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作品数:7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SORL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探究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15名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健康人和377例PD患者。根据其发病年龄,将PD组患者再分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MALDI-TOF-PEX技术检测SORL1基因rs2070045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结果在PD组与对照组以及晚发PD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早发PD组与对照组比较,rs2070045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36),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在晚发PD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起病年龄明显低于非携带者(P=0.001),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Hoehn-Yahr分期以及病程在携带者和非携带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早发帕金森病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早发PD的保护性因素。 刘琳 赵旭 吴哲 罗晓光关键词:帕金森病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LIMD1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LIMD1(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基因表达减低或表达缺失与多种实体瘤发生、发展相关,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LIMD1基因在成人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LIMD1在成人AL患者和正常人骨髓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诊断分型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成人AL患者骨髓中,初诊组LIMD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外周血白细胞数≥100×109/L的患者LIMD1的表达显著低于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患者;≥60岁的患者LIMD1的表达明显低于<60岁的患者;LIM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白血病亚型及骨髓原始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IMD1基因可能参与成人AL的发生、发展,有可能被用作为评估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廖子龙 刘琳 王钥 樊华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实时定量PCR IGFBP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GAPDH为内参,应用SYBR-Green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BP3基因在43例AML初治(de novo AML)患者、36例完全缓解(CR)患者、28例对照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三组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初治组的IGFBP3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CR组和对照组(P<0.05),CR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GFBP3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完全缓解后表达水平恢复,其可以作为一种评估临床疗效的指标。 刘琳 廖子龙 颜晓菁 刘杰 王晓鸥 樊华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急性髓系白血病 RT-PCR 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 被引量:3 2011年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障碍和吞咽困难、视觉障碍、乏力、疼痛、睡眠障碍、抑郁及痴呆等。 刘琳 罗晓光 任艳 何志义关键词:帕金森病 言语功能障碍 神经变性病 静止性震颤 震颤麻痹 步态异常 IGFBP3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2例初治组、22例完全缓解组(CR)AML患者血清IGFBP3蛋白水平。结果初治组的IGFBP3血清蛋白水平均低于CR组和对照组(P<0.05),CR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FBP3可能作为一种具有抑癌作用的蛋白在AML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完全缓解后蛋白表达水平恢复,可能成为一种评估临床疗效的指标。 刘琳 廖子龙 徐赢东 魏鑫 王晓鸥 樊华关键词:IGFBP3 急性髓系白血病 ELISA EB病毒阳性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75例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者为病例组,60例EBV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B病毒R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c-myc蛋白表达及EBV-EBER情况,分析EBV阳性的胃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EBV阳性组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起源、细胞形态等方面与EBV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cl-2、c-myc蛋白表达方面,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方案治疗下,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相比,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5.1个月和31.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于胃DLBCL患者中,EB病毒感染对临床表现、瘤细胞的起源、形态、蛋白表达等方面无明显影响;EB病毒阳性的DLBCL患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R-CHOP治疗下EB病毒阳性患者的预后比EB病毒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刘琳 高子芬 李敏 刘校龙 刘翠苓 李艳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肿瘤 EB病毒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