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涛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高压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患者
  • 1篇心脏导管
  • 1篇心脏导管插入...
  • 1篇药物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功能
  • 1篇预后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心脏
  • 1篇先天性心脏病
  • 1篇先天性心脏病...

机构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何建国
  • 4篇杨涛
  • 1篇倪新海
  • 1篇逄坤静
  • 1篇顾晴
  • 1篇柳志红
  • 1篇赵智慧
  • 1篇孙云娟
  • 1篇李雯
  • 1篇王浩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3年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高压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患病率高,预后差,所以准确评估这一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没有可靠的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显示一些临床指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合并症可以评估这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对其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价值。但关于这类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杨涛何建国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预后
肺动脉高压治疗新视野被引量:20
2014年
随着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针对不同信号通路的关键作用靶点逐渐被认识。至今已有10多种新型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陆续上市,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作用于内皮素通路的药物,作用于一氧化氮通路的药物和作用于前列环素通路的药物。上述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
何建国杨涛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者中肺动脉高压( PAH)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首次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诊治的CHD患者704例,采集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接受右心导管检查,以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PAH的诊断标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H存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704例患者中男319例,女385例,中位年龄5岁;包括房间隔缺损185例、室间隔缺损452例、动脉导管未闭48例及上述畸形合并存在者19例;其中,合并PAH者280例(39.8%),未合并PAH者424例(60.2%);年龄(OR=1.017,95%CI:1.001~1.033,P=0.040)、体动脉收缩压(OR=0.959,95%CI:0.944~0.975,P<0.001)、室间隔缺损(OR=4.402,95%CI:2.615~7.411,P<0.001)、动脉导管未闭(OR=6.417,95%CI:3.079~13.373,P<0.001)、复合畸形(OR=10.513,95%CI:3.641~30.355,P<0.001)是CHD患者发生PA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H是CHD常见的并发症,年龄、体动脉收缩压及CHD类型是发生PAH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雯孙云娟逄坤静王浩杨涛顾晴赵智慧熊长明倪新海柳志红何建国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
影像学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肺动脉高压是不同原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右室功能下降。右心功能是决定肺动脉高压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早期识别右心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涛何建国
关键词:肺动脉CMR右心功能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