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红珍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生物传感
  • 2篇传感
  • 1篇电化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载体
  • 1篇诊疗
  • 1篇直接电化学
  • 1篇生物成像
  • 1篇生物检测
  • 1篇生物学应用
  • 1篇探针
  • 1篇葡萄糖氧化酶
  • 1篇自组装
  • 1篇自组装结构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材料
  • 1篇脑靶向
  • 1篇光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5篇彭红珍
  • 3篇李晴暖
  • 1篇诸颖
  • 1篇王丽华
  • 1篇田甜
  • 1篇宋世平
  • 1篇李宇
  • 1篇樊春海
  • 1篇孙艳红
  • 1篇郭琳洁
  • 1篇孟祥英
  • 1篇张瑜

传媒

  • 2篇应用化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四面体框架核酸对脑靶向肽分子的可控组装及性能
2022年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探针无细胞毒性。细胞在不同时间段内对脑靶向Angiopep-2(ANG)肽链修饰的四面体探针的摄取量与单纯四面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共孵育0.5 h,与脑胶质瘤细胞U87共孵育1 h,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3条肽链被摄取的量明显比组装1条肽链的摄取量多(P<0.01),但在与细胞共孵育2 h后,组装不同数量肽的探针在细胞内的摄取量没有显著差异。除此外,组装相同数量的噬菌体展示肽TGN和细胞穿膜肽TAT后,组装肽的四面体探针细胞摄取量比单纯四面体细胞内显著升高(P<0.01),但3种肽链组装的四面体探针在bEnd.3中细胞摄取量并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肽链的数量可能影响短时间内细胞对其摄取的速率,但并不影响2 h后细胞对探针的摄取总量,这一发现可有效节省出四面体修饰位点,为四面体框架核酸的更多功能修饰提供借鉴,在修饰单个靶向肽延长作用时间达到靶向目的的同时,可增加其它位点的功能化修饰,使其结构功能最大化,而且DNA框架核酸还可以作为其它脑靶向肽TGN和TAT的载体。
闫美玲彭红珍左婷婷田甜田甜诸颖
一步原位还原法制备WS_(2)@Au量子点复合物及其传感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电化学传感器界面改造是提升其检测性能的重要途径。其中,增强电化学传感界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是电化学传感器发展遇到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基于一步原位还原法制备的WS_(2)@Au量子点(WS_(2)@Au QDs),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功能化,用于氧化还原酶的固定,实现了高性能生物传感的构建。借助WS_(2)@Au QDs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导电性特性,WS_(2)@Au QDs有效保护了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催化活性,同时促了进GOx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速率常数达到2.25 s^(-1)。基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该方法被成功用于葡萄糖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5~50μmol/L,检测限为1.5μ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WS_(2)@Au QDs在生物传感器的界面改造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其为构建高性能生物传感器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彭红珍张瑜张瑜宋伟郭琳洁孟祥英
关键词:量子点直接电化学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
功能核酸纳米材料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应用
2020年
功能核酸纳米材料因其精确的碱基配对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膜渗透性和可控靶向释放能力,在生物成像、传感检测及药物转运等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功能核酸纳米材料的分离纯化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功能核酸纳米材料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功能核酸纳米材料在生物学应用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日后可能的发展前景。
彭红珍崔呈俊鲁娜李晴暖
关键词:分离纯化
DNA自组装结构在纳米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DNA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编程性,被广泛用于构建新型纳米生物材料.研究者利用DNA纳米技术已构建了尺寸、形貌及对称性精确可控且可对环境条件做出特异性响应的DNA自组装结构,它们在生物成像及检测、药物的精准输送等纳米诊疗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 DNA纳米材料应用于活体系统存在稳定性不足、细胞摄取效率不高以及药物的包裹及可控释放程度不够等问题.本文简述了DNA自组装结构的构建方法以及将这些结构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检测和药物载带方面的进展,概括了提高DNA自组装结构体内稳定性及细胞摄取效率的方法,最后讨论了DNA自组装结构应用于纳米诊疗中所面临的机遇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代江兵谷佩霖冯灵玉李宇彭红珍彭红珍王丽华李晴暖
关键词:生物成像生物检测药物载体
基于光学性质的纳米生物探针设计策略
2010年
纳米生物复合探针具有多功能复合、多检测路径、易于信号放大、制备简便等多种优越性。基于其优越的光学性质,人们可以利用常规光学设备实现生物检测,甚至可以实现目视检测。现就本实验室在光学纳米生物探针制备和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所述纳米生物探针类型主要有: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纳米生物探针、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生物探针和基于比表面效应的纳米生物探针,并介绍如何应用这些探针进行生物传感和生物芯片的构建。
彭红珍宋世平樊春海
关键词:生物传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