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慧莉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坡面
  • 1篇地表
  • 1篇地貌
  • 1篇玉米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力
  • 1篇水力学
  • 1篇水流
  • 1篇水流阻力
  • 1篇水热效应
  • 1篇水沙
  • 1篇水沙过程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特性分析
  • 1篇坡面侵蚀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沟壑区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三门峡黄河明...

作者

  • 4篇郭慧莉
  • 3篇吴淑芳
  • 1篇冯浩
  • 1篇张彬彬
  • 1篇陈光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土坡面水沙过程及水流阻力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明确复杂地表产流产沙规律及其与水流阻力的关系,采用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开展了黄土高原的裸坡、人工掏挖、鱼鳞坑、等高沟垄四种典型坡面在五场降雨条件下的水沙演化过程、阻力来源及阻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人工掏挖两种措施均以降雨时间到达55 min为临界点,继续降雨则其蓄水拦沙的作用失效。各地表水流阻力均来源于降雨阻力、颗粒阻力、形态阻力的叠加。地表输沙率与水流阻力之间均表现出负相关,输沙率随水流阻力的增大而下降。鱼鳞坑、等高沟垄措施在一定的降雨历时范围内均具有显著的减流减沙效应,而较之鱼鳞坑,等高沟垄在延缓径流,控制侵蚀方面具有更好的效用。
李宜坪郭慧莉吴淑芳张永东
关键词:复杂地表水沙过程水流阻力
垄膜沟秸秆种植方式对夏玉米水热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短缺且时空分配不均,严重地制约了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通过研究垄膜沟秸秆种植方式下夏玉米水热效应,揭示其保水调温和作物增产的机理。试验于2014—2015年在陕西杨凌设置了露地处理(CK)与垄膜沟秸秆处理(RMF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垄膜沟覆秸秆种植方式可以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主要表现出"高温低调,低温高调"的现象;缩短作物生育历时及调节作物耗水量以改善水分的供需平衡,显著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积温利用效率,2a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积温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9.85%,43.34%。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交互状态,提升作物产量,是一种适宜有效的覆盖集雨措施。
陈光杰冯浩吴淑芳郭慧莉张彬彬胡亚瑾
关键词:水热效应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人工掏挖坡面侵蚀微地貌演化及其水力学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人工掏挖是黄土高原地区夏闲地翻耕时广为应用的耕作方式,为探明其坡面侵蚀过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及Arc GIS软件,阐明其在人工模拟间歇降雨下坡面微地貌、侵蚀产沙及水力学参数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坡面侵蚀历经溅蚀—片蚀、断续细沟、连续细沟3个阶段;降雨截止时细沟平面密度、平均沟深、最大沟长和最大沟深分别增至初始的1.42倍、2.24倍、15.5倍和2.43倍。(2)地表糙度随降雨历时推移从1.706呈近似线性趋势减小至1.488;累积降雨量达80 mm之前,径流量、含沙量随地表糙度的减小增加缓慢,但之后随地表糙度减小增加剧烈。(3)降雨过程中流速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水流由层流快速过渡至紊流,但始终保持为缓流,水流阻力呈波动下降,且形态阻力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人工掏挖耕作坡面在雨强1.5 mm/min、降雨量80 mm以内可起到蓄水保土作用,但在连续强降雨下也更易引起细沟侵蚀。
孙立全吴淑芳郭慧莉张永东
黄土丘陵沟壑区瓦背形坡面侵蚀发育过程研究
瓦背形坡面在黄土丘陵区普遍存在,该地形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耕地质量。该特殊地貌发生侵蚀过程中侵蚀物质、能量及形态是如何演变如何分布等科学问题还亟待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瓦背形坡面为研究对象,在人...
郭慧莉
关键词:水土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