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超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虚拟现实
  • 1篇虚拟现实技术
  • 1篇虚拟现实模型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变
  • 1篇在体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教学
  • 1篇术后
  • 1篇退变
  • 1篇前路
  • 1篇螺旋CT
  • 1篇颈椎
  • 1篇颈椎前路
  • 1篇颈椎前路术
  • 1篇颈椎前路术后
  • 1篇畸形
  • 1篇脊柱
  • 1篇脊柱侧
  • 1篇脊柱侧凸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河池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叶伟
  • 3篇李春海
  • 3篇孙建超
  • 1篇汪慧
  • 1篇黄东生
  • 1篇曾钢
  • 1篇朱海鹏
  • 1篇陈建宇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在体脊柱侧凸VR模型构建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脊柱侧凸畸形虚拟现实(VR)模型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基于螺旋CT技术,获取1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Dicom 3.0原始数据,利用M Visioner软件构建脊柱侧凸畸形VR模型。结果成功构建出在体脊柱侧凸数字化虚拟现实模型,构建的模型立体感强、结构清晰、保真度高,可清晰显示出脊柱各椎体及附件的相互关系、脊柱与骨盆空间关系,立体展现脊柱各生理弯曲方向及程度。在无其他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解剖结构在现实环境中的重现,达到裸眼3D的效果。为脊柱截骨、置钉手术模拟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字化载体。结论脊柱侧凸畸形VR模型可清晰显示脊柱整体形态、各椎节旋转角度、相互空间关系、椎弓根大小等解剖特点,术前对患者进行精确评估,避免术中反复调整,对解剖细节的深度理解也可使术中操作针对性更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李春海郑潮顺陈建宇叶伟王晓飞朱海鹏孙建超
关键词:脊柱侧凸畸形虚拟现实技术螺旋CT
腰椎退变虚拟现实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虚拟现实(VR)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 Visioner软件绘制腰椎退变VR模型,包括骨性结构、椎间盘、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局部结构,并通过软件功能实现不同结构的显示及隐藏,置入椎弓根钉、椎间孔镜穿刺通道。结果构建的模型能清晰展示骨性结构、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脊柱旁肌、韧带、邻近动静脉等结构。戴上平片眼镜即可实现模型3D立体化展示,并可模拟置入椎弓根钉、椎间孔镜工作通道等器械,为手术教学、术前规划的信息传递提供依据,并有望在此基础上实现生物力学等研究。结论利用绘制方法构建腰椎退变VR模型,可立体化展示腰椎的不同结构及病变,使诊断更加直观;在虚拟环境中置入椎弓根钉、孔镜通道等器械,用于术前规划;利用旋转、切割等功能可对手术效果进行判断;用于住院医师的训练及新技术的开展。
郑潮顺李春海曾钢叶伟孙建超洪俊民
关键词:虚拟现实手术教学
颈椎前路术后早期并发症特点、原因及其处理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单纯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391例,其中颈椎病321例,颈椎外伤(骨折脱位、脊髓损伤)54例,颈椎肿瘤11例,颈椎感染5例。对上述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8例,占7.2%。不同颈椎疾患患者及不同节段数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存在并发症的患者中,术后一周仍存吞咽困难者6例,5例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1例未恢复;脊髓损伤加重者2例,1例术后1周再次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并获得恢复,1例术后经治疗无效死亡;血肿压迫者3例,均予以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共4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上呼吸道感染5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脑脊液漏1例,尿潴留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心梗1例,气胸1例,均予对症治疗后康复。结论颈椎疾患严重程度及节段数影响颈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致严重后果。术前患者的综合评估、术前严格的准备,术中术者操作、助手密切的配合以及术后严格的观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点。
汪慧孙建超郑潮顺洪俊民王晓飞黄东生李春海叶伟
关键词:颈椎前路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