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作品数:127 被引量:795H指数:13
相关作者:贾建文郭社卫刘红梅刘鹏刘洋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颅内
  • 19篇细胞
  • 15篇血管
  • 14篇动脉瘤
  • 14篇外科
  • 13篇手术
  • 12篇成像
  • 11篇磁共振
  • 10篇细胞瘤
  • 10篇颅内动脉
  • 10篇颅内动脉瘤
  • 9篇影像
  • 9篇栓塞
  • 9篇胶质
  • 8篇肿瘤
  • 7篇影像学
  • 7篇神经外科
  • 7篇硕士
  • 7篇卒中
  • 6篇硕士研究生

机构

  • 1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武警总医院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包头医学院
  • 2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飞利浦(中国...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4篇高培毅
  • 13篇吴中学
  • 12篇刘爱华
  • 9篇刘福生
  • 8篇钱增辉
  • 8篇薛静
  • 6篇彭汤明
  • 6篇杨新健
  • 5篇刘阿力
  • 5篇张亚卓
  • 5篇吴京
  • 5篇金贵善
  • 5篇戴建平
  • 5篇李佑祥
  • 4篇乔慧
  • 4篇王文志
  • 4篇米蕊芳
  • 4篇李艺影
  • 4篇程洪斌
  • 3篇林燕

传媒

  • 11篇中国微侵袭神...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医学教育管理
  • 4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医刊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7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肿瘤血瘤屏障及其影像学评价手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李子孝孙异临戴建平
关键词:神经影像学血瘤屏障脑肿瘤血脑屏障BRAIN
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结节的虚拟现实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量化比较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15例(30侧)尸头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模拟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微创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状窦后入路由横窦下方开颅,包含小脑半球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路径包含舌咽、迷走、副神经和岩下窦。乙状窦前入路由乳突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端和颈内静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包含部分副神经。测量手术路径和后组脑神经体积:乙状窦后入路>乙状窦前入路;路径中骨性结构和静脉体积:乙状窦前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状窦后入路中包含小脑半球体积为(2750.50±123.27)mm3、小脑前下动脉体积为(78.72±1.75)mm3,乙状窦前入路不包含上述结构。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有利于显露后组脑神经,显露过程应注意保护小脑和小脑前下动脉。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时,受到磨除岩骨操作和保护静脉窦的限制,适于处理累及颈静脉孔的病变。
钱增辉汤可刘爱华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乙状窦前入路虚拟现实
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同意的伦理审查被引量:18
2013年
由于儿童的生理、药理、心理及认知和自主权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且各年龄段儿童又呈现不同的特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知情同意除需遵循一般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同意的基本原则外,在知情告知的信息、知情同意过程和同意的决定等各个环节又有其特殊要求。文章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同意的伦理学和特殊性进行了辨析,以更好地指导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同意的伦理审查。
李艺影潘岳松任佩娟
关键词:儿童知情同意
培养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被引量:9
2012年
医学科研需要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科研过程的整体过程的把握,对科研逻辑性的重视,对医学标书的学习和书写及对科研创新的鼓励,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金贵善刘福生
关键词:科研思维
指导临床医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被引量:3
2012年
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研究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从提高阅读文献能力、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学习实验技术、如何进行写作、如何投稿五方面来指导科研型硕士研究生SCI论文的发表。
刘福生金贵善
关键词:SCI论文
快速成长中的神经内镜技术——2007巴黎国际神经内镜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4
2007年
2007年5月9日~12日,2007巴黎国际神经内镜学术大会暨第4届国际神经内镜学组会议,第2届脑、颅底和脊柱神经内镜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召开。会议由国际神经内镜学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Neuroendoscopy)主办.每4年举办1次。这次大会共收集学术论文300余篇,近59个国家411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大会。
赵澎张亚卓宋明何乐
关键词:神经内镜
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PINS系统的动物实验验证
目的虽然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但由于DBS硬件系统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阻碍了该疗法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和拓展。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研制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系统,将...
张建国马羽杨岸超刘焕光陈宁葛明孟凡刚张凯胡文瀚
文献传递
血管内支架和弹簧圈的组织工程学研究现状
<正>脑血管内组织工程是指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融合,该技术以弹簧圈、支架为机械载体,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或病毒为生物载体,携带体外制备的蛋白、细胞、基因、粘附蛋白或细胞因子,借助常规导管技...
刘爱华吴中学李佑祥姜除寒
关键词:脑血管病血管支架微弹簧圈生物医学
文献传递
颅内多发血管母细胞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gamma knife surgery,GKS)颅内多发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的疗效,探讨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本院采用GKS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散发性患者4例,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的简称,即中枢神经系统HB合并肾脏或胰腺囊肿、嗜铬细胞瘤、肾癌以及外皮囊腺瘤等疾病)患者20例。共治疗肿瘤103个,肿瘤体积0.005~9.8cm^3,平均(0.67±1.49)cm^3,周边剂量10.5~20.0Gy(中位15Gy),中心剂量20~33.3Gy(中位28Gy)。结果平均随访81个月,103个肿瘤中33个(32%)缩小,59个(57%)无改变,11个(11%)肿瘤增大,GKS治疗后5年和10年的肿瘤实际控制率分别为90%和79%。最后随访时,7例患者因治疗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放射相关并发症。结论 GKS治疗中小型实性HB安全、有效,可以用于治疗有生长趋势的HB。临床随访需注意散发HB术后是否播散,早期发现的小瘤灶可选择GKS。
鲍恩萌刘阿力孙时斌
关键词:伽玛刀血管母细胞瘤放射外科
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在脑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PA占位病人,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监测三叉、面、迷走、副神经的神经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术后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60例术中行颅神经的神经电图监测的患者中,56例患者达到了面神经解剖学保留(93%),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I-Ⅱ级者31例,Ⅲ-Ⅳ级者10例,V-Ⅵ级者8例;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7例,大部切除者2例。60例患者术中均行健侧BAEP监测,结果以I—V、Ⅲ-V峰间潜伏期(IPL)变化最大。结论:颅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对CPA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学及术后功能保留有重要参考价值,BAEP监测可及时反映术中脑干功能的变化情况。
李虎年刘南平乔慧刘淑玲周立明孙海峰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学术中监测神经电图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