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坤

作品数:24 被引量:351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手术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认知障...
  • 3篇血小板
  • 3篇颅内
  • 3篇经颅磁刺激
  • 3篇急性
  • 3篇磁刺激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多节段
  • 2篇多节段颈椎
  • 2篇多节段颈椎病
  • 2篇血管性认知功...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腰椎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石家庄市第三...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昌邑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王坤
  • 11篇段毅
  • 10篇张云书
  • 10篇王军英
  • 9篇赵平平
  • 8篇菅凤增
  • 7篇张莉
  • 6篇陈赞
  • 5篇陈立峰
  • 5篇吴浩
  • 3篇胡鹏
  • 3篇高瑞利
  • 3篇杨兰
  • 2篇叶红
  • 2篇王岩
  • 2篇王淼
  • 2篇王玉平
  • 2篇王红星
  • 2篇宿英英
  • 2篇薛新琴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3
  • 10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为颅颈交界区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采用经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经前路手术及单纯经后路手术。虽然尚有单纯经后路减压手术,但不推荐临床应用。各种术式比较,其并发症不尽相同,目前仅建议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开展此类手术。
王坤菅凤增
关键词:脱位寰枢关节先天畸形神经外科手术
脑心通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2016年10月于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初诊病人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腔隙性脑梗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腔隙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口服胶囊4粒,3次/日,疗程12周。观察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即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CD63,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阳性表达率,GPⅡb/Ⅱa受体复合物水平,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参考值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CD63、MPA阳性表达率、GPⅡb/Ⅱa受体复合物和sCD40L水平升高。治疗12周后,腔隙性脑梗死血小板功能各项指标的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有助于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功能。
王坤段毅薛新秦王军英陈立峰张云书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心通胶囊血小板功能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4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腰椎JOA和VAS评分,和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 ,并对...
陈赞王坤吴浩胡鹏菅凤增
关键词:老年椎管狭窄椎板开窗显微手术
文献传递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4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腰椎JOA和VAS评分和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无神经损伤发生,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事件等合并症出现,2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5.23d。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为92%,术后1年患者无腰椎失稳加重。结论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
陈赞王坤吴浩胡鹏菅凤增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板开窗显微外科手术
球囊扩张支架与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5月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9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历资料,其中96例成功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按支架类型分为球囊扩张支架组46例和自膨支架组50例。观察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球囊扩张支架组和自膨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共7例(7.3%),其中出血性卒中1例(1.0%),缺血性卒中6例(6.3%)。球囊扩张支架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3例(6.5%),其中出血性卒中1例(2.2%),缺血性卒中2例(4.3%)。自膨支架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4例(8.0%),均为缺血性卒中。两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均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张莉薛新琴陈立峰张云书赵平平王军英王坤段毅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自膨式支架围手术期并发症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面肌功能恢复的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Bell's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维生素B_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肌电图(EMG)检测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到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部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进行H-B分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变化。H-B分级比较有显著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瘫症状,改善面肌肌力,促进面神经麻痹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赵平平刘倩倩杨兰王军英张云书王坤张莉段毅
关键词:小儿肌电图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被引量:191
2012年
SF-36(36-itemshort—form),即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最早是由Ware和Shelbourne于1992在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orm,MO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王坤
关键词:MOS
反射性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反射性癫痫(reflex epilepsy)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所有癫痫患者的5%,是指在反复、固定的、明确的感知或认知刺激下激发的癫痫,多在各种不同的感觉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觉、内脏觉及精神刺激下引起,特发性或症状性癫痫均可发生,前者较为多见。
王坤王红星王玉平
关键词:反射性癫痫病理生理学机制症状性癫痫癫痫患者特发性
经颅交流电刺激干预从未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初探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干预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调控室完成。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从未药物治疗的抑郁症单次发作的患者30例,按简单随机法1∶1分配到真治疗组(真组)和伪治疗组(伪组)进行连续8周观察,其中前4周是干预期(第4周),后4周是随访期(第8周)。两组在干预期内给予相同的操作程序,伪组无电流发出。经颅交流电刺激是通过安放在前额部(Fp1、Fpz、Fp2,按国际10-20系统)1个电极片和双侧乳突部2个电极片总共3个电极发出77.5 Hz、15 mA的交流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来评估受试者抑郁程度,通过生命体征、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杨氏躁狂评定量表以及自编常见经颅电治疗不良反应问卷来评估不良事件。主要观察指标是第8周末缓解比例;次要观察指标是第4周末缓解比例和有效比例、第8周末有效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并在第4周末和随访4周末时,评估受试者是否接受该项干预方法和试验过程。结果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8周临床观察。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组第8周末的缓解比例高于伪组(真组10/15比伪组3/15,P<0.05)。第4周末的缓解比例真组高于伪组(真组14/15比伪组5/15,P<0.05),两组第4周末的有效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的有效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组15/15比伪组10/15,P=0.042)。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躁狂或轻躁狂发生,每组各有1例受试者在tACS干预中出现过2次脑鸣。在干预4周末和随访4周末时两组受试者均能够接受该项干预方法和试验过程。结论经颅交流电刺激可能具有减轻抑郁的效应,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该临床试验操作可行,患者接受度好。
王红星王坤孙志超彭茂薛青李宁闵宝权董恺张倩詹淑琴樊春秋周爱红贾宇杜佳琳周琪琳徐哲学宋海庆王玉平
关键词:抑郁症疗效
后路复位内固定并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型畸形
2012年
研究背景 ChiariⅠ型畸形为颅颈交界区软组织畸形,可合并其他复杂骨性畸形如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及寰枕融合等。对这些复杂畸形,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并Ⅰ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1年9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和MRI影像学数据评价颈脊髓功能和脊髓空洞改善程度。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1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31.86±11.36)岁。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3.07±1.59,术后增加至15.57±1.0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46,P=0.000);术前脊髓空洞大小平均为(7.05±1.98)mm,术后缩小至(2.21±1.91)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271,P=0.000)。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结论经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椎脱位及颅底凹陷的ChiariⅠ型畸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小脊髓空洞。
胡鹏陈赞吴浩王坤孙永华菅凤增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颅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