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叠层石
  • 1篇燕山西段
  • 1篇沼泽
  • 1篇三角洲
  • 1篇前寒武系
  • 1篇雾迷山组
  • 1篇西段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黄河
  • 1篇黄河三角洲
  • 1篇黄河下游
  • 1篇寒武系
  • 1篇河流相
  • 1篇波痕
  • 1篇波浪
  • 1篇沉积物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周丽清
  • 2篇姜在兴
  • 2篇林承焰
  • 1篇刘孟慧
  • 1篇马在平
  • 1篇董春梅

传媒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燕山西段前寒武系雾迷山组叠层石的环境意义被引量:3
1989年
叠层石广泛见于燕山西段前寒武系雾迷山组,文中将其分为六种类型:核形石、凝块石、层状叠层石、波状叠层石、锥状叠层石和柱状叠层石。叠层石形态的变化由前向后代表由低能向高能的环境转变,其中以层状叠层石在雾迷山组最为丰富。研究表明,在当时无捕食动物与钻孔动物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叠层石发育于潮下带环境。层状和波状叠层石主要出现在潮下高能带的下部,少量见于受保护的潮间环境。潮下层状和波状叠层石以其色深、纹层密集、缺乏干裂收缩缝和窗格状组构区别于潮间带。锥柱状叠层石出现于潮间带和潮下高能带的上部;潮间带的锥柱状叠层石可能因暴露干裂而继承性地有壁,但潮下带的却可能没有。核形石和凝块石占据着泻湖和水下凹地(生物丘之间的低洼地或废弃潮汐沟道)等低能环境。燕山西段的叠层石罕见于潮上带和波基面之下的潮下低能带。
周丽清赵澂林刘孟慧
关键词:前寒武系叠层石沉积环境
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被引量:8
1993年
由于特殊的气侯、地理、河口区构造背景、黄河及蓄水体水动力等沉积条件.黄河三角洲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的扇形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堤岸、沼泽、盐碱滩和风成沉积等微环境.黄河三角洲平原发育盐碱滩,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经典模式有本质区别.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河口砂坝、远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徽环境.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研究对于古代三角洲研究以及开发和治理黄河三角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承焰姜在兴董春梅周丽清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环境沼泽
黄河下游的河浪作用及波痕特征被引量:6
1991年
黄河下游受两种水动力条件——水流和风的作用。水流的作用产生各种水流波痕,包括直脊波痕、波曲波痕、舌形波痕和菱形波痕。风的作用引起河流内的波浪——河浪,并产生大量的波浪波痕。风的作用要比水流作用强度小,故波浪波痕的波长和波高均略小于水流波痕。而且在同一时期,水流主要影响主流线及其两侧的沉积物;而波浪主要影响浅水的边滩沉积物。这充分说明,在河流相沉积中也存在大量的波浪波痕。而且这些河浪产生的波浪波痕所测出的波痕要素是在海、湖相波浪波痕所属的范围之内,只不过河流相波浪波痕的大小比海、湖相小。河浪与水流对沉积物共同改造便产生干涉波痕,并分为A,B,C三种类型,且依次表明河浪作用强度增大的趋势。
周丽清姜在兴林承焰马在平
关键词:河流相沉积物波浪波痕黄河下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