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小强

作品数:7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养殖
  • 2篇幼鱼
  • 2篇体色
  • 2篇虾青素
  • 2篇锦鲤
  • 2篇红鳍
  • 2篇红鳍东方
  • 2篇红鳍东方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毒性
  • 1篇血液指标
  • 1篇牙鲆
  • 1篇氧化酶
  • 1篇养殖技术
  • 1篇野生
  • 1篇银染
  • 1篇营养品质
  • 1篇幼鱼生长
  • 1篇脂肪酸

机构

  • 6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7篇高小强
  • 6篇姜志强
  • 3篇田青杰
  • 2篇崔培
  • 2篇石洪玥
  • 2篇范瑞
  • 1篇关长涛
  • 1篇吴洪
  • 1篇张源真
  • 1篇韩雨哲
  • 1篇高敏
  • 1篇李雅娟
  • 1篇宫雪
  • 1篇钱聪
  • 1篇黄滨
  • 1篇洪磊
  • 1篇李艳秋
  • 1篇王雪
  • 1篇周小龙
  • 1篇刘芳

传媒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水产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类胡萝卜素在锦鲤组织器官中的沉积与分布被引量:16
2012年
在6个90 L蓝色方形水槽中各放养22尾锦鲤Cyprinus carpio幼鱼,初始体质量为(7.31±0.12)g,在水温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先用添加虾青素(130 mg/kg)和螺旋藻(质量分数为12%)2组饲料饲喂21 d,再用没有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的基础饲料饲喂20 d,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研究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投喂添加着色剂的饲料后,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类胡萝卜素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皮肤>鳍>肝胰脏>眼>肌肉,皮肤和鱼鳍是锦鲤色素沉积的主要部位;锦鲤的眼、肌肉、肝胰脏中色素的沉积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而锦鲤的背鳍、尾鳍和皮肤随饲养时间的延长变化较显著;停喂添加着色剂的饲料后,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停喂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虾青素作为着色剂时,锦鲤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于饲喂第9天开始显著升高;而以螺旋藻为着色剂时,锦鲤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于饲喂第13天开始显著升高,锦鲤对虾青素的沉积速度比螺旋藻快。
姜志强崔培秦强刘芳高小强田青杰周小龙
关键词:锦鲤虾青素螺旋藻体色类胡萝卜素
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4
2016年
本试验对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15尾(体重71-139 g、体长13.4-18.9 cm)、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3尾(体重90-147 g、体长14.8-20.4 cm)、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0尾(体重578-639 g、体长31.3-36.7 cm)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68.07%,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分别高出了32.3%、20.6%(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则为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1龄和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P〈0.05),各样本间肌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本的肝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粗蛋白质含量按照野生1龄、养殖1龄、养殖2龄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呈现与粗蛋白质相反的变化。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而且在含量上养殖红鳍东方鲀大多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红鳍东方鲀肌肉中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且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为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最后为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且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相似,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差异不大(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以养殖2龄红鳍东�
于久翔高小强韩岑范瑞韩雨哲姜志强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氨基酸脂肪酸营养品质
太平洋鳕染色体核型及银染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以野生太平洋鳕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后,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鳕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6,核型公式为:2n=8m+6sm+20st+12t,NF=60,即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位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60;染色体经银染后,Ag-NORs在不同间期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3,其中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2%);在分裂相中,具有1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7.1%),且在第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一条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为Ag-NORs所在区域,并未发现Ag-NORs联合现象及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
范瑞姜志强李雅娟高小强钱聪高敏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银染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牙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研究0、300、600、900、1 200、1 500 mg/kg 6个L-肉碱添加水平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 200 mg/kg的处理组牙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L-肉碱含量的增加,肝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且在添加量为900~1 500 mg/kg时,各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各实验组脏体比(P〈0.05),而对各处理组间存活率和肥满度均无影响(P〈0.05);肌肉和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与L-肉碱添加量呈负相关,当添加量为1 200~1 500 mg/kg时,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的蛋白含量与L-肉碱添加量呈正相关,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且添加量1 200 mg/kg组各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血糖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1 200 mg/kg组血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41.6%(P〈0.05);血清中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随着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却得以提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促进牙鲆幼鱼生长,且降脂效果显著。建议L-肉碱最适添加量为1 200 mg/kg。
高小强田青杰石洪玥姜志强
关键词:牙鲆饲料添加剂L-肉碱生化组成血液指标
不同蛋白水平的虾青素饲料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虾青素有效添加量为130 mg/kg时,饲料蛋白水平(25.49%、30.84%、35.04%、40.68%、45.88%)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后,实验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蛋白水平40.6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与此同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蛋白水平45.88%组。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的增重率(RWG)、特殊生长率(RSG)以及蛋白质效率(RPE)最高。蛋白水平对实验鱼溶菌酶(LZM)以及实验鱼肝胰脏(CAT)、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为45.88%时,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上述研究说明,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g/kg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好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提高饲料蛋白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虾青素的利用效率。
崔培姜志强王雪张源真高小强田青杰
关键词:红白锦鲤蛋白水平体色免疫指标
斑石鲷种苗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斑石鲷作为海水养殖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成活率高、经济效益高等显著优势,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斑石鲷、亲鱼培育、仔稚鱼培育、苗种养成、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斑石鲷苗种繁育及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高小强洪磊黄滨关长涛贾玉东
关键词:种苗繁育养殖技术
苯酚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苯酚对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试验鱼体质量为(7.50±1.09)g,全长(7.92±1.38)cm。根据预试验结果,急性试验设定苯酚质量浓度梯度为0,3.2,6.5,10.0,13.2,16.5,20.0 mg/L,每组试验浓度分别暴露24,48,96 h。亚急性试验设定质量浓度梯度为0,0.18,0.32,0.56,1.00,1.35 mg/L,每组试验浓度分别暴露4,8,12,16 d,以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为指标,研究了苯酚污染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苯酚质量浓度的升高会对红鳍东方幼鱼产生较大毒性,暴露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56,15.41,12.09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21 mg/L。亚急性试验,不同苯酚浓度处理组的红鳍东方幼鱼在暴露16 d时,肝组织中SOD和GST的活性均表现出被显著抑制(P<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GSH-PX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活力最高值由高浓度组逐渐移向低浓度组;与对照组(0 mg/L)相比,各组总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除0.18 m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在暴露16 d时,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各浓度组的GST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石洪玥姜志强高小强宫雪吴洪李艳秋
关键词:苯酚红鳍东方鲀抗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