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俊杰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葡萄
  • 2篇霜霉病
  • 2篇水解酶
  • 2篇霉病
  • 2篇合成酶
  • 2篇查尔酮合成酶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菌
  • 1篇植物抗病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数据库
  • 1篇霜霉病菌
  • 1篇炭疽
  • 1篇炭疽病
  • 1篇欧亚种
  • 1篇欧亚种葡萄
  • 1篇葡萄霜霉病
  • 1篇酶活
  • 1篇酶基因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曲俊杰
  • 6篇潘凤英
  • 1篇郭文锋
  • 1篇莫伟健
  • 1篇韦荣福
  • 1篇魏源文
  • 1篇刘凯龙
  • 1篇刘开强
  • 1篇黄羽
  • 1篇车江旅
  • 1篇方辉
  • 1篇张述宽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中外葡萄与葡...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葡萄霜霉菌糖基水解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2023年
【目的】克隆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GH)基因(PvGH),分析其特征以及在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抑制/促进烟草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及影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能力,为深入探究调控寄主植物免疫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霜霉菌Pv5-27菌株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8个PvGH基因全长,并对其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酵母信号肽诱捕系统(SST)验证PvGH的分泌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PvGH的表达模式;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PVX病毒表达系统在本氏烟上瞬时表达PvGH效应蛋白,分析其对INF1和BAX触发的烟草PCD的抑制能力以及促进烟草疫霉侵染的能力。【结果】8个PvGH基因序列与通过全基因组预测的序列完全一致,长度为1 092—1 392 bp,分别编码364—464个氨基酸,与其他卵菌同源蛋白相似性高达60.62%—86.36%。8个PvGH均不含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差异较大,三级结构与其他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较低,呈现非常独特的三级结构。使用SingalP 5.0软件对编码的蛋白进行信号肽预测,发现它们均含有20—26 aa的信号肽,但通过SST验证结果显示PvG09279和PvG13517并不具有分泌特性。保留、缺失或者替换信号肽的8个PvGH均可抑制BAX触发的本氏烟PCD,并促进烟草疫霉的侵染,表明PvGH效应蛋白发挥其毒力不依赖于信号肽。PvGH在葡萄霜霉菌侵染初期表达上调,进一步表明其在病原菌与寄主互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在侵染寄主过程中,葡萄霜霉菌分泌的PvGH通过抑制寄主PTI反应参与致病过程。
潘凤英曲俊杰刘露露孙大运郭泽西韦晓丽韦淑梅尹玲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基于WGS构建葡萄高密度遗传图谱及抗炭疽病QTL定位
2024年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美洲种葡萄具有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且高抗炭疽病的特点,因此构建美洲葡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定位其抗炭疽病QTL,利用其中的抗病基因指导葡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美洲葡萄‘C30-5-1’165株自交后代为作图群体,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开发SN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对葡萄抗炭疽病QTL进行分析。构建的葡萄分子遗传图谱总遗传距离为3138.74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98 cM,分布均匀。根据群体炭疽病抗性表型数据,在11号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炭疽病抗性相关QTL,命名为Cgr2,可解释表型变异5.0%,是一个微效QTL。与葡萄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该QTL区域包含2个候选抗性基因,分别编码UDP糖基转移酶和类黄酮3’-单加氧酶,它们可能对葡萄炭疽病抗性起重要作用。
潘凤英曲俊杰黄羽韦荣福郭泽西尹玲孙大运
关键词:葡萄QTL定位
科技信息管理系统
方辉刘开强张述宽车江旅魏源文郭文锋蒋胜理刘凯龙莫伟健曲俊杰
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是建设高效、节约型科研院所的必然要求。该项目的建设方便了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展、成果管理、登记管理、项目查询、验收结题等全方位的管理,而且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及时掌控项目的情况,将项目的...
关键词:
关键词:数据库
圆叶葡萄和欧亚种葡萄叶片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
2024年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以对葡萄霜霉病免疫的圆叶葡萄品种Noble及感病的欧亚种葡萄品种赤霞珠的幼叶和成龄叶乙醇提取物(叶片经干燥、粉碎后,以95%乙醇进行超声提取)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检测其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其对霜霉病的室内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抗性葡萄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1 mg/mL叶片提取物处理下孢子囊萌发率即显著低于对照(无菌水和5%乙醇),而且叶片提取物浓度从10 mg/mL增加到50 mg/mL时孢子囊萌发率显著下降。在10 mg/mL叶片提取物处理下游动孢子萌发率即显著低于对照。两种抗性葡萄幼叶和成龄叶提取物浓度为10、25和50 mg/mL时,仅10 mg/mL“赤霞珠”成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防治效果为95.0%,其余处理均为100.0%。“Noble”和“赤霞珠”叶提取物具有抑制霜霉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的作用,其室内防治效果显著。
郭泽西韦淑梅李旭东刘露露潘凤英孙大运尹玲黄羽曲俊杰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欧亚种葡萄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在葡萄抗灰霉病和霜霉病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克隆不同抗性葡萄品种中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基因CHS1,明确该基因在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并对CHS1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验证,为探究CHS1的广谱抗病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野酿二号’、欧亚种(Vitis vinifera)‘无核白’和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双红’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CHS1,分析不同品种中CHS1的序列差异,并对CHS1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不同葡萄品种受到灰霉病菌和霜霉病菌侵染后CHS1的表达模式;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分别在烟草和‘无核白’组培苗叶片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和抗病功能验证。【结果】CHS1在不同葡萄品种中高度保守,ORF全长均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42.92 kD,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受灰霉病菌侵染后,毛葡萄VqCHS1和欧亚种VvCHS1的表达模式变化类似,但灰霉病抗性品种‘野酿二号’中VqCHS1的表达水平整体显著偏高;受霜霉病菌侵染后,山葡萄VaCHS1和欧亚种VvCHS1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变化,霜霉病抗性品种‘双红’中VaCHS1的表达量不断增加,而VvCHS1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HS1蛋白在细胞膜质、细胞核中都有分布,但以细胞核定位为主。人工接种灰霉病菌和霜霉病菌后,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VaCHS1的‘无核白’叶片具有更强的灰霉病和霜霉病抗性。【结论】抗性品种中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1的表达量比感病品种高,过表达CHS1能够提高感病葡萄品种对灰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
郭泽西孙大运曲俊杰潘凤英刘露露尹玲
关键词:查尔酮合成酶葡萄灰霉病菌霜霉病菌
查尔酮合成酶在植物抗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etase,CHS)是植物体内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类黄酮的合成提供了基本骨架。类黄酮不仅在逆境的抵抗、抗病害和信号传导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临床上还具有防癌、抗氧化、抗疟疾和抗动脉硬化等功能。本研究围绕查尔酮合成酶的结构和定位、基因结构、翻译后调控和抗病机制等几个方面,对查尔酮合成酶在植物抗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查尔酮合成酶的分子调控机制和分子抗病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郭泽西刘露露孙大运潘凤英曲俊杰尹玲
关键词:查尔酮合成酶抗病
植物病原菌糖基水解酶基因家族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综述植物病原菌糖基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基因家族的分类、酶活功能、在病原菌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植物病原菌GHs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作为毒力因子/致病因子促进病原菌侵染、作为激发子或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诱导植物免疫、将植物细胞壁分解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诱导植物免疫、特异性结合或分解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P/MAMPs)抑制植物免疫。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展望植物病原菌GHs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GHs的更多功能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作物改良及病害防控策略中更好地利用这些GHs家族成员提供思路。
潘凤英刘露露孙大运郭泽西曲俊杰尹玲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酶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