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 作品数:24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透明治理:数据驱动的权力监督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 2024年
- 数据驱动的权力监督的本质是利用系统化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展示来实现透明治理。然而,既有研究较少提及这种透明性的深层次内涵。数据驱动的新型权力监督的技术透明性体现为具身的透明性“(人—技术)→世界”和诠释学的透明性“人→(技术—世界)”的双重逻辑。技术的透明性亦会发展到使世界与行为体疏离的状态以至于形成它异关系。要确保数据驱动权力监督发挥成效,就须将治理价值观融入提升透明性的技术和工具中,将具身透明性与诠释学透明性结合起来,以便制定不同的优化策略。数据驱动权力监督带来的透明性有望为权力监督中国式新范式的创建提供答案。
- 李莉吴江
- 关键词:权力监督数据驱动
- 社会科学量化分析学习者统计焦虑水平的测量与评估
- 在数据分析技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及量化分析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日渐普及的背景下,学习者的统计焦虑现象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统计焦虑是个体在面对统计学问题时产生的焦躁、不安和恐惧心态。英文SATS-28量表包含情感、认知能力...
- 吴江李莉李渝
- 关键词:数学焦虑社会科学结构方程模型
- 圈内化、权力距离与腐败风险感知:基于A省职务犯罪罪犯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越来越多被曝光的腐败案件显示,虽然官员在进行决策时是有风险-收益的考量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聚焦于个体决策,风险感知是职务犯罪罪犯从事腐败行为的决策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权力距离为测量指标的圈内化组织文化,对官员个体从事腐败行为决策时的风险感知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单位权力距离感知与腐败被发现和被法律惩处的风险感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在中国科层组织“圈内”文化影响下,官员在单位集体中感知到的权力距离越大,个体对上级权威的服从性越明显,服从上级就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从而造成大量一把手带头下的“圈内腐败同质化”。此外,权力距离感知与党纪处分风险感知、无形风险感知呈正相关,这说明官员个体即使对所处单位权力距离感知明显,仍然强烈感知到党纪处分的威慑力和对“面子”“尊严”等无形风险的重视。这一研究发现对于思考如何在“扎紧制度的笼子”的同时,针对公务员所进行的文化层面的预防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 李莉李宁卉
- 关键词:腐败权力距离风险感知
- 新媒体视域下农民媒介接触、腐败感知与政治信任——基于中国西部省份的实证研究
- 2023年
- 媒介接触深刻影响民众对腐败的感知,进而有可能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新媒体背景下,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农村民众的政治认知和态度在新媒体接触中如何受到影响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次调查以西部地区的农村民众为对象,选取G省L县34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并收集问卷628份。通过分层回归和中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基层腐败感知在新媒体接触和基层政治信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新媒体接触越频繁,基层腐败感知程度越高,进而对基层政治信任水平起到负面影响作用。该研究为探讨媒介因素对政治信任影响的因果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
- 李莉李宁卉
- 关键词:政治信任
- 中国特色国家监察学:渊源、价值与方案被引量:1
- 2022年
- 建设国家监察学学科体系是巩固和推进国家监察事业的一项配套工程,学术界应以时不我待的心态积极推进这项工程。在进行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承续国内已有经验成果,另一方面要借鉴吸收国外相关经验,使学科体系建设具有较高起点。就学科体系内容而言,应着力于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方面,三者有机协同、整体推进。就建设路径而言,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管党治党经验为依托,以腐败治理和权力监督相关学科知识积累为基础。
- 李莉李莉
- 新时代中国民众反腐败效能感:本土概念与量表构建
- 2024年
- 意愿等心理机制是决定民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腐败效能感概念的提出与测量正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性探讨。反腐败效能感涵盖民众基于自我能力认知的内部效能感和基于对反腐败政策发生效用的外部效能感,其中对于具体反腐败政策的评价、对于不同层级的官员廉洁形象的评价以及对于反腐败参与意愿的倾向性态度等是中国本土的独有特征。基于民众反腐败效能感的微观测量为构建反腐倡廉宏观方略的长效动力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严治党背景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政策咨询意义。
- 李莉
- 关键词:民众
- 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被引量:2
- 2024年
- 纪检监察学是新设立的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学科话语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是聚集于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实践活动之上形成的一系列概念、思想、观念或知识理论的外化表达。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本质上包含观念系统、符号系统和传播系统三个层面的内涵。本文从这三个层面的内涵出发,尝试提出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其一,基于中国古代监察历史的维度,传承与转化厚重的监察话语资源;其二,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维度,锚定与厘清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其三,基于时代特色维度,总结和提炼纪检监察学标识性的关键要素;其四,基于国际视野维度,连接与对话可交流的共识性知识谱系;其五,基于当代价值维度,跟踪与反映正在行进中的动态性话语表达。
- 李莉
- 关键词:话语体系基本维度
- 巡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基于2013—2017年中央巡视组273份巡视报告的文本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纪委对党内巡视制度进行了涉及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和巡视重点的多轮改进,进一步凸显了党内巡视的制度价值。文章采用词云、语义关联等自动文本分析方法,对2013—2017年中纪委中央巡视组的273份巡视报告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巡视报告中的议题聚焦违法违纪十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分属于组织机构与干部个人、制度和规范两个维度下的四种类型,即制度缺失、落实不力、失责失范、道德沉沦。巡视报告中议题的分析反映出巡视工作所关注的内容,也为理解巡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 李莉吴江
- 关键词:文本分析反腐倡廉
- 纪检监察学课程的设置、偏好及发展对策——基于实验和访谈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纪检监察学学科的课程设置不但关乎纪检监察工作的战略性规划,而且关乎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关乎纪检监察学自身的完善与成熟。尽管当前纪检监察学的课程设置,从教学管理者自身的认知出发考虑到了新学科体系构建的宏观叙事,考虑到了本领域课程与高校课程体系的适配性,但却忽视了本领域其他相关群体的主观感受和偏好。学生、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和教师这三个群体,在学科属性(政治学/法学)、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本土性与国际性的平衡、经济和金融课程的必要性这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和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其差异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更多考虑的是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实务工作者主要考虑的是实际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化解;教师似乎不太关心课程设计是否涉及更多实践技能,而是更关心学科的归属。因此,纪检监察学学科在未来建设中,应突出学科的法学属性,注重将实践技能融入教学之中,并进一步探索将经济学和金融学融入课程的新方式,重新考量凸显中国特色与强调国际比较之间的关系。
- 李莉吴江
- 关键词:廉政建设课程设置学科建设
- 基于词语关联和话题模型的反腐败文献分析
- 2018年
- 本项研究以定量方法对2016年中国的反腐败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基于关键词-摘要指数和加权中心度指数的典型词语提炼和语义网络图显示,"政治生活""廉政文化""从严治党"等词语在反腐败研究中占据的地位,反映了政策实践层面与学术研究之间紧密的对应关系。基于LDA话题模型的分析进一步展现了当下中国反腐败研究的热点议题和创新路径,体现了相关领域研究的丰富性与深入性。
- 李莉吴江
- 关键词:反腐败廉政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