血清间不出现交叉反应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pitope-ELISA检测方法是一种特异的、灵敏的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
李晨曦白小飞邵周伍林张青山刘明张云
关键词: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性
细胞传代致弱的鹅细小病毒YG毒株致病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旨在观察细胞传代致弱的鹅细小病毒YG毒株对易感雏鹅的致病性变化。将鹅细小病毒(GPV)YG株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上进行交替传代培养,病毒在细胞上传至第12代时,开始出现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发现,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感染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随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感染后96h阳性细胞数量最多;病毒的滴度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病毒传至第50代时,细胞适应毒株毒价为106.5 TCID50·mL-1;雏鹅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50代病毒毒力明显减弱。细胞传代致弱的GPV YG株所感染雏鹅死亡和发病率降低,且死亡雏鹅无鹅细小病毒病的特征性病变及临床表现。
邵周伍林李晨曦刘明张青山张云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表位交叉反应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鉴定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的抗原表位,本研究以纯化的抗DTMUV E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6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淘选,通过对阳性噬菌体克隆测序分析,确定DTMUV E蛋白的模拟表位氨基酸序列,将模拟表位序列与GST蛋白融合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利用DNAStar对表位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通过dot blotting方法分析抗原表位在黄病毒阳性血清间的交叉反应性。结果鉴定了DTMUV E蛋白的一个线性抗原表位EVEPPFG,并且该表位在DTMUV与其它黄病毒中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Dot blotting结果显示抗原表位EVEPPFG在黄病毒阳性血清间具有交叉反应性。因此,EVEPPFG为黄病毒共享型的抗原表位,这对于黄病毒E蛋白的抗原结构功能的研究以及研制表位疫苗和诊断抗原等具有重要意义。
李晨曦华荣虹张云
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E蛋白抗原表位黄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