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渤海海峡水文泥沙特征的大小潮差异及其水动力机制 渤海海峡是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的通道,以泥质沉积为特征,其悬浮泥沙主要来自渤海。汇入渤海的几条大河(黄河、辽河、海河等)中,黄河输沙占90%左右。每年黄河向渤海输沙量约11亿吨,其中约1%的黄河入海泥沙以雾状层的形式由渤... 王燕夏季渤海海峡水体温盐浊分布特征的大小潮变化及其水动力机制 渤海海峡作为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的通道,其悬浮体输运过程及影响机制的调查研究是目前渤海区域调查中重要的一部分,对研究黄渤海物质交换和"源-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夏季大潮和小潮期间在渤海海峡分别进行AD... 王燕 李日辉 温珍河 陈晓辉 陈斌关键词:渤海海峡 温盐结构 浊度 末次冰消期以来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4 2016年 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是北黄海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沉积中心之一,末次冰盛期以来,随着海平面的阶梯式上升在该区域形成了特征的沉积地层,这些地层是研究陆架区沉积环境演化与事件沉积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取自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4个柱状岩芯的岩性、微体古生物以及AMS 14C年代学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平面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末次冰消期至约10396cal.a B.P.期间的低海面沉积阶段对应海水尚未到达研究区的河流沉积环境;海水自约10396cal.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海平面变化在-43^-47m,海水在此停滞徘徊了近千年,对应代表陆海沉积发生转换的盐沼沉积环境;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形成了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约10369~6778cal.a B.P.海平面上升期间和约6778cal.a B.P.高海面以来两个沉积阶段,分别对应潮流作用下的潮坪-滨海沉积环境和沿岸流及黄海暖流为主的环流体系影响下的浅海沉积环境。研究区泥炭层的AMS 14C日历年龄介于约10396~10369cal.a B.P.之间,与Younger Dryas事件在北黄海响应的泥炭层或硬质粘土层为不同时期的沉积,与发生在末次冰消期以来两次融水脉冲事件MWP-1B(11.6~11.3cal.a B.P.)与MWP-1C(9.9~9.0cal.a B.P.)之间海平面缓慢上升期相吻合,表明北黄海这一时期泥炭层的形成可能与两次融水脉冲事件期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这一海平面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而这一时期泥炭层的出现表明北黄海这一海平面缓慢上升过程中存在停滞阶段。截至目前,这一海平面变化过程的响应沉积在中国东部其他陆架海区证据相对较少,有待进步一 陈晓辉 李日辉 孙荣涛 王燕 蓝先洪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泥炭层 MIS3中期以来北黄海中部陆架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陆架DLC70-2孔的岩性、粒度、微体古生物以及AMS14C年代学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MIS3中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研究表明,北黄海中部陆架MIS3中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平面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岩芯22.89~18.50 m段(43 639~42 558 cal yr B.P.)对应MIS3中期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河口湾相,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海水自14 602 cal yr 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18.50 m以上的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末次冰盛期以来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的河口充填相(18.50~10.02 m,14 602~12 602 cal yr B.P.)—新仙女木事件中晚期海平面停滞期间的河流泛滥平原相(10.02~5.10 m,12 602~10 357 cal yr B.P.)—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的滨海、浅海相(5.10~0 m,10 357~4 913 cal yr B.P.)。岩芯10.02~5.10 m段(12 602~10 357 cal yr B.P.)记录的源自河流泛滥平原沉积的硬质黏土层与新仙女木事件的全球效应密切相关,可作为新仙女木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 陈晓辉 李日辉 蓝先洪 王燕关键词:北黄海 古环境 新仙女木事件 一种阶梯型多尺度神经网络条带噪声降噪模型 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遥感影像上存在的复杂条带噪声问题,提出一种阶梯型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降噪模型(SmCNN)。该模型采用一种阶梯型网络结构轻量化设计,高度融合高、低层等多层网络特征,对影像上的非均质、高覆盖、多尺度条带噪声具备优秀的识别、去除能力。模型主要通过3*3空洞卷积构建多尺度网络和残差网络融合多尺度特征信息,增强多尺度条带噪声的检测能力、弥补深度网络退化缺点;采用锯齿状混合空洞卷积网络结构解决图像信息不连续问题;设计阶梯型多尺度网络结构、引入1*1卷积以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降低模型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SmCNN降噪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图像降噪方法,比经典的前馈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降噪模型在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三项图像降噪质量评价指标上,分别提高了61.2%、11.8%和0.7%,且网络结构轻量化效果显著,节约了53.11%的模型训练时间。 王诏 王燕 苏国辉 史升凯关键词:降噪 卷积神经网络 遥感影像 条带噪声 一种基于水气隔离抽取的悬浮体抽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气隔离抽取的悬浮体抽滤系统,包括抽滤瓶、滤膜台、固定柱、真空泵及连接管,还包括水气隔离抽取底座,所述抽滤瓶安装于滤膜台上,滤膜台通过固定柱安装于水气隔离抽取底座上,所述水气隔离抽取底座内倾斜设置... 王燕 窦衍光 邹亮 胡睿 徐刚 宋维宇 丁雪 岳保静 薛碧颖 苏大鹏 高飞文献传递 基于阶梯型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非均匀噪声去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阶梯型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非均匀噪声去除方法,首先构建降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已有噪声图像和清晰图像对其进行训练;所述降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顺次连接的空洞卷积组合处理模块、阶梯型多尺度噪声识别模块... 王诏 王燕 苏国辉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 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渤海西部海域4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4种主要黏土矿物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伊利石(43.1%~74.6%)含量最高,蒙脱石(5.2%~48.4%)次之,较低的高岭石含量(2.7%~9.9%)和绿泥石含量(3.0%~12.0%);组合类型以(Ⅰ)型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组合占绝对优势,其次是(Ⅱ)型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成因以陆源物质为主,其供给来源多是黄河、海河、滦河等沿岸河流入海物质。研究区可划分3个不同物源沉积区:西部的海河-黄河型物源沉积区;北部的滦河物源沉积区;中东部和南部的黄河型物源沉积区。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和组合特征受控于沉积物物源和渤海环流影响。 虞义勇 王永红 李日辉 孟祥君 王燕 窦振亚 张剑 胡睿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黏土矿物 夏季渤海海峡大小潮影响下水体温盐浊分布特征及其水动力机制 被引量:1 2016年 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及水体温盐分布特征与水体层化混合程度密切相关,大潮时期水体混合程度比小潮时期强,使得水体温盐分布自南向北、自底向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大小潮差异。老铁山水道附近中低层入侵的高盐低温的黄海水团受混合作用影响,在大潮时期明显比小潮时期垂向作用范围大,且跃层明显;自北隍城岛向南,受渤海沿岸流淡水影响,水体盐度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升高,表层存在明显温盐跃层,且小潮跃层厚度较大。受混合作用影响,中底层水体浊度在大潮时期基本高于小潮时期,底层泥沙主要来自海底底质泥沙再悬浮,自南向北底质泥沙粒度渐粗,因此,底层浊度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王燕 李日辉 温珍河 陈晓辉 陈斌关键词:渤海海峡 基于阶梯型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非均匀噪声去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阶梯型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非均匀噪声去除方法,首先构建降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已有噪声图像和清晰图像对其进行训练;所述降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顺次连接的空洞卷积组合处理模块、阶梯型多尺度噪声识别模块... 王诏 王燕 苏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