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兵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临床病理
  • 5篇病理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分析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恶性
  • 2篇原发性恶性淋...
  • 2篇乳腺
  • 2篇乳腺原发性
  • 2篇乳腺原发性恶...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机构

  • 7篇北京世纪坛医...

作者

  • 7篇沈兵
  • 5篇昌红
  • 4篇曲丛玲
  • 4篇高颖
  • 4篇张建英
  • 2篇王莉
  • 2篇严庆汉
  • 2篇陈奕至
  • 2篇李保玉
  • 1篇廖松林
  • 1篇石峰
  • 1篇齐然
  • 1篇王文普
  • 1篇王玲玲
  • 1篇孟巍
  • 1篇杜雪梅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D147在甲状旁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D147在甲状旁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5年14例甲状旁腺癌及33例甲状旁腺腺瘤病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147在甲状旁腺癌和甲状旁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阳性显色为棕黄色,以胞膜着色为主,出现少量胞质着色。14例甲状旁腺癌,其中11例CD147阳性3+,3例CD147阳性2+;33例甲状旁腺腺瘤病例,其中8例CD147阳性2+,15例阳性1+,10例阴性。CD147在甲状旁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在甲状旁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47在甲状旁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辅助诊断甲状旁腺癌。
杜雪梅王玲玲昌红孟巍张建英沈兵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8例DLBCL组织和10例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NF-κBp65、VEGF和MVD进行检测。结果5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58.8%,VEGF阳性表达率为55.2%,两者在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都不表达。NF-κBp65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p65与VEGF阳性表达组MVD为35.63±10.23、34.24±10.54,高于NF-κBp65、VEGF阴性组的29.12±6.24、27.32±5.86(P﹤0.05)。NF-κBp65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出现全身症状、疗效及总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5),VEGF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疗效、IPI、LDH及总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5)。结论NF-κBp65信号通道促进VEGF高表达,影响肿瘤内MVD,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昌红高颖王莉沈兵张建英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内耳和桥小脑角罕见肿瘤及瘤样病变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和桥小脑角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对4例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和桥小脑角罕见肿瘤和瘤样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收集临床和影象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听神经脂肪瘤样迷离瘤(脂肪瘤样瘤),2例为内耳内淋巴囊来源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例为类似肿瘤病变的Chievitz口旁器官。结论脂肪瘤样迷离瘤是一种发生在内耳听神经管或桥小脑角非常罕见的由脂肪、纤维、平滑肌、横纹肌以及神经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内耳内淋巴囊来源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癌是发生在内耳内淋巴囊的特别罕见的低级别肿瘤。类似肿瘤病变的Chievitz口旁器官也非常罕见,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的一种正常器官,常分布在颊神经的小分支周围,极易误诊为癌浸润外周神经和腺样囊性癌。
昌红陈奕至曲丛玲张建英沈兵高颖
关键词:桥小脑角肿瘤乳头状腺癌
原发皮肤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08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着重研究和总结一些PCL的特殊类型。【方法】筛选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北京铁路总医院诊断为PCL者40例。收集40例的主要临床资料和库存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选出25例做TCRβ/γ和IgHFr2A/Fr3A基因重排检测。对全部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40例平均年龄(41.53±20.14)岁。老年男性略占优势。肿瘤病变以躯干和上肢首发为主。临床表现以皮下结节为主。光镜下,一般类型PCL瘤细胞分布具有结外同类型T、B淋巴瘤细胞的特点,特殊类型如原发皮肤CD30阳性/阴性大T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特点。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对分型有帮助。【结论】①PCL并不罕见,本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共28例(70%);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共9例(22.5%),以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占优势。②PCL有其不同于结内或结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独特亚型,建议采用综合EORTC分类与WHO 2001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修订分类。③CD30的表达与否为原发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最主要的预后指标,CD30阳性者预后好,CD30阴性者预后差。④免疫组化最好两种以上抗体协同使用。⑤基因重排检测对于PCL的早期和交界性病变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昌红张建英高颖曲丛玲沈兵王文普廖松林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例术后经光镜,免疫组化和1例经电镜检测的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 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D45(+++);CD45RO(-);3例CD20...
高超李保玉严庆汉幕小京沈兵曲丛玲唐红梅
关键词:淋巴瘤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4例术后经光镜,免疫组化和1例经电镜检测的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 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LCA(+++);CD45RO(-);3例 CD2...
高超李保玉严庆汉幕小京沈兵曲丛玲唐红梅
关键词:淋巴瘤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的临床病理形态,对其发生与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对2例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引起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其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患者。病理显示阑尾腺体呈明显锯齿状结构;隐窝不规则;细胞有异型性并可见核分裂(7-10个/10 HPF);隐窝内黏液增多。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并SSA"及"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伴SSA"。结论阑尾SSA非常罕见,SSA为癌前病变,需与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等进行鉴别。
石峰昌红王莉高颖沈兵齐然陈奕至
关键词:阑尾肿瘤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