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智
-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09例多中心研究)被引量:40
- 1996年
- 多中心观察室上性心律失常309例。国产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共225例,总有效率为74.6%,其中49例随机分组与进口艾司洛尔比较;另35例随机分层与美托洛尔比较,总有效率相接近。国产艾司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窦性心动过速时,艾司洛尔的治疗反应最佳,异位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约1/3病例用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一般可使心室率减慢。大多数患者对国产艾司洛尔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个别患者出现恶心、胸闷、出汗、心悸。低血压发生率为4.0%。
- 游凯严晓伟任洪智蒋豪任洪智郭静萱蒋豪李志善沈潞华郭静萱黄洁陈珏张京范徐建青李志善邵建华张福春邵建华邵建华李莉张运
- 关键词:艾司洛尔心律失常安全性
- 颈部硬膜外麻醉的应用
- 1993年
- 本组对近十年763例颈部硬膜外麻醉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局麻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及颈部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的原因。认为颈部硬膜外麻醉具有对呼吸、循环抑制轻,成功率较高(98.03%),术中患者清醒可配合手术等优点,比较安全可靠。同时强调:(1)颈部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应轻柔,以免损伤脊神经根造成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2)选用低浓度局麻药以达到主要阻断感觉神经为主的目的,术中应加强对呼吸、循环的监护与管理;(3)严格掌握适应症。但如何消除颈部硬膜外麻醉术中的牵拉反应,尚待进一步研究。
- 郭向阳于瑞英任洪智叶铁虎罗爱伦
- 关键词:颈部硬膜外麻醉并发症
- 控制性降压期间脑组织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状况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00年
- 目的 观察不同水平控制性降压时脑血流量及氧供需平衡状况。方法 将 30例临床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均为 10例。组 1(G1)控制性降压”水平为平均动脉压 (MAP) 5 5 mm Hg,组 2 (G2 )为 6 5 m m Hg,组3(G3)未施降压 ,作为对照。采用频率为 2 MHz的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仪 (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 ,同时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乳酸浓度及其他血生化指标。结果 G1、G2组平均动脉压分别降至 5 5、6 5mm Hg,维持 1h,上述两组脑组织血供及代谢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吸入性全麻下用 0 .0 1%硝普钠 (SNP) +安氟醚 (ENF) ,血压降至 5 5 mm Hg,维持 1h,在供氧充分的情况下 ,对脑血流量及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 ,因而该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 徐仲煌任洪智黄宇光张秀华罗爱伦叶铁虎
-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脑血流经颅多普勒超声氧供需平衡
- 氟吗西尼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唤醒
- 1999年
- 脊髓损伤是脊柱侧弯手术中至今未能完全避免的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如能早期发现则可避免脊髓永久性损伤。术中唤醒试验可早期发现脊髓损伤。常规唤醒试验一般在吸入麻醉下进行,由于手术时间长短不同,吸入麻醉药和麻醉辅助药的差异,因而唤醒所需时间不易预测,本研究...
- 张家骏任洪智杨克勤郭向阳郭向阳罗爱伦
- 关键词:脊髓损伤氟吗西尼唤醒试验
- 择期手术病人对麻醉认识程度的调查被引量:6
- 1997年
- 目的: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认知程度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了一份围术期调查表,在500例择期手术病人,调查了其对麻醉学科及麻醉医师的认识程度。结果:病人对麻醉及麻醉医师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与病人的教育程度和居住区域有关。结论:加强围术期麻醉医师和病人的交流有利于提高病人对麻醉和麻醉医师的认识,提高学科水平和地位。
- 黄宇光杨克勤葛朱敏洪溪桑诺尔易杰陈绍辉赵熙任洪智
- 关键词:外科手术病人麻醉调查表
- 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的观察被引量:25
- 1997年
-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吗啡镇痛(EPI)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EPI组在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吗啡2mg,PCIA组在术后患者感觉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给药剂量每次1mg,锁定时间为5分钟。术后4、8、12、24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VAP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用药总量PCIA组(19.1±5.1mg)明显高于EPI组(2mg)。术后0~12小时EPI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镇静程度PCIA组高于EPI组。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EPI组,皮肤瘙痒EPI组2例,PCIA组1例。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良好至优秀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需短期镇痛患者,单次剂量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副作用较少。
- 金永芳黄宇光郭向阳葛朱敏任洪智叶铁虎罗爱伦
- 关键词:镇痛病人自控镇痛硬膜外吗啡
- 气管插管并发杓状软骨脱位五例被引量:10
- 1997年
- 杓状软骨脱位是气管插管及留置过程中造成喉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可发生于困难气管插管,也可发生于气管插管顺利的患者,故值得重视。临床资料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月共实施气管插管5826例,并发杓状软骨脱位者5例(见附表),发生率0.085%。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方法,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后5379例患者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作用后拔管。
- 郭向阳罗爱伦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 关键词:气管插管综合麻醉并发症杓状软骨脱位
- 诱导前肺栓塞一例报告
- 2001年
- 徐建青任洪智
- 关键词:围麻醉期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