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GNSW-2012-18)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丽周玉春王莉余群力孙宝忠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牦牛
  • 2篇牛肉
  • 2篇牦牛肉
  • 2篇发酵
  • 2篇发酵过程
  • 1篇乳杆菌
  • 1篇食用品
  • 1篇食用品质
  • 1篇屠宰
  • 1篇屠宰过程
  • 1篇牛黄
  • 1篇泡椒
  • 1篇培养基
  • 1篇主成分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变化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状况
  • 1篇细菌素
  • 1篇响应面

机构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甘肃省草食动...

作者

  • 5篇王莉
  • 5篇周玉春
  • 5篇张丽
  • 4篇孙宝忠
  • 4篇余群力
  • 3篇魏晋梅
  • 2篇李海鹏
  • 2篇郭兆斌
  • 2篇谢鹏
  • 1篇罗玉柱
  • 1篇姬秋梅
  • 1篇达娃央拉
  • 1篇刘璇
  • 1篇孔德云
  • 1篇杨志鹏
  • 1篇李保青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肉类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牦牛肉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解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的风味等品质特征差异,本试验选取斯布牦牛和甘南牦牛两种品系的半腱肌为研究对象,测定发酵过程中食用品质及风味物质的特征。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肉色逐渐加深,两品系牦牛肉L*值在第5天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斯布牦牛肉硬度发酵后较发酵前下降32 543.35 g,弹性增大2.573 mm,咀嚼性降低8 912.89 mJ,甘南牦牛肉硬度发酵后较发酵前下降28 668.6 g、弹性增大2.041 mm、咀嚼性降低6 685.51 mJ。斯布牦牛发酵肉中检出18种主要风味物质,甘南牦牛发酵肉中检出21种主要风味物质。两品系发酵牦牛肉中主要风味物质有烯、醇、醚和醛类,赋予发酵肉特有的清香、脂类等特征风味。
张丽孙宝忠魏晋梅周玉春王莉余群力谢鹏李海鹏刘璇包高良
关键词:食用品质TPA风味
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价描述词的建立被引量:16
2015年
为研究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价描述词的建立方法,本实验以拉萨斯布牦牛黄喉为原料,青野山泡椒为主要辅料制作泡椒牦牛黄喉。采用感官剖面分析,首先对感官描述词利用M值法进行初次筛选,得到切面光滑的、有刺激性的、有光泽的、肉香的等19个泡椒牦牛黄喉产品的感官品质描述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19个初筛获得的描述词进行二次筛选,提取5个主成分PC1(24.13%)、PC2(13.12%)、PC3(10.81%)、PC4(8.39%)、PC5(7.89%),分别代表泡椒牦牛黄喉的外观、质地、风味、组分和色泽特征,再结合相关性分析从5个主成分因子中分别筛选出能较全面评价泡椒牦牛黄喉感官品质的描述词,最终得到切面光滑的、有刺激性的、结实的、多汁的及乳白的5个描述词作为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价的关键描述词,能较准确评价泡椒牦牛黄喉的感官品质。表明利用上述方法建立泡椒牦牛黄喉的感官描述词具有可行性,可为进一步建立泡椒牦牛黄喉产品的感官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王莉张丽郭兆斌包高良周玉春孙宝忠余群力魏晋梅
关键词:感官评价M值主成分
牦牛屠宰过程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污染状况的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掌握牦牛屠宰过程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本实验对甘肃玛曲某牦牛屠宰场在牦牛屠宰过程中的屠宰前、屠宰中和分割后三个阶段以及牦牛胴体等14个采样点进行采样,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研究发现,屠宰前的各采样点中,菌落总数在5.45logCFU/g以上,大肠菌群在3.25logCFU/g以上;屠宰中的各采样点中,菌落总数在3.37logCFU/cm2以上,大肠菌群在1.63logMPN/100cm2以上;在分割后的各采样点中,菌落总数在3.68logCFU/cm2以上,大肠菌群在1.74logMPN/100cm2以上;在胴体的剥皮、劈半和分割三个时期中,分割后的菌落总数(3.49logCFU/cm2)和大肠菌群(1.61 logMPN/100cm2)污染最严重,剥皮后的菌落总数(2.47logCFU/cm2)和大肠菌群(1.53logMPN/100cm2)污染最小。结果表明,屠宰前环境污染最严重,胴体随着剥皮、劈半和分割的进行,菌落总数显著增加,分割后胴体的大肠菌群显著高于剥皮和劈半。
周玉春张丽孙宝忠余群力王莉包高良郝培谷孔德云杨志鹏
关键词:牦牛屠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pH值及微生物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牦牛肉发酵过程中pH值及微生物的变化,以斯布和甘南牦牛半腱肌为原料,嗜酸乳杆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肉的制作。在发酵过程中分别对发酵肉的p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乳酸菌总数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斯布和甘南发酵肉在发酵第5天pH值降到最低值,分别为4.63和4.77,此后pH值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菌落总数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在7.00 lg(CFU/g)上下波动;斯布和甘南牦牛发酵肉的大肠菌群数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2和6.45 lg(CFU/g),从发酵第5天开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甘南牦牛发酵肉大肠菌群下降差异显著(P<0.05);斯布发酵肉在发酵前3天乳酸菌总数显著增加(P<0.05),从第5天开始,乳酸菌总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甘南发酵肉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总数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斯布和甘南发酵肉的pH值和菌落总数均呈现负相关(r=-0.643),斯布发酵肉的pH值负相关于乳酸菌总数(r=-0.643),而乳酸菌总数正相关于菌落总数(r=0.857)。
周玉春张丽孙宝忠姬秋梅余群力达娃央拉李海鹏谢鹏郭兆斌王莉
关键词:牦牛肉发酵PH值微生物变化
干酪乳杆菌产细菌素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提高乳酸菌素的产量,本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干酪乳杆菌产细菌素的培养基。根据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对细菌素抑菌性能影响较大的培养基组分,利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了最有利于干酪乳杆菌产细菌素的培养基:乳糖1.86%,胰蛋白胨1%,柠檬酸三铵3.02%。此条件下抑菌圈理论预测直径可达18.20mm,验证实验结果达到17.85mm,与预测结果一致,较优化前抑菌性能显著提高。
魏晋梅周玉春张丽王莉包高良罗玉柱李保青
关键词:响应面细菌素培养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