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兴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及与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分析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121例(实验组)病毒变异特征及与非家系慢性乙肝患者83例(对照组)病毒变异频率差异;用PCR/SSP对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分析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双变异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HLA-DQA1*0501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和家系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及联合变异有关;母亲为第一代的感染家系中,子女的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母亲是否有该位点变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系感染HBV患者中,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双突变及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无家系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系内感染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和1764位变异并非都是由上一代遗传或传播而来,而主要是与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 谢德胜张清波陈常兴黄建芳马瑨黄海滨度尧
- 关键词:HLA-DQ抗原等位基因
- 家系内慢性HBV感染与HLA-Ⅱ类基因多态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HLA-Ⅱ)类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37个)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系内成员(慢性HBV感染组121人,HBsAg阴性组76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树突状细胞(DC),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HLA-DQA1 0501和DQB1 0301,DQB1 020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HLA-DQB1 0402和DQB1 06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HBsAg阴性组;慢性HBV感染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I)与HBsAg阴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HLA-DQA1 0501、DQB1 0301阳性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HLA-DQB1 0402、DQB1 0604阳性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家系内HBV慢性感染与HLA-DQA1和DQB1的基因多态性相关,HLA-Ⅱ类基因可通过影响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发挥免疫调查作用,可能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
- 谢德胜张清波黄建芳陈常兴马瑨黄海滨度尧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