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毅锋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2篇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显微手术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脑胶质母细胞...
  • 2篇胶质
  • 2篇胶质母细胞
  • 2篇胶质母细胞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反应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遗传学
  • 1篇抑制剂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李毅锋
  • 5篇袁盾
  • 5篇姜维喜
  • 2篇彭泽峰
  • 2篇袁贤瑞
  • 2篇刘庆
  • 2篇袁健
  • 1篇刘宏伟
  • 1篇丁锡平
  • 1篇黄军
  • 1篇沈沉浮
  • 1篇谢源阳
  • 1篇伍军
  • 1篇李学军
  • 1篇赵杰
  • 1篇肖格磊
  • 1篇严俊霞
  • 1篇苏燕东

传媒

  • 4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伽玛刀放疗失败后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伽玛刀放疗后进展的听神经瘤病例特点。方法手术切除伽玛刀放疗后进展的听神经瘤患者构成伽玛刀放疗(GKR)组,对照组为未行伽玛刀治疗而行手术治疗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和神经功能保留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GKR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4例患者。术中发现GKR组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粘连更为紧密。GKR组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9%和100%,而对照组均为100%。对照组的远期面神经功能显著优于GKR组。结论全切除伽玛刀放疗后的听神经瘤依然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初次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医生应慎重选择伽玛刀治疗,手术仍然是首选方案。
李毅锋苏燕东袁贤瑞
关键词:听神经瘤伽玛刀显微手术面神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颅内动脉瘤的传统分类、诊断和治疗是根据其血管腔的特点进行的。近年来,MRI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高分辨率成像,其能够评估颅内血管壁的病理学特征。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RI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方式,高分辨率MRI技术能直接评估血管壁的特点,如瘤壁厚度、炎症、强化、渗透率及血流动力学等,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准确。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高分辨率MRI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这对于指导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郭炳忠李毅锋姜维喜杨顺李不言袁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
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在抑制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预后极差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手术难以切除、高侵袭性、增生性及强耐药性等特点。内质网(ER)应激会破坏细胞中的其他蛋白质稳态,从而导致未折叠的蛋白质响应(UPR)激活,这对于恢复这种平衡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除了作为一种适应性反应外,最近UPR还与肿瘤发生有关。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缺氧、活性氧和营养物质剥夺是众所周知的UPR诱因。在这里,笔者回顾目前对成人最具生命威胁的GBM中UPR的认识。患者样品显示出UPR的慢性激活,体外标准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通过加重ER应激导致细胞死亡而部分起作用。UPR与凋亡诱导剂如TRAIL和MDA-7的敏感性增强有关。最后,内质网应激被认为与GBM干细胞内稳态的维持有关。UPR中的IRE1与PERK传感器在原位GBM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均有报道,但直接作用仍有待证明。综上所述,UPR似乎可通过抑制其活性成为GBM新的干预手段中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杨顺袁盾刘松林李毅锋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内质网应激治疗靶点
前交通动脉瘤治疗的策略
姜维喜袁盾沈沉浮黄军李毅锋谢源阳彭泽峰李学军刘庆伍军谭泽民刘宏伟袁健刘珺宇刘松林李不言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收治的474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多发性动脉瘤、既往患病史、吸烟、饮酒、形态学特征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单发动脉瘤以及既不吸烟也不饮酒人群常见于女性(OR=2.16,95%CI:1.40,3.34)、多发性动脉瘤(OR=2.18,95%CI:1.34,3.56)以及既往既吸烟又饮酒(OR=5.01,95%CI:1.96,12.83)人群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分析: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动脉瘤高度/横径、最大瘤颈、最小瘤颈、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存在子囊或分叶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各类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李不言袁盾姜维喜刘珺宇徐璐李毅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
颅咽管瘤的起源、生长部位与手术入路的选择
目的颅咽管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2-6%,在儿童幕上肿瘤中占第一位。颅咽管瘤病理学上呈良性,但由于侵及下丘脑-三脑室-垂体轴,易导致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在生物学上呈恶性行为。颅咽管瘤第一次手术若...
袁贤瑞肖格磊李毅锋袁健刘庆彭泽峰丁锡平袁盾赵杰
关键词:颅咽管瘤显微手术肿瘤起源手术入路
文献传递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可致残、致命。IA存在家族聚集性,这可能与遗传有关,相关基因突变在家族内聚集可能导致家族内成员的IA发病率增加。随着对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r intracranial aneurysms,FIAs)家系研究的深入,1p36,5q31,7q11,14q22,17cen,19q13,Xp22等染色体片段都被发现可能与IA的发病相关。TNFRSF13B,ANRIL,SOX17,ADAMTS15,RNF213,LOXL2等基因的突变都可能导致FIAs的发生。FIAs家系富集遗传学负荷,对其进行独立的遗传流行病学关联研究,能更经济有效地发现疾病相关基因,进一步探明IA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刘珺宇严俊霞李毅锋姜维喜
关键词:遗传学
CDK4/6抑制剂在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在临床上已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其机制是促使抑癌基因Rb磷酸化,使细胞从G1期进入S期。CDK4/6抑制剂可以抑制乳腺癌、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活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复发率高、生存期短、预后差等特点,治疗难度大,而CDK4/6理论上作为胶质母细胞瘤(GBM)治疗的靶点,CDK4/6抑制剂作用于cyclin D-CDK4/6-INK4-Rb通路,也同样可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作为有希望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CDK4/6抑制剂在动物实验,肿瘤细胞系等研究中展示了大量的证据证明其对胶质母细胞瘤能产生抑制作用。同时CDK4/6抑制剂其研发方向是寻找预测标志物,探索联合治疗,以试图解决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耐药性和复发性中的关键问题,为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研究提供新方向和思路。
徐璐姜维喜刘松林李毅锋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