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静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树种
  • 2篇土壤
  • 2篇人工林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养分
  • 1篇造林
  • 1篇生态恢复
  • 1篇土壤养分
  • 1篇细根
  • 1篇灌丛
  • 1篇不同树种
  • 1篇次生
  • 1篇次生灌丛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2篇庞学勇
  • 2篇包维楷
  • 2篇黄俊胜
  • 2篇陈文静
  • 2篇杨婷惠
  • 2篇祁凯斌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川西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涵水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4
2017年
为评价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树种造林对土壤涵水能力的影响,选择立地条件与营林方式相同的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研究对象,以落叶阔叶灌丛为对照,比较造林恢复28 a后不同人工林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的变化,结合林地凋落物贮量及细根生物量等参数,试图揭示造成不同人工林地土壤涵水能力及潜力差异化的因素。结果显示:营造油松和华山松纯林不仅没能有效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反而加剧了土壤涵水功能的退化。相反,连香树和落叶松在代替次生落叶灌丛造林后,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孔隙度增加且小孔隙比例升高,持蓄水能力提高。凋落物及细根特性是不同林地土壤持水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在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造林恢复时,应尽量避免营造高密度针叶纯林,应结合种植有助于土壤结构改良的落叶或阔叶树种。
陈文静祁凯斌黄俊胜杨婷惠包维楷庞学勇
关键词:造林生态恢复人工林树种
川西次生灌丛和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为评价不同树种造林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以落叶阔叶灌丛为对照,比较研究川西亚高山造林恢复28年后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土壤有机质(SOM)、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及全氮(TN)、全磷(TP)、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含量,结合林地凋落物贮量及细根生物量等参数,试图揭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差异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工造林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与落叶灌丛林地相比,除连香树样地TP密度及2015年10-20 cm的SOM、TN密度外,落叶人工林土壤养分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华山松样地的可溶性有机质(DOC、DON)外,油松及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地力的退化趋势更甚于落叶人工林样地,其土壤有机质含量、TN、TP密度、可溶性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人工林间土壤养分的差异性与不同树种的凋落物、细根、土壤容重及涵水能力差异化有关.综上所述,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导致小气候恶化、凋落物分解缓慢是造成土壤养分循环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选择有利于养分循环的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环境条件,可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
陈文静祁凯斌祁凯斌杨婷惠黄俊胜庞学勇
关键词:人工林树种土壤养分凋落物细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