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眼底
  • 4篇造影
  • 3篇眼底病
  • 3篇吲哚青绿
  • 3篇超声
  • 2篇眼底血管
  • 2篇眼底血管造影
  • 2篇吲哚青绿血管...
  • 2篇显微镜
  • 2篇脉络膜
  • 2篇脉络膜病变
  • 2篇近视
  • 2篇回退
  • 2篇病变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眼科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李雪非
  • 4篇王光璐
  • 2篇焦树玲
  • 2篇张风
  • 2篇张风
  • 2篇卢宁
  • 2篇孟淑敏
  • 2篇严伟
  • 2篇刘磊
  • 1篇赵金荣
  • 1篇彭忆
  • 1篇于金国
  • 1篇王景昭
  • 1篇张舒心
  • 1篇彭晓燕
  • 1篇张金英
  • 1篇梁远波
  • 1篇杨文利
  • 1篇詹思延
  • 1篇周辉

传媒

  • 2篇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
1996年
近年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技术(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在眼科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研究和诊治眼底疾病的重要工具。吲哚氰绿(indocyaninegreen,ICG)与传统的荧光素相比具有许多特点,譬如极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吸收和激发光谱属近红外光等,这些特性使得ICGA对脉络循环的显示更为明确,使医生更易直接地观察到脉络膜的血管构造和脉络膜血液循环特点,有助于有关眼底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补充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的不足。本文就当今ICGA在诊断脉络膜病变、在ICG指导下进行光凝、利用ICGA研究脉络膜血液动力学等方面作一综述并简要概述了ICGA尚存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李雪非
关键词: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脉络膜病变
高度近视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治疗后并发haze 2例
2010年
赵金荣于金国李雪非张金英
关键词:后屈光回退HAZEPRK术高度近视并发
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正常人眼前节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3
1997年
目的了解正常人活体状态下的眼前节组织结构。方法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的超高频(50~100mHz)换能器,对活体眼球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结果UBM能清晰观察角膜、巩膜、虹膜、晶体、睫状体、前房、后房和眼外肌等结构。结论UBM是一种无创伤、且在活体状态下观察眼前节结构的新方法,它弥补了既往不能在活体组织上动态观察眼前节结构的不足。因换能器频率高,探查深度仅4~5mm,只适用于观察眼部的表浅结构。
杨文利刘磊李雪非王景昭
关键词:生物显微镜UBM眼科检查
眼科服务在邯郸市永年县中的利用:邯郸眼病研究
彭忆梁远波陶秋山李雪非詹思延王宁利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
2003年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激发光和吸收波均在近红外光范围,可以穿透RPE和薄层出血.其染料不易漏出脉络膜血管,可以显示出脉络膜血管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张风王光璐卢宁李雪非孟淑敏焦树玲严伟
关键词: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辅助诊断常见眼底病初步总结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研究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CDI) 诊断眼底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CDI对100例(130 只眼) 各种眼底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并参考其它临床检查。结果:多数眼底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血管瘤及脉络膜血管瘤等的血流速度表现异常,多数动脉和静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初步结果显示,CDI是探查眼部较大血管血液动力学状况的有价值的工具,并具有无创伤和简便的特点。但是它在眼底病变诊断的特异性方面还受到限制,今后还需增加更多的参数进一步研究。此外CDI目前还不能探查微细的血管异常。
王光璐张风李雪非杨庆松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眼底病彩超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
张风王光璐卢宁李雪非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开展的用于眼底病诊断的新方法。ICGA由于其吸收波和激发波均在近红外光范围,有较强的穿通能力,可以穿过色素上皮;由于ICG的分子量大,大部分与蛋白结合,不易从脉络膜血管中漏...
关键词:
关键词:眼底病脉络膜病变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及全角膜厚度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856例856眼,分别测量其术前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及基质床厚度;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分析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差异,屈光回退的可能原因。结果: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理论角膜切削深度深22.15±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mo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手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稍有差异,充分考虑这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王娟李雪非张俊珠贾红江于翠娟包兰菊
关键词:角膜原位磨镶术回退近视
超声活体显微镜在青光眼诊治中的应用
1996年
在青光眼手术前后,采用超声活体显微镜(UB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重点观察术后无前房,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态和滤过孔是否通畅等,且对伴有明显角膜混浊的继发性青光眼进行眼内结构观察,以便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对于钝挫伤后睫状体离断的定位及范围的监测,也同样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经初步观察,UBM 对青光眼发病机理的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术后的长期监测都是很有价值的。
张舒心李雪非刘磊
关键词:青光眼显微镜检超声波诊断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探讨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steriormultifocalplacoidpigmentepitheliopathy,APMPPE)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观察本病的改变,共6例(8只眼),其中1例观察160天。结果①FFA:3只眼急性病变病灶早期为弱荧光,以后着染荧光。5只眼陈旧病灶为色素上皮脱色素的窗样缺损及色素沉着的遮蔽荧光;②ICGA:3只眼急性期病变呈斑片状充盈缺损,4只眼陈旧病灶弱荧光斑未见恢复,1只眼无异常表现。结论本病变发病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
张风王光璐李雪非孟淑敏彭晓燕焦树玲严伟周辉
关键词:吲哚青绿荧光素血管造影视网膜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