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凋亡
  • 1篇绒毛
  • 1篇糖代谢
  • 1篇糖代谢异常
  • 1篇糖酵解
  • 1篇蜕膜
  • 1篇胚胎
  • 1篇葡萄糖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发生
  • 1篇肿瘤发生发展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技术
  • 1篇着床
  • 1篇子宫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上海市计划生...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健
  • 2篇王健
  • 1篇申庆祥
  • 1篇孙兆贵
  • 1篇左嘉客
  • 1篇胡芸文
  • 1篇时伟丽
  • 1篇黄哲平
  • 1篇施惠娟
  • 1篇袁正宏
  • 1篇徐莺莺
  • 1篇杨增明
  • 1篇张继明
  • 1篇谢怡
  • 1篇沈维雄
  • 1篇杨倩
  • 1篇雷群英

传媒

  • 2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4(E4BP4)基因在小鼠胚胎着床期间子宫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4(E4BP4)是哺乳动物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型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前期研究表明,它在孕第5天的小鼠着床位点有明显的高表达。本文分别应用Northem blot、in situ杂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E4BP4基因在小鼠妊娠初始期子宫、着床期胚胎着床位点和非着床位点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在小鼠妊娠初始期,E4BP4基因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逐步上调;至胚胎着床期间,其在胚胎着床位点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并明显高于非着床位点;该基因的表达不依赖于胚胎,人工蜕膜化可诱导其表达:E4BP4 mRNA和E4BP4蛋白分子都主要分布于子宫腔周围的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上述结果提示E4BP4基因可能通过促进着床位点基质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蜕膜细胞的凋亡而参与胚胎着床过程的调控。
王健黄哲平杨增明沈维雄左嘉客申庆祥
关键词:小鼠子宫胚胎着床
转基因RNA干扰动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RNA干扰现象自从被发现以来,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方面的研究。应用转基因技术,将表达shRNA的"表达元件"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产生转基因RNA干扰动物,该动物模型体内将不同程度地减少甚至缺失目的基因的表达,为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构建以及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综述了构建转基因RNA干扰动物的方法,构建条件转基因RNA干扰动物的载体系统以及转基因RNA干扰动物的应用前景。
时伟丽王健王健
关键词:RNA干扰转基因技术
糖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被引量:6
2016年
细胞代谢异常和肿瘤发生发展密不可分,糖代谢异常在肿瘤代谢异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肿瘤细胞摄入大量葡萄糖,即使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也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来产生能量和满足快速生长需求。糖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互为因果,肿瘤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网络互作来协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调控代谢网络,反之,异常的代谢酶或代谢物能够调控癌基因或抑癌蛋白。代谢酶作为细胞代谢的直接执行者,在肿瘤细胞糖代谢异常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徐莺莺王健雷群英
关键词:肿瘤葡萄糖代谢异常糖酵解
米非司酮终止妊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5年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国际上第一个上市的用于终止妊娠的药物,不仅已被临床用于终止早期和中期妊娠,而且在终止中晚期妊娠方面也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综述有关文献得出,作为孕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影响母-胎界面局部的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蜕膜和绒毛细胞外基质重构,母-胎界面各种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诱发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状态失衡,作为导致妊娠终止的主要机制。另外,米非司酮还通过影响子宫颈结缔组织分解和子宫平滑肌收缩等方式阻止妊娠。借助动物模型和临床数据,全面解析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杨倩王健王健
关键词:米非司酮蜕膜绒毛细胞凋亡流产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趋化因子水平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及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关系。方法以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法动态观察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IL8)、T细胞活化蛋白3(TCA3/I309)、γ干扰素诱生的单核因子(MIG)、胸腺及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RAC)和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8、MIG、TARC和I309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过程中IL8、MIG、TARC的表达水平有显著下降。治疗前的IL8、MIG和MDC的表达水平在HCV高复制组(HCVRNA>106copies/ml,n=21)和HCV低复制组(HCVRNA<106copies/ml,n=1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复制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复制组。然而上述5个趋化因子的治疗前表达水平在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组(n=24)和ALT正常组(n=1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干扰素疗效和病毒基因型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HCV慢性感染能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IL8、I309、MIG和TARC。IFN控制感染后,IL8、MIG和TARC的表达下降。治疗前的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与干扰素疗效和肝组织的炎症损伤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胡芸文王健张继明谢怡袁正宏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病毒基因型Α干扰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