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扩大
  • 1篇心脏损害
  • 1篇心脏移植
  • 1篇营养
  • 1篇上皮钠通道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钠通道
  • 1篇基因分
  • 1篇基因分析
  • 1篇基因型
  • 1篇肌营养不良
  • 1篇肌营养不良症
  • 1篇假肥大型
  • 1篇假肥大型肌营...
  • 1篇假肥大型肌营...

机构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王林平
  • 2篇高凌根
  • 2篇吴海英
  • 2篇周宪梁
  • 2篇郑德裕
  • 2篇张琳
  • 2篇刘亚欣
  • 2篇田涛
  • 1篇蒋雄京
  • 1篇王继征
  • 1篇樊晓寒
  • 1篇邹玉宝
  • 1篇温丹
  • 1篇宋雷
  • 1篇张慧敏
  • 1篇李岳华
  • 1篇孙凯

传媒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Liddle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分析及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Liddl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基因诊断,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整理2个家系中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CNN1B和SCNN1G突变的检测,尚需对15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进行该位点的基因扩增,测序,以排除所发现的突变为未知人群多态位点的可能。对确诊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阿米洛利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从两个家系共40例存活家系成员中检测出8例患者携带SCNN1B突变,其中家系1中5例患者(包括先证者)携带的突变为SCNN1BP614L;家系2中3例患者(包括先证者)携带的突变为SCNN1BP616S;以上突变携带者均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及低醛固酮血症,对8例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阿米洛利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发现疗效显著且稳定。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检测为两例先证者明确诊断,并对两个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筛查,对确诊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阿米洛利进行了治疗和定期随访,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积累资料。
王林平高凌根周宪梁吴海英温丹张琳李岳华樊晓寒刘亚欣田涛郑德裕惠汝太
关键词: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
一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伴心脏扩大家系的遗传学及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所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又称为杜氏或贝克肌营养不良(Duchenne’s or Becker’s muscular dystrophy;DMD or BMD),是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点的遗传性肌肉病变,其中DMD病情严重,预后差;BMD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可累及心脏。目的总结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伴心脏扩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基因分析和系统治疗,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观察、血清酶、肌电图、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心脏核磁检查,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的检测,尚需对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进行该位点的基因扩增测序,以排除所发现的突变为未知人群多态位点的可能。对确诊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先证者符合BMD诊断,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先证者携带dystrophin基因突变(c.4998_5000DelGCA,p.1667del)。家系成员中检测出3例患者携带以上突变,携带者均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无力,双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酶水平显著增高,心脏受累,先证者接受心脏移植术,恢复良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检测为先证者明确诊断,并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筛查,心脏移植术是治疗BMD晚期患者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刘亚欣高凌根周宪梁宋雷王林平张琳田涛孙凯王继征邹玉宝蒋雄京张慧敏吴海英郑德裕惠汝太
关键词:心脏损害基因分析心脏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