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222 被引量:798H指数:11
相关作者:樊有赋杨琼玉胡良雄张红芳谢丽琴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7篇医药卫生
  • 44篇生物学
  • 33篇农业科学
  • 29篇文化科学
  • 18篇化学工程
  • 13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6篇教学
  • 20篇低密度脂蛋白
  • 20篇丁香
  • 20篇脂蛋白
  • 17篇药物
  • 16篇活性
  • 14篇光谱
  • 13篇氧化修饰
  • 12篇内生真菌
  • 11篇荧光
  • 11篇基因
  • 11篇教学改革
  • 9篇抗氧化
  • 9篇LDL
  • 8篇超声辅助
  • 7篇药物化学
  • 7篇色谱
  • 7篇实验教学
  • 7篇相色谱
  • 6篇蛋白

机构

  • 218篇九江学院
  • 20篇江苏大学
  • 16篇江西农业大学
  • 8篇南昌大学
  • 8篇天津科技大学
  • 7篇天津农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长江大学
  • 3篇六盘水师范学...
  • 3篇宜春学院
  • 3篇江西利德菲生...
  • 3篇江西丹霞生物...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九江市第一人...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江慎华
  • 12篇廖亮
  • 12篇杨建远
  • 12篇张炳火
  • 10篇沈勇根
  • 10篇陈晔
  • 10篇李汉全
  • 9篇曲文娟
  • 9篇马海乐
  • 9篇姜登钊
  • 8篇余敬谋
  • 8篇李辉敏
  • 8篇曲伟红
  • 8篇徐玲玲
  • 7篇邓泽元
  • 7篇查代明
  • 7篇赵建国
  • 6篇张磊
  • 6篇张良慧
  • 5篇刘常金

传媒

  • 20篇食品工业科技
  • 14篇广州化工
  • 6篇广东化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食品科学
  • 4篇中国野生植物...
  • 4篇广西植物
  • 4篇生态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中成药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食用菌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九江学院学报...
  • 3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3篇2025
  • 15篇2024
  • 31篇2023
  • 7篇2022
  • 22篇2021
  • 14篇2020
  • 15篇2019
  • 19篇2018
  • 31篇2017
  • 31篇2016
  • 25篇2015
  • 5篇2014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茶籽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油茶籽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菌、抗炎、保肝、抗氧化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重要保健功效。随着中国油茶种植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势必进一步推动更为绿色、高效的茶油加工新技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临界流体萃取法、水代法及水酶法等茶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比较了各种提油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加快研究"安全、营养、经济"的茶油提取新技术提供参考。
杨建远陈芳宋沥文胡蓉邓泽元
关键词:油茶油茶籽油
响应面法(RSM)及响应面-人工神经网络(RSM-ANN)混合模型优化地耳草总黄酮提取工艺
2024年
目的:优化地耳草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使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地耳草总黄酮,分别应用响应面法(RSM)及响应面-人工神经网络(RSM-ANN)混合模型优化其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RSM-ANN模型优化工艺误差更小且获得的提取率更高,表现出更高的预测准确度。地耳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8∶1(mL/g),乙醇浓度61%,超声功率250W,超声时间34min,总黄酮提取率为5.43%。结论:RSM-ANN模型能较好优化地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展现出卓越的预测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姜登钊刘可越曾明刘文波
关键词:地耳草总黄酮响应面法人工神经网络
酸碱耐受低温碱性脂肪酶产酶条件优化及其酶学性质
2018年
以沙雷氏菌JXJ-7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其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最佳胞外产酶条件,并对其粗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750 g/L、牛肉浸膏8.75 g/L、K2HPO4 2 g/L、菜籽油乳化液体积分数1.75%,初始pH值9;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装样量20 mL/250 mL、接种量1.0%、发酵时间28 h;沙雷氏菌JXJ-7所产胞外脂肪酶粗酶最适底物为对硝基苯酚辛酸脂,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其中35℃时酶活力最高,但热稳定性较差;该酶具有良好的酸碱耐受性,pH值为9.5~10.5时酶活力较高;酶样品受到供试金属离子的抑制,在供试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供试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耐受性。总之,JXJ-7脂肪酶为低温碱性脂肪酶,在低温碱性环境的工业领域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陈芳石红璆查代明余甜甜张炳火李汉全
关键词:培养基发酵条件酶学性质
呕吐毒素和T-2毒素对热应激蛋鸡产蛋性能、肠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为研究呕吐毒素(DON)和T-2毒素对热应激蛋鸡产蛋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96只36周龄健康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DON组、T-2组和DON+T-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mg/kgDON、0.5mg/kgT-2和1.5mg/kgDON+0.25mg/kgT-2。预试期3d,正试期4周。于试验结束采集蛋鸡血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用于抗氧化及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DON+T-2组36~37、38~39、36~39周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38~39周龄、36~39周龄蛋鸡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DON组十二指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DON+T-2组十二指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DON组和DON+T-2组十二指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下降(P<0.05);T-2组和DON+T-2组十二指肠、空肠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DON+T-2组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T-2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ON组、T-2组、DON+T-2组回肠s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3mg/kgDON和0.5mg/kgT-2毒素对热应激条件下36~39周龄产蛋鸡的产蛋性能、肠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累加效应。
娄文芳吕承勇郭浩能石松明黄波黎观红戴四发
关键词:呕吐毒素T-2毒素蛋鸡热应激产蛋性能抗氧化能力
基于HS-SPME-GC-MS对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组成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修水县双井银毫、双井绿茶特级、双井绿茶一级和双井绿茶二级四个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四个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中共鉴定出70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烯烃类、烷烃类、酯类等化合物。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中香气物质组成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差异主要由反式-β-金合欢烯、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茉莉酮、苯乙醇等14种关键化合物差异引起。在不同等级双井绿茶中关键香气物质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随着芽叶开展,α-椰油烯、石竹烯及己酸乙酯含量降低,而顺式-3-己烯醇、香叶醇及水杨酸甲酯含量呈增加趋势,芳樟醇、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含量从低到高,随后含量又迅速下降。本文研究了不同等级双井绿茶中香气物质的组成特征及关键香气物质的分布规律,为今后双井绿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志强陈罗君饶雨徐璐饶军雷志勇张丽高银祥
关键词:香气物质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
凌云陈剑余敬谋刘可越赵建国何刚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香菜挥发油体外抑制Saos-2细胞生长与迁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香菜挥发油对Saos-2肿瘤细胞株体外生长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醇提法制备香菜挥发油;MTT法检测香菜挥发油对Saos-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趋化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抑制作用;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21 Cip1/Waf1、P27 Kip1、NM23H1和S100A4的表达变化。结果使用超声辅助醇提法,香菜挥发油得率为0.424%;香菜挥发油可明显抑制Saos-2细胞的生长与迁移,伴随细胞内P21Cip1/Waf1及P27 Kip1的升高及S100A4降低,显示具有较强的抗成骨肉瘤活性。结论香菜挥发油可体外抑制Saos-2细胞生长及迁移,其可能机制与P21 Cip1/Waf1、P27 Kip1及S100A4有关。
赖家玲付文垚何欣肖川云曹俊
关键词:KIP1S100A4
诃子总多酚恒温超声辅助提取与过程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三频恒温数控超声辅助提取技术优化了诃子总多酚提取工艺;通过比较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该技术高效提取的原因;从Fick第一定律出发建立了诃子总多酚扩散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恒温超声提取诃子总多酚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频率80 k Hz、超声功率180 W、提取温度70℃;该工艺提取效率显著高于水浴振荡提取工艺(P<0.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恒温超声提取技术对原料粉末微观结构破坏更严重。结合Fick第一定律及超声提取动力学推导了恒温超声辅助提取诃子总多酚动力学方程;验证试验表明,在相应的范围内,提取时间对数和提取功率对数均与诃子总多酚浓度对数呈正比关系。结果表明:恒温超声辅助技术可用于诃子总多酚高效提取。
江慎华刘梦莹杜余辉沈勇根廖亮马海乐
关键词:诃子总多酚动力学扫描电镜
DGAT和PDAT基因在调控植物油脂合成中的作用
2025年
我国植物油料产需缺口大,严重依赖进口。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与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hospholipid: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PDAT)是负责三酰甘油合成并影响植物油脂产量和品质的两个关键酶。本文综述了DGAT与PDAT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二者在油料植物油脂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在逆境胁迫下影响植物脂质代谢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合成生物学背景下DGAT和PDAT基因在驱动油脂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深入开展DGAT和PDAT基因的机理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为深入了解植物油脂合成的分子机制,利用DGAT和PDAT基因改良油料作物品质、提高油料产能提供了依据。
吴杨刘萌娟王幼宁李得孝杨玉花张庭军周会汶
关键词: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分子育种
丁香非油类成分对LDL的氧化修饰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为研究丁香非油类成分(NCC)对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氧化抑制作用,本文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分离制备得到NCC,建立Cu^(2+)-LDL氧化体系,通过测定生化及荧光指标来确定NCC抑制LDL氧化修饰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结果显示:NCC各极性相能有效抑制LDL氧化修饰过程TBARS生成、Trp荧光淬灭、氧化产生的活性醛修饰赖氨酸(Lys)和荧光产物产生。在NCC中,乙酸乙酯相(EAF)对LDL氧化抑制作用最强,为有效部位;进一步发现,EAF对LDL氧化修饰抑制作用与浓度(5、10、15μg/mL)成正相关;三维荧光光谱表征也得到相同结果。本文为后续对丁香组成分析和功能食品研发奠定基础。
张小霞刘龙秀江慎华江慎华郝澍张化浩金洪光张良慧曲文娟马海乐曲文娟
关键词:丁香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三维荧光光谱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