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解剖学
  • 3篇教学
  • 3篇分子
  • 2篇蛋白
  • 2篇形态学
  • 2篇医学教育
  • 2篇印迹聚合物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教育
  • 2篇基因
  • 2篇分子印迹
  • 2篇分子印迹聚合...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对映
  • 1篇对映体
  • 1篇对映体选择性

机构

  • 17篇武警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17篇王辉
  • 4篇张力
  • 4篇单云官
  • 4篇张玉和
  • 3篇郭洪声
  • 3篇唐存贵
  • 3篇贝俊杰
  • 3篇陈虹
  • 2篇何立英
  • 2篇郝鹤
  • 2篇董小青
  • 2篇魏焕萍
  • 2篇葛新
  • 1篇王玉祥
  • 1篇雷志勇
  • 1篇雷鹏森
  • 1篇曲野
  • 1篇孟庆勇
  • 1篇韩香
  • 1篇汪超

传媒

  • 4篇武警医学院学...
  • 4篇解剖与临床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电传感电极涂层对气味物质的选择性识别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压电传感电极涂层对气味物质的选择性识别。方法 :在石英晶体上直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用一系列结构相似的气味化合物为分析物 ,研究印迹聚合物涂层和非印迹聚合物涂层的选择性。结果 :以正丁醇为模板的压电石英晶体聚合物涂层对正丁醇的响应值要比其他结构相似的气味物质高。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很大范围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提供了一个简单又便宜的测定模式。
邓桂茹龚海英郭洪声张力王辉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
载银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其抗菌测试被引量:11
2004年
以羟基磷灰石(HAP)为基质,通过水热法与银离子结合制备抗菌生物陶瓷载银羟基磷灰石(HAP-Ag)。结构上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载银羟基磷灰石主要由金属银离子部分取代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离子而生成,同时在其组成中还有一定的硝酸根杂质。HAP-Ag的抗菌效果利用平板扩散法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定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HAP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引入金属银离子后的抗菌生物陶瓷HAP-Ag表现出优良的抗菌作用。
张力王辉汪超曲野
关键词:抗菌测试
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被引量:5
2008年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室处于合并重组完成、实验室与原教研室脱钩、"专管共用"提高利用率的状况,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以及规范化管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学等新手段被引入实验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如形式上合并重组,准备实验和实验课仍为各学科独立进行、各学科间仍互不相融等问题。有鉴于此,提出更新整合实验教材,删减重复内容,缩减课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设计、操作的实验内容等建议。
程静华孟庆勇何立英王辉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形态学实验教学
聚乳酸类支架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3年
组织工程学是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和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目的是以生物替代物修复和改善人体损伤组织的功能。而组织工程学的根本在于研究和开发生物替代物的支架材料,该材料需具备如下特性:(1)组织相容性;(2)生物可降解性;(3)降解可调性;(4)降解无毒性;(5)易于塑型;(6)具有适应种子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具有上述特性的材料是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等聚乳酸类材料。聚乳酸类材料已被广泛用于骨、软骨、血管、神经、皮肤等组织的支架材料。本文对聚乳酸类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改进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王辉赵云山张西正雷鹏森郝鹤
关键词:聚乳酸类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
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的合成方法,探讨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吲哚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新的吲哚草酰胺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谱证实。用MMT法评价它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及其衍生物。前者对HeLa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20μmol,SKOV3为6.55μmol;其衍生物对HeLa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3.65μmol,SKOV3为4.87μmol。【结论】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及其衍生物均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
李芳于鹏飞李敏王辉白淑芳陈虹
两种营养条件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2种培养基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株UPEC分别接种LB培养基或M63基础培养基,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检测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UPEC在2种培养基中的生物膜形成过程与厚度的差异。结果 5株UPEC在2种培养基中均为生物膜阳性菌株,早期生物膜的形成趋势基本一致,但同时期LB培养基中的生物膜菌量少于M63基础培养基中的生物膜菌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M63基础培养基中各菌株生物膜最大平均厚度均大于LB培养基的相应数值(P<0.05)。结论培养基成分对UPEC生物膜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M63基础培养基相对于LB培养基更适于培养UPEC生物膜。
葛新王辉张晓雷董小青
关键词:生物膜培养基绿色荧光蛋白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对氨基酸海因手性化合物的选择性结合和透过性质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合成了可对氨基酸海因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分离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利用紫外光谱法比较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作用能力。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在极性溶剂中制备了5R-5氨-基酸海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膜中结合位点情况。通过膜透过实验研究印迹膜对外消旋体的分离特性。Scatchard分析显示聚合物膜中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其解离常数分别为1.88mmol/L和5.14mmol/L;选择性透过实验表明膜中形成了与5R-5氨-基酸海因分子形状和功能基因位置匹配的孔穴。与非印迹聚合物膜相比,印迹聚合物膜对对映体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王辉张力郭洪声王刚
关键词:分子印迹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对映体选择性
医用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0
2004年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的教学模式,包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自学、协作学习、课堂教学、综合练习和定期考核等教学环节,形成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教师导学导修、多种教学形式和多种教学媒体并存的新型教学模式.
韩香顾军张庆云王辉张力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桡神经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2003年
目的:研究桡神经在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点。方法:取62侧成尸上肢标本,观察臂部桡神经外侧段发出的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数目,并分别测量各肌支相关数据。结果:直接自臂部外侧段桡神经干发出肱肌支的出现率为24.7%,肱桡肌支为95.2%,桡侧腕长伸肌支为98.4%,3肌支发出先后顺序为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且此顺序与侧别、性别无关。肱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79.8±21.1(41.3~121.7)mm,与肱骨距离为5.6±3.0(2.6~8.6)mm;肱桡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7.2±14.3 (11.2~73.2),与肱骨距离为10.8±3.7(1.3~25.5)mm;桡侧腕长伸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1.3±13.9(3.0~84.2)mm,与肱骨距离为9.8±2.9(4.1~19.5)mm。肌支起始点到Hueter’s线距离与起始点到肱骨的距离为负相关。结论:桡神经臂部外侧段发出的三组肌支,在行臂部中下段钢板内固定和肘部手术时,容易损伤,应注意保护。
唐存贵单云官张玉和李峤珂贝俊杰王辉
关键词:桡神经解剖学形态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 (30例 ) 6 0侧咽标本 ,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 (1.2± 0 .6 )mm ,下鼻道底至腭垂尖的高度为 (31.7± 5 .9)mm ,腭垂根部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6 .1± 1.5 )mm、(5 .2± 2 .2 )mm、(7.5± 2 .0 )mm ,腭垂两侧腭帆根部的厚度为 (11.3± 1.8)mm ,舌根、腭垂尖、会厌尖分别至咽后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为 (16 .7± 4 .8)mm、(10 .6± 4 .9)mm、(12 .7± 4 .2 )mm。结论
单云官贝俊杰张玉和李又勇王辉唐存贵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解剖学咽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