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琪
- 作品数:1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CT室用病人平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室用病人平移装置,包括移动盒,所述移动盒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盒,所述移动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查台,所述移动盒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床,所述移动盒远离检查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盒;通过设置透气层和支撑盒,...
- 玉苏甫·肉孜刘烁李晶晶张梦琪
- 文献传递
- 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病例源自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胰腺病变患者90例,患者均行C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估CT增强扫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90例胰腺病变患者,良性病变46例、恶性病变44例。良性病变组CT增强扫描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检出率较恶性病变组明显高,胰胆管扩张检出率较恶性病变组明显低(P<0.05)。恶性病变组增强CT值较良性病变组明显小(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64%(39/44)、73.91%(34/46)、81.11%(73/90)。CT增强扫描对胰腺恶性病变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1.82%(36/44)。结论CT增强扫描在胰腺良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有较高价值,利于患者手术方案制定,对提高术前主观评估信心和精准诊治有一定积极意义。
- 刘烁李晶晶李晓娟张梦琪陈杰
- 关键词:胰腺良恶性病变CT增强扫描
- 一种CT核磁室用具有定位机构的穿刺针引导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核磁室用具有定位机构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包括支撑板、主体架、转动齿轮和定位环,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体架,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两侧均...
- 张梦琪玉苏甫·肉孜刘烁李晶晶
- 文献传递
- 心脏双源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细胞外容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算ECV,比较两种方法对MF的诊断效能。结果:DSCT-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6±0.27,ECV为(33.04±10.68)%;而MRI-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1±0.32,ECV为(29.49±11.14)%。DSCT-ECV与MRI-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ECV与MRI-ECV诊断CHF患者MF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DSCT-ECV:100%、92.86%和98.51%,MRI-ECV:98.11%、100%和98.51%),两种方式的诊断可靠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V是心力衰竭的可量化技术,且预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能力强,DSCT-ECV和MRI-ECV评价CHF患者的MF准确性高,可用于相关疾病分级、进展监测和治疗指导,而DSCT-ECV较MRI-ECV应用更方便。
- 刘烁李晓娟张梦琪王姗姗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 能谱CT影像组学及CT征象对GIST危险度分级探讨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能谱CT影像学改变与CT征象联合建立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图模型,以评估其对临床精准治疗和GIST治疗的价值。方法我们纳入了本院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同时有完整影像信息的135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收集73例外院确诊病例进行外部验证。根据2017年中国病理专家组的共识,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入低危组)、中危和高危(入高危组)。我们将本院的135例病例作为训练组,外院的73例作为验证组,通过训练和验证独立的危险因素,进行特征筛选,利用能谱CT参数、CT表现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选取P<0.05的特征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建模,最终得出分级图。结果能谱CT参数,包括单能CT值、碘浓度、水浓度和有效原子数,计算能谱曲线的归一化碘浓度(NIC)和斜率k。评估其他的影像学变化,例如如肿瘤体积、生长模式、肿瘤坏死/溃疡、肿瘤供血或引流血管增生(EVFDM)、肿瘤边缘及临近组织浸润。在单因素分析中,70keV的结果更接近40keV~140keV单能量的平均值,图像噪声低、信噪比较高,低危组与高危组间在临近组织侵犯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坏死/溃疡、EVFDM、肿瘤轮廓及临近组织浸润(存在vs不存在)与较高的恶性潜力密切相关。将这些独立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后,训练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872(95%CI:0.753-0.863)和0.807(95%CI:0.697-0.893)。敏感度为0.865,特异性为0.915,诊断准确率为0.837。能谱CT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列线图的AUC为0.927(训练组)和0.905(验证组),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结论由能谱CT不同KeV影像学表现结合CT征象特征组成的胃肠道间质瘤列线图,包括大小、位置、肿瘤坏死/溃疡、EVFDM、肿瘤轮廓及临近组织浸润等,可以准确预测原发性胃肠道间
- 李晶晶张梦琪刘焱
- 关键词:能谱CTCT特征
- 一种超声科检查用耦合剂喷涂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科检查用耦合剂喷涂装置,包括储存本体、喷涂盘;所述喷涂盘通过输送管与储存本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超声科检查用耦合剂喷涂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节省时间,降低了实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 齐宝文张梦琪冯燕
- 文献传递
- DCE-MRI及分子病理特征多参数分析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同期新辅助放化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CE-MRI)及分子病理特征多参数分析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同期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3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nCRT术后TRG分级分为完全缓解组(n=12)与非完全缓解组(n=23),均于nCRT前行DCE-MRI检查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WI)诊断,获取分子病理特征多参数,分析其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同期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nCRT后存在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CRT前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nCRT后完全缓解组ADC值高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trans)值在nCRT后存在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CRT前K^(tran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nCRT后完全缓解组K^(trans)值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中ADC值与K^(trans)值在评估直肠癌术前nCR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中均具有显著价值。
- 张梦琪李晶晶刘烁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 食管裂孔疝多层螺旋CT容积测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疝囊及腹腔容积技术在巨大食管裂孔疝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住的15例临床诊断为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64排螺旋CT腹腔扫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疝囊及腹腔容积测量,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患者疝囊容积166.5~1 080.6 cm^3,平均容积为(569.9±268.0)cm^3。胸腔容积2 136.3~6 104.2 cm^3,平均容积为(3 615.9±1 061.1)cm^3。腹腔容积为4 436.9~12 630.2 cm^3,平均容积为(9 540.2±2 618.9)cm^3。疝囊容积/腹腔容积比值2.3%~19.6%,平均(6.69%±4.6%)。体质指数为19.9~41 kg/cm^2,平均(27.1±5.83)kg/cm^2。食管裂孔宽度2.66~5.45 cm,平均疝口直径值(3.89±0.85)cm。15例临床随访,10例经术前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治愈出院;1例出现术后疝复发,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1例出现术后感染,呼吸衰竭;1例因高龄未行手术;1例体重过重,建议减轻体重后,进一步治疗;1例自动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平面重组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食管裂孔疝膈肌上疝囊形态,内容物以及周围毗邻关系,可以测量疝口的大小,疝囊的容积及腹腔容积,为食管裂孔疝临床分类以及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巨大食管裂孔疝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通过疝囊/腹腔容积测量评价手术危险程度,可以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李辉张梦琪王艳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 关键词:三维重建
- CT心肌灌注成像、ECV在OMI诊断中价值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 2021年
- 本研究探讨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细胞外容积(ECV)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选取82例O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MPI检查,对比两组CT-MPI参数、ECV,分析OMI发病影响因素及CT-MPI参数、ECV与心肌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观察组cTnI、cTnT水平及ECV高于对照组,心肌血容量(MBV)、心肌血流量(MBF)低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均为OMI发病影响因素(P<0.05);OMI患者MBF、MBV与cTnI、cTnT水平呈负相关,ECV与cTnI、cTnT水平呈正相关(P<0.05);MBF、MBV、ECV联合诊断O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CT-MPI参数MBF、MBV及ECV与OMI患者心肌损伤有关,CT-MPI参数、ECV检测可有效诊断OMI,利于临床诊治。
- 刘烁周豪张梦琪帕丽旦·尼亚孜
- 关键词:心肌血流量陈旧性心肌梗死
- 超声与CT诊断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的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超声、CT对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同时进行CT和超声检查的140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影像学特征,包虫大小与囊壁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超声与CT检查的诊断效能。判断超声、CT对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的指导价值。结果:140例患者手术病理共确定155个病灶,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灶135个,非包虫病灶20个,超声检查的敏感度96.30%、特异性80.00%,准确率94.19%;CT检查的敏感度82.22%、特异性80.00%,准确率81.94%。超声、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47和0.436,一致性较好。测量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的大小与囊壁厚度呈负相关(r=-0.870)。结论: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灶囊壁的双层壁是诊断的关键,超声的准确性要好于CT,可以更加精准地诊断单囊型肝囊性包虫病,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齐宝文张梦琪张利马志刚
- 关键词:超声检查CT肝包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