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倩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后
  • 1篇缺血后处理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微循环
  • 1篇微循环障碍
  • 1篇脑缺血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 1篇脑微循环
  • 1篇局灶
  • 1篇局灶性
  • 1篇局灶性脑缺血
  • 1篇灌注

机构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篇赵建华
  • 1篇宋金玲
  • 1篇梁可可
  • 1篇陈晓倩

传媒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 C组)各18只,I/R组及Ipost C组采用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MCAO),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法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凝集素测定梗死灶周边的血管密度;Western blot印迹技术检测VEGF-A蛋白表达。结果 Ipost C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优于I/R组,脑梗死体积较I/R组明显减小,梗死灶周边血管密度及VEGF-A表达较I/R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建立脑侧枝循环进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有关。
梁可可赵建华时雅辉宋金玲陈晓倩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脑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