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惠良

作品数:126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8篇儿童
  • 82篇细胞
  • 62篇白血
  • 62篇白血病
  • 57篇急性
  • 55篇淋巴
  • 44篇淋巴细胞
  • 39篇急性淋巴细胞
  • 32篇疗效
  • 30篇儿童急性
  • 27篇淋巴细胞白血...
  • 25篇急性淋巴细胞...
  • 25篇急性淋巴细胞...
  • 24篇预后
  • 24篇肿瘤
  • 23篇细胞性
  • 17篇疗效分析
  • 15篇淋巴细胞性
  • 15篇淋巴细胞性白...
  • 15篇儿童急性淋巴...

机构

  • 1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6篇薛惠良
  • 121篇汤静燕
  • 113篇潘慈
  • 101篇周敏
  • 95篇陈静
  • 90篇顾龙君
  • 61篇董璐
  • 45篇江华
  • 41篇沈树红
  • 37篇王耀平
  • 28篇陈静
  • 20篇罗长缨
  • 20篇董璐
  • 12篇叶启东
  • 8篇王坚敏
  • 7篇李本尚
  • 7篇汤燕静
  • 7篇罗长樱
  • 6篇蒋黎敏
  • 5篇徐敏

传媒

  • 1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0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中国当代儿科...
  • 4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循证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抗癌协会...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17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28篇2009
  • 18篇2008
  • 15篇2007
  • 9篇2006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残留病阳性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追踪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及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B-ALL的MRD。对41例MRD阳性患儿加强化疗强度,多次连续监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41例MRD阳性患儿中复发6例,复发患儿的MRD均>0.1%,MRD出现阳性的时间均>3个月,临床分型都属高危型。MRD阳性患儿经1个疗程强烈化疗转阴27例,其中1例复发,其他均在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24.8个月;MRD阳性2个疗程转阴14例,复发5例,缓解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结论MRD对B-ALL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MRD阳性时间越长对预后越不利,加强对MRD阳性患儿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薛惠良薛惠良陈静徐翀潘慈潘慈汤静燕周敏周敏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儿童
Ⅰ~Ⅲ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以VGPR作为治疗终点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儿童Ⅰ~Ⅲ期神经母细胞瘤(NB)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为Ⅰ~Ⅲ期NB治疗方案的改进及治疗终点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4月至2007年6月新诊断的Ⅰ~Ⅲ期NB患儿,年龄4个月~11岁,共49例。根据年龄及分期将患儿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根据分组采用不同强度化疗、完成化疗后13-顺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及适时肿瘤根治性切除术,高危组在停药前给予造血干细胞支持下超剂量化疗(ASCT)1次。结果49例中,I期15例,Ⅱ期10例,Ⅲ期24例,4例治疗好转中放弃治疗;45例按计划完成化疗,化疗结束时获完全缓解(CR)及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共38例(84.4G),部分缓解(PR)7例(15.6%),5例化疗结束获CR后失访,40例按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末次随访时处于持续CR状态和VGPR状态的患儿38例,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均达10(1%,而处于PR状态的7例中,3例进展,复发至死亡,5年PFS为57.1%,总体5年PFS为93.3%。本研究提示分期、手术切除方式,结束治疗时残留状态明显影响预后,P〈0.05,而年龄大于18个月,肿瘤原发于后腹膜等因素对预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Ⅲ期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方案中,停药时CR及VGPR预后好,VGRP可以作为Ⅰ~Ⅲ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终点。Ⅰ、Ⅱ期预后好,治疗强度可进一步减轻。
韩亚丽汤静燕徐敏叶启东周敏陈静薛惠良董璐罗长缨汤燕静潘慈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儿童
101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表型与预后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对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1例 AML 患儿相关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对完全缓解(CR)及无疾病生存期(DFS)的影响。【结果】 CD34阴性组以及 CD34 ...
周敏薛惠良汤静燕陈静潘慈董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例再障患儿中,5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行无关供者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关供者骨髓移植,1例行脐血移植。结果1例接受脐血移植者未植活,其余9例均植入。中位植入时间14d(8~24d),中性粒细胞>0.5×109/L中位时间12d(8~19d),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17d(9~40d)。2例发生排斥,1例接受了第二次移植,1例移植后3个月血象开始自行恢复。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儿童再障的一线治疗;临床重症感染无法控制的患儿,并非移植绝对反指征,相反可通过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控制感染。
董璐陈静周敏潘慈薛惠良汤静燕顾龙君王耀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
以静脉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自身移植治疗43例儿童高危恶性实体肿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以静脉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自身移植治疗儿童高危恶性实体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探索中国儿童合适的静脉马法兰剂量。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3例以静脉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移植治疗的儿童高危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骨髓移植者采用卡铂350mg/m^2·d×2+足叶乙甙(VP16)300mg/m^2·d×2+马法兰(总量140mg/m^2),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采用卡铂300mg/m^2·d×4+VP16 160mg/m^2·d×4+马法兰总量210mg/m^2(移植前化疗休疗≥30天血象尚不能恢复正常或自身干细胞采集有核细胞数量不足3X10。/kg者选用180mg/m^2马法兰),临床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并评估造血重建速度及患者预后。结果本组平均年龄7.6±4.2(1~17)岁,平均体重26.8±13.9(9.5~52)kg。因2例患儿连续进行2次移植,43例患儿共进行45例次移植,8例为骨髓移植、37例次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次患儿应用140mg/m^2马法兰,10例应用180mg/m^2马法兰,其余27例次应用210mg/m^2马法兰。马法兰使用后26例次(57%)患儿出现腹泻,大多伴有腹痛、心前区不适及口腔黏膜炎,除1例应用马法兰180mg/m^2患儿出现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不良外,其余患儿平均11.4±8.5天中性粒细胞〉0.5×10^9/L,21.4±9.5天血小板恢复至20×10^9/L以上。3个不同马法兰剂量组间造血恢复能力无明显差异。本组平均随访16.1±14.2个月(2~65个月),17例(39%)患儿平均移植后14.2±9.6个月(3—34个月)复发,其中12例为神经母细胞瘤。本组无移植相关的死亡,迄今仍有26例(61%)患儿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180mg/m^2~210mg/m^2的马法兰结合卡铂(300mg/m^2·d×4)+VP16(160mg/m^2·d×4天)用于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是安全有效的;黏膜炎是静脉马法兰应�
陈静董璐周敏顾龙君汤静燕薛惠良潘慈王耀平
关键词:儿童
SCMC-ALL-2009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期分析报告
目的:疗效和副作用是白血病化疗必须平衡的两个方面.为此,在SCMC-ALL-2005方案(简称05方案)的基础进行修订形成了SCMC-ALL-2009方案(简称09方案):增加了微小残留病(MRD)对危险度分组的权重;并...
薛惠良陈静汤静燕汤燕静顾龙君董娜沈树红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疗效评价
AML-XH-99-M3方案治疗33例儿童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总结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按 FAB 分型属于 AML-M3,其细胞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早幼粒阶段的髓系细胞表现,可伴有威胁生命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M...
陈静汤静燕薛惠良潘慈叶启东江华董璐周敏顾龙君王耀平
文献传递
TEL-AML_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和预后特征。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213例初诊ALL患儿骨髓进行t(12;21)染色体检测和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213例ALL中25例(11.7%)存在t(12;21)染色体改变和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25例患儿发病时平均年龄5.8岁(2~10岁),均为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以普通型ALL为主,经诱导化疗后全部得到完全缓解。结论t(12;21)/TEL-AML1表达是儿童ALL较为常见的遗传学改变,该类型儿童ALL经化疗预后良好。
薛惠良陈静董璐沈树红江华潘慈周敏汤静燕顾龙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
53例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相关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评估移植效果.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在医院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陈静罗成娟江华罗长缨薛惠良汤静燕潘慈董璐周敏叶启东戴家乐王耀平顾龙君
关键词:生存率疗效评价
血浆β-葡聚糖检测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随着免疫受损个体生存期的延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病率持续上升。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真菌感染高危人群并发IFI的发病情况,评价血液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G试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儿童ICU、血液肿瘤科住院治疗的持续发热4~7d以上高危感染患儿进行G试验;每周检测1~2次,直至症状好转,或排除真菌感染,或死亡。G试验采用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阳性定义为血浆BG水平≥10pg/mL。结果①共计130例入选研究。确诊IFI(proven)2例,均为念珠菌血症。临床诊断(probable)20例,拟诊(possible)7例,排除101例;②IFI组住院天数较非IFI组延长(P<0.05),不良预后率明显增加(P<0.05);③IFI组血浆BG水平高于非IFI组(P<0.01)。G试验诊断敏感度81.8%,特异度82.4%,阳性预测值48.6%,阴性预测值95.7%;④72.2%病例G试验阳性结果较培养或影像学阳性结果提前或同时发生。结论儿童高危患者IFI不少见。血液G试验无衡量标准有助于高危患者的筛查,具有早期辅助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干预的价值。
赵醴汤静燕王莹周云芳陈静李璧如薛惠良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儿童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