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祥瑞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臭氧
  • 2篇臭氧浓度
  • 1篇地理信息
  • 1篇疫情
  • 1篇雨型
  • 1篇石流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排放清单
  • 1篇污染特征
  • 1篇污染源
  • 1篇污染源项
  • 1篇无机盐
  • 1篇无机盐类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颗粒物
  • 1篇空气质量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篇孟祥瑞
  • 4篇张凯山
  • 2篇第宝锋
  • 1篇李智
  • 1篇马帅
  • 1篇张文
  • 1篇刘民生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被引量:12
2021年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在成都市城区四季采集PM2.5有效样品共计102个,测得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NH4^+、Ca^2+、Na^+、Mg^2+、K^+、F^-、NO3^-、SO4^2-、Cl^-),并分析其浓度变化特征,重点关注二次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水溶性离子与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其中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4^2-)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84.8%.大气细颗粒物春秋冬三季为酸性,其原位PH值分别为1.9、2.6和2.0.城区硫酸盐和硝酸盐化学特性存在差异,硫酸盐主要表现为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形成的NH4HSO4,并主要受区域传输过程的影响;硝酸盐主要表现为均相反应过程形成的NH4NO3,并主要受局地排放的影响.
李欣悦张凯山武文琪邓林俐殷子渊向锌鹏孟祥瑞庞凯莉朱怡静马帅
关键词:PM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基于GIS的大气污染源项分类体系及臭氧浓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急速发展伴生了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其中,臭氧污染问题亦十分突出.量化分析各类污染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是制定相关政策及有效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关键.但大气污染源种类繁复,要对所有源项进行细致排查难以实现,随着GIS和地图产品的丰富,地理信息大数据为更便捷详尽地掌握地面源项信息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成都为例,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并建立其与各类源项的表征关系,基于统计分析探讨各类源项与臭氧浓度的相关性,并分析评价各种源项对成都市臭氧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近年来臭氧问题的加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中,工业源与臭氧浓度相关性最大,机动车服务源的溶剂使用与臭氧浓度也呈正相关.交通源由于NOx和VOC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臭氧生成,从而与臭氧浓度的相关性显著水平较低.这些结果的发现对于精细化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孟祥瑞向锌鹏张凯山第宝锋李智
关键词:地理信息排放清单臭氧
基于HEC-HMS模型的不同雨型下泥石流清水流量特征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HEC-HMS模型,选择SCS及Kinematic wave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曾达沟泥石流的流域模型,并设置不同类型的12种降雨模型进行了流量计算以探讨不同降雨类型下泥石流清水流量的特征。结果显示泥石流沟口清水流量同降雨峰值到来时间、降雨集中程度(降雨模型幂次数)分别线性正相关;流量峰值延时(沟口峰值流量到来时间相较峰值雨强时间的延后值)同降雨峰值到来时间、降雨集中程度分别呈二次相关,相关关系主要为负相关,但随着第三变量的增加,相关关系不再单调;对前后两组各3个变量进行了二元多次方程拟合,拟合效果良好;将计算结果同生产中常用的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及优缺点。
张文孟祥瑞刘民生马海善
关键词:SCS雨型
基于地空信息的源项分类体系及臭氧浓度相关性分析
随着近年来的急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越发突显。要明确的掌握污染的来源并做出决策,明确各类源项对污染问题贡献是重要手段。但大气污染源种类繁复,要对所有源项进行细致排查难以实现。随着GIS 和地图产品的丰富,地理信息大数据...
孟祥瑞向锌鹏第宝锋张凯山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数据臭氧
成都市道路移动源减排对空气质量的短期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管控污染源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手段,且其效率如何会极大地影响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但通常情况下,单一减排手段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的实际贡献往往在短时间内较难做出客观评价.本研究借助新冠疫情期间以道路移动源为主的各类污染源排放短期内大量下降的机会,通过疫情管控措施实施前后交通条件和空气质量的对比,分析道路移动源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实施管控措施后,城市范围内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拥堵路段基本消失.受此影响,各类主要污染物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受道路移动源贡献较大的NO2浓度下降比例达40%~60%,PM_(2.5)因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而下降幅度较小.结合实时的交通数据估算其相应的尾气排放结果表明,疫情期间道路移动源排放的NO_(x)、HC、CO分别下降59.7%、59.9%和58.8%.本研究对于分析短时间内急速减排等应急措施对环境改善的效果,以及削减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潜力有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孟祥瑞张凯山
关键词:空气质量环境影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