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宁

作品数:31 被引量:386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隧道
  • 4篇冻土
  • 4篇相对介电常数
  • 4篇路基
  • 4篇介电
  • 4篇衬砌
  • 3篇道路工程
  • 3篇地质
  • 3篇冻土路基
  • 3篇隧道衬砌
  • 3篇土路
  • 3篇土路基
  • 3篇路工
  • 3篇黄土
  • 2篇地层位移
  • 2篇地基
  • 2篇地下厂房
  • 2篇地质雷达
  • 2篇地质雷达法
  • 2篇电站

机构

  • 31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长安大学
  • 3篇中交第一公路...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长沙交通学院
  • 1篇北京市勘察设...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商洛学院

作者

  • 31篇李宁
  • 4篇王华牢
  • 4篇毛雪松
  • 3篇杨杰
  • 3篇王秉纲
  • 3篇胡长顺
  • 3篇陈莉静
  • 2篇陈飞熊
  • 2篇赵冰
  • 2篇吕高
  • 2篇韩煊
  • 2篇常斌
  • 2篇胡德秀
  • 2篇顾强康
  • 2篇李宁
  • 1篇霍润科
  • 1篇马骉
  • 1篇李爱国
  • 1篇褚方平
  • 1篇文端超

传媒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长安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公路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路基工程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路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对衬砌安全性影响被引量:39
2009年
针对Ⅲ级和Ⅳ级围岩两种不同的支护形式,建立衬砌厚度不足计算模型。在有无病害条件下,比较隧道衬砌各位置的内力和安全系数,并根据衬砌厚度不足病害程度和宽度,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公路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对衬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边墙、拱腰和拱顶的弯矩、剪力和轴力都比较大,属于病害发生的敏感部位;隧道衬砌出现厚度不足病害时,安全系数显著减小;衬砌安全系数随着病害程度的加剧,左边墙呈线性减小,而拱腰和拱顶呈曲线形减小;衬砌安全系数随着病害宽度的增加,先是显著减小,最后又有小幅增长,但整体呈减小趋势;随着病害区域从边墙向拱顶转移,衬砌受影响的范围逐渐增大。
王华牢李宁褚方平
关键词:公路隧道衬砌安全性
考虑相变作用的冻土路基应力与变形分析模型被引量:17
2007年
基于冻土路基温度场的控制方程,考虑水分转化为冰的相变作用对土体瞬时变形和蠕变变形的影响,建立路基应力和变形的二维数值方程,并通过1月份的路基冻胀力学模型,分析冻胀带内水分相变引起的路基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冻胀区域一定的情况下,冻胀率的大小决定了路基表面应力和变形的极值大小;竖向位移的最大值在坡脚处产生,并向路基中部和左侧边界逐渐递减;随着冻胀率的增加,路基表面裂缝有从坡脚向路中发展的趋势;路基表面产生最大拉应力的位置与最大竖向位移的位置基本吻合;路中所承受的拉应力主要发生在水分集聚的相变带范围内。结果表明,相变作用是引起路基发生冻胀病害的直接因素,分析路基应力与变形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多年冻土路基破坏机理的有效方法。
毛雪松李宁王秉纲胡长顺
关键词:路基工程冻土路基相变应力场变形场
基于地质雷达法的非饱和黄土介电特性及界面反射机理研究
基于地质雷达方法研究西部黄土的介电性能以及不良地质的成像特征。对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电导率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其固、气、液各相的内在关系;提出在不同压实度与含水率下的黄土介电常数、电导率的数理关...
吕高李宁杨杰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含水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多年冻土路基水-热-力耦合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7
2006年
在建立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非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水分迁移的有限元控制方程和路基变形场及应力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水热力耦合模型。以青藏公路唐南段K3393+950的冻土路基为计算对象,得出了1月份路基温度场、水分场及应力场(变形场)的分布规律:路基温度场内部存在着未冻土核;水分场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有向冻结冰锋线迁移的趋势;在负温条件下,土体的体积含冰量超过临界值时,将产生冻胀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温度场、水分场及应力场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路基的热状况、水分状况与变化规律及由此引起的应力重分布是引起道路冻害的主要因素。
毛雪松李宁王秉纲胡长顺
关键词:道路工程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应力场
工程计算软件开发中Fortran混合编程的关键问题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系统地分析了工程计算软件开发中 ,Fortran混合编程技术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对Fortran混合编程机制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 。
常斌李宁黑新宏
关键词:多进程多线程
基于地质雷达法的非饱和黄土介电特性及界面反射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地质雷达方法研究非饱和黄土的介电性能,以及地质雷达波在空气-黄土界面中的反射机理及规律,利用地质雷达等对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电导率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混合相对介电常数与其固、气、液各相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内在关系;提出不同压实度与含水率与黄土相对介电常数的数理关系,以及不同地质雷达天线频率对黄土含水率-相对介电常数物理关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黄土含水率和压实度呈正相关的数理关系;相同的黄土试样测试的相对介电常数与地质雷达天线主频的大小正相关;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黄土界面反射数值模型表明,含水率越大,地质雷达回波强度越大。以上结论对非饱和黄土工程的地质雷达法探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吕高吕高杨杰李宁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地质雷达相对介电常数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淤泥水泥土和填筑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全过程采用水泥砂浆试验设备和方法,研究了水灰比、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对水泥固化淤泥土和填筑黄土试块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灰比和水泥掺量的增加,淤泥水泥土密度变化不大,而填筑黄土密度降低;淤泥水泥土随水泥掺量的增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明显增大;填筑黄土水泥土随水泥掺量的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值出现波动现象。随龄期的增加,2种水泥土抗压强度都在增长,且规律比较接近。研究还表明,掺加水泥后,2种土渗透性能改善比较显著。
韩苏建李宁郭敏霞李元婷
关键词:物理力学特性水泥固化土
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被引量:72
2010年
裂缝是运营期隧道衬砌结构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特别是拱部纵向裂缝对隧道原有结构的承载力影响较大。通过公路隧道衬砌结构裂缝评价方法,对隧道主要裂缝进行安全评价,给出安全等级,同时应用刚度退化模型对隧道原结构进行承载力评价,给出加固前的隧道结构安全系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说明,通过刚度退化模型计算承载力是可行的,为隧道的加固补强提供重要依据,并为今后纵向裂缝情况下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承载力的计算分析以及加固设计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谢东武
关键词:隧道工程刚度裂缝
粉煤灰活性激发及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粉煤灰早期活性低、活性发展缓慢,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低。采用碱激发剂熟石灰和硫酸盐激发剂硫酸钠相复合的化学激发方法,使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快。在试验段的应用表明,采用活性激发的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7d强度在基准混凝土的80%以上,28d,90d的强度分别在基准混凝土的97%,103%以上;但粉煤灰混凝土28d的耐磨性比基准混凝土低,采用活性复合激发的粉煤灰混凝土42d的耐磨性比基准混凝土提高11%~18%。
顾强康李宜峰李宁
关键词:粉煤灰粉煤灰混凝土耐磨性
考虑不密实接触地下埋管联合受力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埋藏式压力钢管设计中,钢衬、混凝土衬圈和围岩之间普遍存在着不连续的缝隙,致使设计计算时难以进行联合受力分析。针对这种不密实接触问题,采用厚壁圆环组合环法,提出了在钢衬和混凝土之间设置接触层的钢衬、混凝土衬圈和围岩三者联合受力分析方法。并利用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各环变形的解析解,得到钢衬和围岩的压力分担比。不同接触情况下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当接触层弹性模量小于混凝土弹模的1/100时,接触层的弹性模量变化对钢衬和围岩压力分担比的影响较大;而接触层厚度对压力分担比的影响不甚明显。另外,接触层参数可通过其变形与规范建议的初始缝隙相匹配的原则加以确定。
陈莉静李宁韩信
关键词:压力钢管地下埋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