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斌斌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折
  • 1篇严重下颈椎骨...
  • 1篇野外
  • 1篇野外现场
  • 1篇入路
  • 1篇沙滩椅体位
  • 1篇体位
  • 1篇盆骨
  • 1篇前后联合入路
  • 1篇椎骨
  • 1篇脱位
  • 1篇下颈椎
  • 1篇下颈椎骨折
  • 1篇下颈椎骨折脱...
  • 1篇联合入路
  • 1篇截肢
  • 1篇颈椎
  • 1篇颈椎骨
  • 1篇颈椎骨折
  • 1篇颈椎骨折脱位

机构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袁斌斌
  • 1篇夏群
  • 1篇丁辉
  • 1篇刘子泉
  • 1篇范斌
  • 1篇张继东
  • 1篇樊毫军
  • 1篇韩岳
  • 1篇汤冀强
  • 1篇苏学涛
  • 1篇靳立巾
  • 1篇孙明林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野外现场截肢工具箱的研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介绍野外现场截肢工具箱.回顾既往野外医学救援的主要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根据现场截肢操作具体流程及其特点的要求,确定野外现场截肢工具箱的主要功能,设计、研制现场截肢工具箱。该野外现场截肢工具箱具有体积小、轻便、易携带、抗冲击、不易污染、可重复使用、展开及撤收迅速等特点。该野外现场截肢工具箱坚固耐用、使用方便、设计合理,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唐烽明樊毫军袁斌斌丁辉刘子泉范斌李子龙
关键词:工具箱
“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节段:C4-5 4例,C5-7例,C6-7 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5例;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8分9例,9分7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沙滩椅体位”,Halo头环牵引悬吊头颈部,常规颈椎前、后路入路,先后方置入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再前路切除损伤椎间盘或部分骨折椎体;前后路协同复位,前方置入椎间融合器或钛网支撑植骨,后方将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加压固定并植骨融合。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是否发生“空气栓塞”;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根据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复查了解内置物位置、骨折脱位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如“空气栓塞”等与“沙滩椅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50—180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543ml。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6个月,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较术前无变化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示内置物位置良好,颈椎序列恢复正常;Cobb角由术前(23.6±5.3)°恢复至(4.0±0.4)°,椎体水平位移由术前(10.9±1.6)mm恢复至(2.7±0.4)mm(P〈0.01);颈椎MRI示颈椎管通畅,颈脊髓压迫解除。结论“沙滩椅体位”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具有协同复位固定、术
汤冀强苏学涛孙明林唐锋明袁斌斌韩岳张继东夏群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脱位沙滩椅体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67例个体化护理体会
2017年
随着社会交通、建筑等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损伤致骨盆骨折患者逐渐增多,其死亡率高达10%~30%。骨盆骨折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不稳定型指骨盆环至少有前后2处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移位、耻骨联合分离。由于患者一般症状重、出血多,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是治疗及护理的重点及难点。我们对2015至2017年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了个体化护理模式,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崔婷袁斌斌唐烽明靳立巾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