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水资源
  • 2篇载力
  • 2篇扎龙湿地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带
  • 2篇生态恢复
  • 2篇生态恢复工程
  • 2篇湿地
  • 2篇水葱
  • 2篇水资源承载
  • 2篇水资源承载力
  • 2篇猪毛
  • 2篇猪毛菜
  • 2篇沉水
  • 2篇沉水植被
  • 2篇承载力
  • 2篇承载力研究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去除
  • 1篇水化学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王磊
  • 5篇章光新
  • 2篇张仲胜
  • 2篇安雨
  • 2篇武海涛
  • 2篇佟守正
  • 1篇王磊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十届海峡两...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半干旱区湖滨岸线边坡的植被优化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干旱区湖滨岸线边坡的植被优化配置方法,先对目标样地进行整理,趋缓坡度并调整坡长;然后依据边坡特点进行植物优化配置,边坡按照坡度从上到下依次为旱生植被带配置猪毛菜和芦苇、中生植被带配置灰绿藜和千屈菜、湿生...
安雨璩向宁王磊佟守正王旋李伟民王乐武海涛张仲胜王琳张洺也崔庚
吉林省中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水资源已经成为吉林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在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预测平衡法对吉林中部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区已处于水资源承载力临界状态;在保持现有供水能力的条件下,通过用水结构的调整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预测期内,研究区的水资源利用总量将基本保持稳定,但利用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总量将超过农业用水;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用水增加将主要通过建设农业节水体系获得平衡。
王磊章光新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扎龙湿地水化学特征研究
王磊
吉林省中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水资源已经成为吉林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本文在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预测平衡法对吉林中部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区已处于水资源承载力临界状态;在保持现有供水能力的条件下,通过...
王磊章光新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文献传递
一种半干旱区湖滨岸线边坡的植被优化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干旱区湖滨岸线边坡的植被优化配置方法,先对目标样地进行整理,趋缓坡度并调整坡长;然后依据边坡特点进行植物优化配置,边坡按照坡度从上到下依次为旱生植被带配置猪毛菜和芦苇、中生植被带配置灰绿藜和千屈菜、湿生...
安雨璩向宁王磊佟守正王旋李伟民王乐武海涛张仲胜王琳张洺也崔庚
扎龙湿地对乌裕尔河流域水文特征的响应被引量:14
2006年
流域的地表径流是河滨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对于其生态系统的演变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乌裕尔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这种水文特征对扎龙湿地景观、水质、生物及生态功能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湿地健康的管理对策。
王磊章光新
关键词:扎龙湿地水文特征
吉林省中部水资源利用趋势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06年
吉林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经济区,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本区总体上为水资源脆弱区。从水资源需求趋势和供给能力两方面,综合判断水资源利用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约为55~60亿m^3。水资源利用结构将有显著的变化,到2030年时,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三者需水量之比达到1∶2∶2的水平。提出建设节水农业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措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提高供水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是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
王磊王磊
关键词:水资源
湿地缓冲带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湿地缓冲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水体净化功能。基于国内较少开展自然湿地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选取扎龙湿地湖滨湿地缓冲带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的剖面变化判断水流的方向,同时利用氯离子作为示踪剂验证剖面水体来自同一水源。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水体中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去除效应,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1%、84.6%。缓冲带内的湿地植物量较小,决定了植物吸收并非氮磷去除的主要机制。根据溶解有机碳和重碳酸酸根的变化,认为反硝化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剖面末段处的浅水位和相对茂盛的植物,使其具有相对较强的脱氮能力;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剖面起始处较高的磷浓度使其具有较高的磷去除能力。因此,利用并强化湿地缓冲带的自然净化能力有助于控制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王磊章光新
关键词:氮磷去除反硝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