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涛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4月住院期间死亡的165例AMI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既往病史及手术史、入院时检查、临床诊断、及院内死亡情况、死亡原因。根据患者发病及死亡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死亡组和非早发死亡组。结果 (1)早发死亡组家族史比例高于非早发死亡组(P<0.01)且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早发死亡组(2 d)明显低于非早发死亡组(7 d);(2)早发死亡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非早发死亡组(P<0.01,P<0.05);(3)与非早发死亡组比较,饮酒、饱食是早发死亡组患者发生AMI的独特诱因(P<0.01,P<0.05);(4)治疗方案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急诊支架植入、溶栓治疗、择期介入治疗所占比例均较小;(5)非早发死亡组下壁心梗较早发死亡组所占比例较大(P<0.01),早发死亡组心梗部位以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为主(24/34,70.59%),非早发死亡组以合并下壁为主(74/131,56.49%);(6)早发死亡组死亡原因中以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为主(24/31,77.42%),非早发死亡组以泵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为主(55/131,41.98%)。其中早发死亡组死亡原因较非早发死亡组心力衰竭例次较低(P<0.01),心室颤动例次较高(P<0.05)。结论早发AMI院内死亡患者多具有遗传因素且较多累及前壁,饮酒、饱食是其独特的发病诱因,致死原因多为室颤。应重视LDL、CPK、Fib对判断预后的价值。
- 朱春怀许涛刘和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P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术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者60例作为PACS组,而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者72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人群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其冠脉病变特点和预后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CS的危险因素。结果 (1)PACS组有较明确的发病诱因,其男性比例、吸烟率、早发冠心病(PCHD)家族史、肥胖比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PACS组(P<0.05);(2)PACS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罪犯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术还发现PACS组以冠脉单支病变和局限性病变为主(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PCHD家族史比例以及LDL-C水平是PACS的独立危险因素;(4)院外随访6个月,PACS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吸烟、PCHD家族史及LDL-C是PACS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对PACS的发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沙璐琳许涛刘和俊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
- 血清白介素-18、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SAP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CAG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IL-18、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Fib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增高(P<0.05)。相比UAP组,AMI组患者血清IL-18、血浆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Fib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0.05);(4)血清IL-18、MMP-9、hs-CRP、血浆Fib与Gensini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IL-18、MMP-9、血浆Fib的增加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 许涛刘和俊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18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颈动脉IMT、血清IL-18、MMP-9及血浆Fi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规律以及与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并且评估上述指标在ACS合并DM早期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ACS患者120例,分为ACS合并DM组、非DM的ACS组。选择DM患者为DM组,体检健康人员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颈动脉IMT,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并分析ACS患者CAG特点及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ACS合并DM组较非DM的ACS组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CS患者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Gensini积分五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性。ACS合并DM组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61.7%),而非DM的ACS组以单支和双支病变为主(61.7%);Gensini积分ACS合并DM组高于非DM的ACS组(P<0.01),其中ACS合并DM组血管病变以重度和极重度为主(73.3%),非DM的ACS组血管病变以轻中度为主(56.7%)。两组院内发生MACE的ACS患者血清IL-18、MMP-9、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的ACS患者。ACS合并DM经标准化治疗后,随时间延长,血清IL-18、MMP-9、血浆Fib呈下降趋势,具有时间-效应关系。结论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的检测可作为定量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判断ACS合并2型DM危险程度及近期预后的良好指标。
- 许涛刘和俊周碧蓉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颈动脉IMT血浆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