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 作品数:1 被引量:3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 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0
- 2005年
- 以利津站代表的黄河入海径流和泥沙数据驱动ECOMSED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运过程的逐月时空变化、输送通量以及海底沉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再悬浮作用条件下,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这种变化具有年际相似性。黄河泥沙入渤海后总体朝向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而主要沉降区域是黄河口附近,且随着距离的增大,沉积通量迅速降低。模拟沉积速率一般在0.5 ̄0.1mm/年左右,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海底地形等高线向渤海海盆西部、渤海湾南部,以及渤海海峡方向突出,也反映了泥沙通量的输送方向。从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海底沉积效应来看,渤海海域泥沙悬移输运过程受潮汐动力、余流和和底层流场等因子的制约。除了黄河河口地区以外,各月悬浮泥沙高浓度区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潮流能量最强的海域,潮流水平动能的大小与悬沙浓度大小分布基本一致。泥沙悬移输运方向与模拟获得的渤海三维风驱—潮致Lagrange余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扩散的方向和强度明显受余流方向和强度的控制。
- 李国胜王海龙董超
- 关键词:黄河入海泥沙数值模拟黄河泥沙泥沙输运入海泥沙季节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