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慈

作品数:166 被引量:37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31篇儿童
  • 104篇细胞
  • 58篇白血
  • 58篇白血病
  • 57篇淋巴
  • 54篇急性
  • 42篇淋巴细胞
  • 39篇肿瘤
  • 37篇疗效
  • 36篇急性淋巴细胞
  • 32篇预后
  • 29篇细胞瘤
  • 29篇母细胞
  • 28篇母细胞瘤
  • 27篇儿童急性
  • 26篇淋巴细胞白血...
  • 24篇急性淋巴细胞...
  • 24篇急性淋巴细胞...
  • 23篇细胞性
  • 20篇化疗

机构

  • 16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6篇潘慈
  • 162篇汤静燕
  • 115篇周敏
  • 113篇薛惠良
  • 92篇陈静
  • 86篇顾龙君
  • 62篇董璐
  • 43篇江华
  • 36篇沈树红
  • 36篇王耀平
  • 27篇徐敏
  • 26篇陈静
  • 24篇高怡瑾
  • 21篇罗长缨
  • 20篇董璐
  • 16篇殷敏智
  • 14篇陈其民
  • 13篇叶启东
  • 9篇顾松
  • 8篇张忠德

传媒

  • 19篇中华儿科杂志
  • 14篇临床儿科杂志
  • 13篇中国小儿血液...
  • 9篇中国当代儿科...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第十七届全国...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国抗癌协会...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16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29篇2009
  • 20篇2008
  • 17篇2007
  • 9篇2006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早幼粒白血病治疗初期血液学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维甲酸治疗儿童早幼粒白血病初期血液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维甲酸+三氧化二砷(As2O3)+化疗治疗32例儿童早幼粒白血病,观察治疗初期白细胞、血小板、诱导分化细胞的改变,同时观察DIC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生和转归。结果①维甲酸治疗APL过程中,白细胞升高是一个常见症状,也会发生高细胞综合征,需积极处理;②维甲酸诱导过程中,外周血、骨髓中诱导分化细胞的出现对诊断、疗效评价有着重要作用;③血小板的回升在维甲酸治疗过程中,常提示疾病的缓解;④维甲酸治疗APL,减少了DIC的发生,改善了APL的出血程度,大大提高了APL的缓解率。结论维甲酸治疗APL初期,血液学的改变评估对于本病确诊及疗效评判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薛惠良陈静叶启东周敏董璐潘慈汤静燕顾龙君
关键词:维甲酸砷剂
儿童合并骨髓噬血现象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骨髓发现噬血现象的5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原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共53例纳入统计,其中男35例,女18例;中位年龄3岁(2个月~16岁)。出院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HLH)20例,肿瘤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郎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尼曼匹克病1例,黄色肉芽肿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败血症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时未明确诊断13例。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诊断指南-2004标准重新评估,符合HLH诊断标准22例。是否存在脾肿大、外周血≥二系细胞减少、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纤维蛋白血症及骨髓噬血现象对HLH诊断意义较大。激素治疗组患儿预后较好,是否符合HLH诊断标准与预后相关性不大。结论骨髓噬血现象并非某个疾病的特异性表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指标,在治疗的选择上不应仅仅依靠诊断标准,而应综合考虑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早期开始激素治疗对预后有一定帮助。完善分子学诊断刻不容缓。
杨颖哲汤静燕薛惠良陈静潘慈顾龙君宋得莲
关键词:儿童预后
产前诊断肾上腺肿块26例诊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回顾近10年间我们诊治的产前B超发现的26例肾上腺肿块患儿临床资料,探讨B超检查发现胎儿肾上腺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经产前B超发现的新生儿肾上腺肿块26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肾上腺肿块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肿瘤肉眼完整切除+后腹膜肿大淋巴结清扫手术(其中1例因肿瘤浸润同侧肾脏而行肿瘤及受累肾脏一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7例,肾上腺血肿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成熟畸胎瘤和嗜铬细胞瘤各1例。神经母细胞瘤组与非神经母细胞瘤组在肿块大小(P=0.04,P<0.05),B 超肿块内有血流信号(P=0.03,P<0.05)、增强CT肿块内有强化(P=0.01,P<0.05)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巨大儿所占该组比例(体重>4 kg)(P=0.363)、随机尿VMA/Crea 检查(P=0.389)两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评估肿块大小、肿块内血流信号(B超)和肿块内有强化(增强CT)等即可对神经母细胞瘤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而出生体重和随机尿VMA/Crea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较大的新生儿肾上腺实质性肿块多数为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等,建议出生后尽早手术,如果手术切除彻底则术后可不必化疗;较小的囊性肿块可能为肾上腺血肿,出生后血肿可变小或者消失。4s期神经母细胞瘤建议进行术后化疗,通常新生儿时期化疗耐受性较差,通常预后不佳。
顾松陈其民褚珺汤静燕潘慈殷敏智张忠德徐敏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B淋巴前体细胞增多一例
:B淋巴前体细胞又称Hematogone,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与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极类似,通过明确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缓解后复查骨髓涂片出现"幼稚"细胞的原因,来阐明两者的鉴别.方法:对患...
叶启东王翔缪艳潘慈汤静燕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学疗法
单中心99例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总结
蔡娇阳薛惠良陈静沈树红潘慈王翔周敏汤燕静高怡瑾王坚敏汤静燕
138例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00. 00%,Ⅱ期患儿5年OS为94. 44%,Ⅲ期5年OS为96. 43%,Ⅳ期5年OS为88. 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 <0. 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 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宋君红高怡瑾潘慈汤静燕胡文婷周敏
关键词:儿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化疗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SCMC-ALL-2005方案评估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 评价SCM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005方案(泼尼松龙、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硫鸟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治疗儿童ALL的临床疗效及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制定诊断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危险因素并结合骨髓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将病例分为临床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予以不同强度的化疗方案.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连续收住初发B系ALL 351例,分析其诱导缓解率,评估分组、年龄、融合基因及诱导缓解第35天及以后MR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73例随访至2011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26~ 74个月),获得诱导缓解345例(98.29%).年龄<1岁12例(3.42%),1~9岁285例(81.20%),10—18岁54例(15.38%);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34%、72%和63%.根据分组标准,低危组156例(44.44%),中危组177例(50.43%),高危组18例(5.13%);5年EFS分别为78%、64%和30%.伴有BCR/ABL融合基因18例、MLL/AF4 3例、PBX/E2A 16例、TEL/AML 36例;5年EFS分别为11%、66%、75%和74%.诱导治疗35 d进行MRD检测300例,其中241例≤0.01%(阴性),59例>0.01%(阳性),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79%和58%.治疗相关死亡共6例,占1.71%.未完成治疗(放弃)18例.复发70例,复发率为19.94%,包括骨髓复发52例、单纯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8例、骨髓和CNS联合复发1例、复发转化为髓系白血病M41例(考虑为第2肿瘤)和睾丸复发8例.5年总生存率为84%,EFS为69%.结论 SCMC-ALL-2005方案治疗相关病死率低,诱导35 d及以后MRD水平对预后均有影响.高危组、BCR/ABL阳性者和诱导治疗后MRD不能始终保持阴性者预后差.
汤静燕薛惠良陈静潘慈李本尚顾龙君董璐胡文婷沈树红周敏叶启东江华罗长缨
关键词:B细胞儿童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微量残留病
利妥昔单抗联合强化疗治疗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强化疗治疗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按中国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成熟B细胞淋巴瘤(BNHL)-2015方案治疗的77例初治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儿的资料,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强化疗组(R4组)及单纯化疗组(R3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利妥昔单抗联合AA方案与单纯AA方案相比,血小板减低比例[79.5%(35/44例)比54.5%(24/44例),χ^(2)=6.223,P=0.011]及感染发生率增高[70.5%(31/44例)比36.4%(16/44例),χ^(2)=10.275,P=0.001];利妥昔单抗联合BB方案与单纯BB方案相比,黏膜/口腔炎及感染发生率更高[分别为40.8%(20/49例)比29.3%(22/75例)和85.7%(42/49例)比72.0%(54/75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组患儿相较R3组,外周血CD19阳性细胞下降者比例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下降者比例更大(P<0.05),但2组患儿治疗相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组患儿血清IgG及IgM水平平均恢复时间13.1个月,最长可至治疗结束后31个月才恢复。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强化疗治疗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总体较为安全,但免疫球蛋白缺乏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存在继发感染风险,需严格把握使用指征,是否需要常规应用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徐舟韩亚丽唐月佳潘慈汤静燕高怡瑾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免疫功能
单中心儿童肾肿瘤SCMC WT-99方案临床报告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改善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明确诊断为肾母细胞瘤及肾肉瘤患儿,采用外科手术、内科化疗、选择性放疗,病理科、影像学科协作诊断综合治疗的上海儿中心WT-99方案。按方案中条件根据分期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组,并按分组给予不同药物组合和强度的化疗。Ⅰ期及Ⅱ期病理分型预后良好型不放疗。估计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时给予2个疗程术前化疗。结果全组54例,年龄3个月至13岁。病理分类预后良好型39例,预后不良型4例,透明细胞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样1例,分型困难或未分化型5例。临床结合病理分期为Ⅰ期19例,Ⅱ期7例,Ⅲ期19例,Ⅳ7例,Ⅴ期2例。54例中获完全缓解51例(94.4%),3例初治失败。缓解后复发9例。随访1~104个月,中位31.5个月,估计5年无病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SR)分别为75.7%和83.9%。结论多专业联合诊断治疗工作模式及儿中心WT-99方案对儿童肾母细胞瘤有效。
汤静燕潘慈徐敏殷敏智朱铭薛惠良陈静陈其民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化疗手术放疗
儿童纵隔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诊断治疗回顾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纵隔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2月29日收治的21例原发于纵隔的NHL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5例急症处理有效;17例(8...
汤燕静汤静燕潘慈薛惠良陈静董璐江华叶启东王耀平顾龙君
关键词: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