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添

作品数:2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7篇管线
  • 7篇出口管线
  • 6篇阵列射流
  • 6篇传热
  • 4篇针肋
  • 4篇入口段
  • 4篇射流
  • 4篇丝网
  • 4篇热管
  • 4篇微通道
  • 4篇流体回路
  • 4篇槽道
  • 3篇多孔介质
  • 3篇蒸汽腔
  • 3篇热沉
  • 3篇热流密度
  • 3篇热源
  • 3篇微通道热沉
  • 3篇毛细力
  • 3篇机械泵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张添
  • 17篇谢荣建
  • 15篇董德平
  • 12篇吴亦农
  • 11篇张畅
  • 5篇王仕越
  • 3篇杨帆
  • 3篇李战兵
  • 3篇周志坡
  • 3篇赵锐
  • 2篇徐红艳
  • 2篇陈跃勇
  • 1篇洪芳军
  • 1篇陆燕
  • 1篇文佳佳

传媒

  • 3篇化工进展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红外
  • 2篇低温工程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微特电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隔膜泵驱动两相流体散热回路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设计并测试了一台金属隔膜泵,该泵通过磁致伸缩致动器驱动隔膜往复振动,配合单向阀门实现流体的单方向运输。以该泵为压力源,搭载微通道换热器,并以斯特林制冷机为冷源,搭建了两相流体回路换热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漏热标定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氨为工质在-30℃设计工作点下,系统能实现最高150W的热量传输。
芮骥才谢荣建王仕越张添董德平
关键词:隔膜泵
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用复合射流冷却热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用复合射流冷却热沉,该热沉由:入口管线、盖板、丝网组件、孔板、支撑块、射流腔、针肋外覆多孔层强化基板、出口管线组成。热沉采用“上进上出”整体结构,使用两种不同目数丝网进行填充实现入口段流量均...
张添吴亦农谢荣建董德平张畅
文献传递
直热管传热系统热阻的试验研究
2016年
对常温直热管传热系统的总热阻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了真空和大气环境下该系统裸接并用不同的螺钉扭矩安装时热管的总热阻及热管与热端安装面、冷端安装面的热阻。研究表明,试验环境对该系统的传热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热端和冷端安装面在真空中的热阻均比在大气环境中的大。螺钉的安装扭矩会影响接触面的热阻。两种环境中,在一定的热负荷下,冷端安装面在扭矩为0.4Nm时的热阻约是扭矩为1.2Nm时的2.4倍。
韩娜丽陈跃勇徐红艳张添董德平
关键词:热阻
带蒸汽腔的Ω型微通道热沉在不同工质下的传热性能研究
本文借鉴Ω型槽道热管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微通道热沉,主要针对解决大面积或高热流能量收集时,微通道换热器内部由于气塞和返流导致的沸腾不稳定性问题。热沉底板包含20个Ω形平行槽道,肋顶端和盖板下表面间形成连通的蒸汽腔作为缓冲区...
张添王仕越芮骥才谢荣建董德平张畅
关键词:高热流密度蒸汽腔
文献传递
高热流密度散热用复合射流冷却热沉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用复合射流冷却热沉,该热沉由:入口管线、盖板、丝网组件、孔板、支撑块、射流腔、针肋外覆多孔层强化基板、出口管线组成。热沉采用“上进上出”整体结构,使用两种不同目数丝网进行填充实现入口段流量均...
张添吴亦农谢荣建董德平张畅
文献传递
液氮温区Ω形轴向槽道热管的启动特性与传热性能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空间深低温热传输需求设计了一套带有常温储气库的氮工质Ω形轴向槽道热管,并对其启动特性和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对比了槽道热管在不同充液率和放置角度下的传热性能。结果发现:热管在常温下启动迅速,绝热段及蒸发段在冷凝段降温至液氮温区后可以在短时间内降温,热管均温性良好。槽道热管能够在70~110K温度范围内高效传热,热阻随运行温度和热负荷的上升而减小。热管的充液率为100%时其传热性能最优,过大或过小会使得热管传热性能下降。储气库结构可以减小热管工作温度变化对其充液率的影响,利于其在更大的温度范围内获得更好的传热性能。热管的放置形态对其传热性能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放置形态会影响热管的传热极限和传热热阻。当热源处于蒸发段管线下端时性能最优,最大传输功率为45W,热阻最低为0.31K/W。
张畅谢荣建谢荣建张添张添洪芳军
关键词:槽道热管液氮温区启动特性超临界流体充液率气液平衡
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用复合射流冷却热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用复合射流冷却热沉,该热沉由:入口管线、盖板、丝网组件、孔板、支撑块、射流腔、针肋外覆多孔层强化基板、出口管线组成。热沉采用“上进上出”整体结构,使用两种不同目数丝网进行填充实现入口段流量均...
张添吴亦农谢荣建董德平张畅
文献传递
不同工质下带蒸汽腔的?形微通道热沉特性被引量:3
2018年
借鉴轴向槽道热管结构在工作时良好的气、液分离工作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带蒸汽腔的复合微通道热沉,用以解决大面积或高热流能量收集时热沉通道内部由于排气不畅易导致气塞和返流现象,进而出现流动沸腾不稳定性问题和传热恶化的问题。热沉底板包含20个?形平行通道,肋顶端与盖板下表面间形成连通的蒸汽腔作为两相流时的气体流道。实验以无水乙醇、Novec HFE 7100为工质,并结合可视化观测对热沉性能进行了研究,可以观察到随加热热流密度逐步增加,热沉内部工质依次经强制对流到过冷沸腾、核态沸腾,并最终达到过渡沸腾,可视化实验结果与温度测量结果相吻合。当使用乙醇为工质,在入口质量流速qm=280.37kg/(m2·s)、加热热流密度qeff=30.32W/cm2时,最大传热系数为9494W/(m·℃)。此种结构在有效地保证了热沉换热效果的同时,通过分离气、液流道对抑制流动沸腾不稳定性有明显效果。
张添王仕越王仕越董德平谢荣建
关键词:微通道气液两相流
“Ω”形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系统传热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开展了"Ω"形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系统使用不同界面填料时在不同传热量下各个部分温差的试验研究,比较了热管在不同安装条件下热管温差、热管两端翅片与其安装面的传热温差、管壳与翅片的温差以及热端安装面与冷端安装面的温差。研究表明,热端安装面的温度与冷端安装面的温度均随加热量的增大而升高;界面材料不同,热端安装面与冷端安装面的温度分布不同,石墨片作为界面材料时安装面的温度均匀性更好;各个部分的温差基本也随加热量的增大而增大。
韩娜丽徐红艳陈跃勇张添董德平
关键词:热管导热填料温差
肋化结构对两相受限式阵列射流冷却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利用两相沸腾换热提高阵列射流冷却热沉性能,使其可以用于更高热流密度散热场景,基于肋化结构对相变换热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两种复合不同肋化表面的受限式阵列射流冷却热沉结构,并对优化后的热沉的传热、流动特性展开了相关实验研究。两种肋化表面结构分别为:光滑切割针肋(SL1)、外覆烧结多孔层的粗糙针肋(SL2),针肋尺寸均为0.6mm×0.6mm×1mm (长×宽×高),SL2中多孔层颗粒粒径为120~150μm,厚度约为2倍颗粒直径。分布式阵列射流孔板构成5×5的射流单元,每个单元对应4×4针肋阵列,热源总面积30mm×30mm,针肋共计400个。实验使用无水乙醇为工质,得到了热沉在工质流量2.6~12.7mL/s、入口温度283~313K范围时的沸腾曲线和传热曲线。结果表明,两种针肋结构均可以有效实现单相强迫对流换热向两相沸腾换热的转变;增加入口温度或降低工质流量均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变的发生。在相同工质流量、温度时,SL1较SL2具有更优的单相换热性能,随着加热热流密度的增加,SL2可以在更低壁面过热度下达到沸腾起始点实现过冷沸腾,表现出更佳的传热特性,但SL1可以达到更高的临界热流密度。
张添闫凯芬张畅张畅董德平
关键词:微通道多孔介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