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03 被引量:7,177H指数:36
相关作者:陶宝祺刘迪吉何中一杨钢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27篇期刊文章
  • 17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1篇电气工程
  • 20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3篇电子电信
  • 88篇理学
  • 76篇航空宇航科学...
  • 40篇机械工程
  • 11篇建筑科学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化学工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03篇电机
  • 129篇变换器
  • 124篇传感
  • 109篇光纤
  • 106篇感器
  • 106篇传感器
  • 86篇复合材料
  • 86篇复合材
  • 82篇凸极
  • 81篇双凸极
  • 75篇永磁
  • 68篇逆变
  • 67篇健康监测
  • 66篇励磁
  • 63篇逆变器
  • 60篇有限元
  • 58篇发电
  • 56篇结构健康监测
  • 54篇发电机
  • 52篇压电

机构

  • 1,00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6篇东南大学
  • 15篇苏州大学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安徽工业大学
  • 7篇总参第六十三...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连云港师范高...
  • 6篇南通大学
  • 5篇解放军理工大...
  • 5篇重庆大学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大同职业技术...
  • 4篇江苏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邮电大学
  • 4篇西北轻工业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沈阳飞机设计...
  • 4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135篇严仰光
  • 124篇梁大开
  • 120篇袁慎芳
  • 64篇阮新波
  • 56篇周波
  • 56篇陶宝祺
  • 55篇王慧贞
  • 44篇陈仁文
  • 44篇龚春英
  • 43篇胡育文
  • 40篇王鑫伟
  • 40篇邓智泉
  • 34篇熊克
  • 32篇曾捷
  • 32篇黄文新
  • 31篇邢岩
  • 30篇邱雷
  • 29篇王晓琳
  • 26篇徐志伟
  • 24篇秦海鸿

传媒

  • 130篇中国电机工程...
  • 90篇南京航空航天...
  • 65篇电工技术学报
  • 46篇压电与声光
  • 26篇电源世界
  • 22篇航空学报
  • 20篇传感器与微系...
  • 19篇仪器仪表学报
  • 16篇振动.测试与...
  • 16篇Transa...
  • 13篇宇航学报
  • 13篇微电机
  • 12篇中国电源学会...
  • 11篇振动与冲击
  • 10篇电机与控制学...
  • 10篇第八届电力电...
  • 10篇中国电源学会...
  • 9篇光电子.激光
  • 9篇数据采集与处...
  • 9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24篇2013
  • 41篇2012
  • 78篇2011
  • 95篇2010
  • 114篇2009
  • 130篇2008
  • 106篇2007
  • 68篇2006
  • 74篇2005
  • 79篇2004
  • 55篇2003
  • 50篇2002
  • 30篇2001
  • 27篇2000
  • 5篇1999
1,0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RMCK201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应用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因其高性能,应用场合极其广泛。目前设计全软件实现的交流伺服驱动器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开发周期长。IR 公司推出可以单片硬件实现高性能速度环的伺服控制芯片 IRMCK201,节约了应用开发的时间,代表...
滕福林胡育文黄文新刘洋
关键词:位置伺服系统IRMCK201
文献传递
变电压DBPFC与Boost PFC低压输入效率分析与对比
Dual Boost PFC(DBPFC)比传统Boost PFC少了一个管子的压降,因此变换器的效率得到提高。本文综合变输出电压控制方法和DBPFC的优点,给出采用ICE2PCS01变输出电压的具体实现方案,并针对低压...
曹玲玲陈乾宏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
文献传递
复合材料板脱层损伤的时间反转成像监测被引量:31
2009年
基于时间反转理论,对主动Lamb波复合材料结构脱层损伤成像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时间反转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对波源的信号聚焦过程。根据信号传播自身的特性,研究采用时间反转聚焦方法使损伤散射信号能量叠加放大,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损伤信号时间反转聚焦增强过程;利用时间反转法对波源的自适应聚焦能力,重建信号传播波动图,通过信号聚焦显示损伤位置和区域。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上的真实损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损伤散射信号的能量,较为准确地监测出损伤的位置、大致范围等特征。
王强袁慎芳
关键词:复合材料脱层LAMB波
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的分布式飞机大气数据专家系统被引量:2
2004年
飞机大气数据专家系统是对大气数据进行深层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本文将从结构、推理机和实现方法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全面介绍 .该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和加权模糊推理机制 .系统的软件实现采用了LISP语言 ;系统的硬件实现基于多处理器网络系统 .最后 ,概括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意义 .
姚宗信李明梁大开
关键词:加权模糊推理飞机分布式结构LISP语言
压电智能夹层抗电磁干扰设计
随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被监测结构面积的增大,压电传感器常以阵列的形式出现。压电智能夹层的提出保证了阵列传感器中各传感器性能的一致性,提高了阵列传感器的布置效率,简化了线路结构。本文以面向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智能夹...
石晓玲袁慎芳邱雷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抗电磁干扰
文献传递
Ca-Pb-HA固溶体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被引量:1
2009年
以磷酸氢二氨[(NH4)2HPO4]、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和四水硝酸铅[Pb(NO3)2·4H2O]为原料,在200℃水热处理12h制得Ca10-xPbx-HA[x=0~10,Ca-Pb-Ca10(PO4)6(OH)2,Ca-Pb-hydroxyapatite,Ca-Pb-HA]固溶体。通过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电子显微镜对Ca-Pb-HA固溶体的晶相、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Rietveld方法对Ca-Pb-HA固溶体进行了结构精修,结果表明:晶体结构随铅离子固溶量的增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晶胞参数a和c不随铅离子含量的变化而呈线形变化。在Ca-Pb-HA固溶体中铅离子优先占据M(2)位置。Rietveld分析结果很好地解释了Ca-Pb-HA固溶体结构随铅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
朱孔军柳泽河道恩田步武梶芳浩二季宏丽裘进浩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晶胞参数
压电固体壳单元的研究
本文引入EAS方法来克服用于壳体结构的分析时所遇到的厚度自锁问题.较采用非协调函数的办法建立的压电固体单元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
郑世杰王鑫伟
关键词:压电材料机电耦合力学性能壳体结构
文献传递
级联式Buck-Boost AC/AC变换器被引量:5
2010年
详细分析了Buck型和Boost型AC/A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级联式Buck-Boost AC/AC变换器及其三模式控制策略。三模式控制策略是比较输入电压与基准输出电压的大小,使得变换器只有3种工作模式:Buck模式、Boost模式和滤波模式。该电路虽然由Buck型和Boost型AC/AC变换器2级变换器级联而成,并采用2级占空比调制,但实际上最多只存在一级功率变换,具有控制简单、变换效率高、开关管电压应力低等优点。仿真结果证明了级联式Buck-BoostAC/A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张友军丁明昌任永保王阿敏翁振明
关键词:AC/AC变换器
基于反激拓扑的单级逆变器研究
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反激拓扑的单级逆变器,并对该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和关键电路参数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拓扑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双向反激变换器构成,两个双向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负载并联在两个双向变换器的输出...
周志能马运东邢岩陈道炼
关键词:单级逆变器电路拓扑双向变换器控制策略
文献传递
应用于智能结构的光纤传感新技术研究被引量:29
2001年
介绍了研制成功的几种适合于埋入复合材料结构内的光纤应变传感器 ,并将所研制的新型光纤传感器在载荷自诊断智能结构、复合材料梁振动试件上进行了试验 。
黄民双梁大开袁慎芳陶宝祺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激光自混合干涉智能结构飞行器
共10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